面对学子一开口,便是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每一次草原大规模的入侵都被他细数了一遍。先不管他说的如何,就那份博闻强记的本事就让贾正佩服不已。因为有系统的改造,和一开始就兑换悟性属性,贾正也可以做到过目不忘。但他那是开挂,别人却是真有这实力。毛奎也放下手里的食物,转过身子,像听故事一样。感觉书生讲的历史,比桌上的羊肉还要有味。贾正读过这时代的历史,知道一些书生说的一些大事件。几乎都是一些构架,和青年书生的事无巨细,要差很多。任何时代,读书人都是有些愤青属性的。随着年代越来越近,书生脸上的我表情就越来越愤怒。当说到最近一次的时候,不光是他,同桌所有书生都已经目眦欲裂。砰!桌子被敲的山响!认真倾听的毛奎被吓的一个激灵。一书生拍案而起怒喊一声,蛮子欺人太甚,马头边关守将,犯我松州。无星将军高义,派人清除叛徒,派军日夜围追堵截。蛮兵们仗着马快,总在关键时刻,逃出将军布下的杀机。一路抢掠百姓无数,他们知道,将军已经绝了他们的回路。不敢再原路返回,一路朝着魏州去了。好在将军仁义,已经八百里加急,通知魏州守军,让他们尽早提防。如今松州,虽然立场已与朝廷不同,但面对民族大义,将军一向坚定。贾正一开始听的认真!但当书生最后一句话出来,贾正嘴角上扬,便不再听下去。贾正也知道,为什么松州百姓对于五星将军的名声那么好了。大多都是这些学生的功劳。细细品味一下书生的话术,贾正就更佩服治理松州的那个高人了。“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书生”,在这时代,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权威。由他们阐述观点,再由其他听众在百姓中传播,什么样的思想传播不快?明白人都知道,蛮兵是松州军故意放过去的。最终的骂名,都被归结在了守将身上。从手底下的人越来越多以后,贾正就很少用自己的标准去判断事情的对错。毛奎拍了拍胸口继续听书生们讨论。来这里吃饭书生们应该是带着任务来的,几个人点了一些饭食,动筷子的人却很少。一直都在议论关于蛮军打魏州的事情,提到关键处总是唉声叹气,全都是忧国忧民的人。虽然知道这些人的目的,贾正也从他们的谈话里面找到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蛮兵都是骑兵,如今已经到了什么地方。贾正看了一眼食肆外,这边并不繁华,街上的行人很少。天也灰蒙蒙的,贾正想起白春红他们。他们已经走了有半个多月了,自己一路都到了松州。她带走的都是骑兵,应是到了魏州才是。因为书生的关系,这一餐两人吃的时间很长。知道了蛮兵一路的烧杀抢掠,贾正伸手进怀里,将信封拿到手上看了一眼。他没忘自己这次出来最主要的目的,他是为了杀戮值而来的。蛮兵自西向北,一路杀人放火总会遇到抵抗。松州军还在调兵,与平州的战役短时间内很难打起来。贾正将书信揣进怀里,看了一眼毛奎,后者会意,两人起身就出食肆。见贾正他们离开,食肆中议论的书生,同时看向离开的两人。一直看到他们走远,才将目光收回,也不再继续讨论。正如贾正预料的那样,这群人就是专门为宣讲江明的仁义而来的。除了身上的衣服,他们都算不上是读书人。大多都只识一些简单的字,因为长得秀气,记性好,被人专门训练出来混口饭吃。两人出了食肆,脚步飞快的赶路!毛奎还以为是要去见什么人,发现是朝着城门而去的时候,他有些不解。但他也没有问,只要贾正在,他从来不关心接下来要做什么。仆役们带着他们走了半个时辰,但回到千香楼的位置,只用了一刻钟左右。贾正远远看了一眼,已经恢复人来人往的千香楼。脚步更快了一些!看热闹的人已经散去了,连龅牙青年应该都想不到,贾他们还会回来。贾正经过的时候,也没有人认出他们两个。到了城门,贾正四周观察了一下,并没有什么异样。二人空手出门,也没有什么人专门堵他们。顺利出了城门,毛奎才忍不住心中好奇问道!寨主是有什么不对吗?贾正回头看了一眼松州城,摇摇头!那些人的议论你也听到了,我想追上蛮兵去看看。松州战场上我们不去了吗?而且……,而且我们现在只有一个小队的人,毛奎有些担心道!我知道!我们跟上去又不是为了杀人的,只是去看一看。你没听说吗?他们也只有两千人!魏州本就是边地,他的守军总不会是傻子吧!怎么可能任由蛮兵在自己的后方来去。而且蛮兵中还有蛮族王子,如果能抓住他,得是多大的军功?毛奎看了一眼贾正,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里。重重输了一口气,心才放了回去!两千人,才两千人!寨主还真是艺高人大胆呢,那可是两千蛮子骑兵。只是愣神片刻,贾正已经走远了!毛奎着急忙慌的跟了上去,片刻的心虚,也被速度带起的风给吹走。回到破庙!贾正立即让人牵来战马,命人仔细检查自己的装备。自己则上了战马在外面等着!无影小队本以为今天还要在这里过夜,很多东西都还散开着。贾正他们回来的匆忙,营地中一阵手忙脚乱。队长,是遇到麻烦了吗?队员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问毛奎。哪有那么多废话,寨主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虽然寨主和他解释了,但毛奎依然云里雾里的。自出发以来,除了和官兵打了一仗,就一直在赶路。寨主说要了解战场形势,却总追着别人跑!:()被时代重塑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