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随便怎样说怎样做,我自己总是要做好。就好像是一块翡翠——或是黄金或是紫袍——总会一遍一遍地重复说:“不管别人怎样说怎样做,我终归是一块翡翠,我要保持我的颜色。”
16
理性永不搅乱其自身的宁静,换言之,永不使其自身陷于欲望。但是如果另外一个人能使自己发生恐惧与苦痛,让他去做吧。理性本身绝不会想入非非的。
如果可以,肉体要好好地照料自己,以免受到损害;如果受到损害,便要把这事实宣布出来。但是灵魂——它能感觉恐惧与苦痛,并且是唯一的判断恐惧与苦痛之存在者——却永远不会受到损害,因为它不会作此种之承认。
理性本身无所需求,除非是它自己创造需要,同样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搅乱它,没有什么东西能妨碍它,除非那扰乱与妨碍来自它自身。
17
幸福即是好福气,也可说是好理性。你在这里做什么?啊!你在幻想?我以神的名义为誓,请你走开,回到你的原处,因为我不需要你!但是你按照你的旧习惯又来了。我对你并无恶意,只是请离开我!
18
一个人怕变化吗?噫!除了靠变化,什么东西能生出来呢?什么事比变化对于宇宙的本质更接近、更紧要呢?你能吃东西吗?如果食物不经过变化。离开了变化,人生各种需要能被满足吗?你还不明白吗?一个人的变化也是一样的,对于宇宙的本质也是同样必需的。
19
在宇宙本质中,恰似在一条奔流里,所有的躯体都被挟以俱去,与整体融而为一,并与之合作,恰似我们的肢体之互相协调。
多少个克利西波斯,多少个苏格拉底,多少个埃皮克提图,都已被时间所吞噬!无论面对什么人,无论遭遇什么事,永远要想起这一点。
有人以为此处连举克利西波斯、苏格拉底和埃皮克提图三个人名是暗指一项特殊的学说,即世界每周期轮转一次,同样的人物与事情便重复出现一下。
——梁实秋批注
20
我只关心一件事,我不要做人的本质所不允许做的事,或现在不允许做的事,或以不被允许的那种方式去做。
21
在短期间,你就会忘怀一切;在短期间,一切也会忘记你。
22
连误入歧途的人我们都会爱,这乃是一个人的特殊权利。只要你想一想,他们和你是同一族类,他们不是故意做错事,乃是由于无知,而且在短期间他们和你都要死去,想到这里爱便会油然而生;尤其是,这人对你并无损害,因为他并没有使你的理性比以前变坏。
23
宇宙从宇宙的本质当中,就像从蜡当中一样,时而塑造出一匹马,然后又打破这塑型,捏成为一株树,然后又捏成一个人,然后又捏成为其他事物;每一塑型仅能在短期间内存在。打破一只箱子,和装制一只箱子,都同样没有什么可令人感动的。
24
脸上的怒容是极其不自然的,怒容若是常常出现,则一切的美便立刻开始消失,其结果是美貌全灭而不可复然。从这一事实可知,它与理性相悖。对不当行为的自觉一旦丧失,余下的生活又有何动机?
奥勒留最不赞成发怒。我们不必愤怒。如果非愤怒不可,也要控制那愤怒,使发而中节。佛家把“瞋”列为三毒之一,“瞋心甚于猛火”,克服瞋恚是修持的基本功夫之一。
——梁实秋批注
25
控制宇宙的自然,会改变你所见的一切事物;没人知道多快就要改变,从它的质料中造出另外的混合物,然后再改造成别的混合物,使世界推陈出新,常葆青春。
26
有人错待你了吗?立刻想一想,促使他做这错事的乃是由于他对于善与恶自有一番见解。那见解究竟是怎样的见解,对这见解一经了解,你便会寄以同情,而不是惊讶愤怒。因为你自己对于善与恶的见解和他的正是相同,或是相差不多,所以你必须要原谅他。但是如果你对于善与恶的见解不是如此,那么你对陷于错误的更该宽恕。
27
你所没有的,不要梦想为已经属于你了;你所有的,只可赏用其中最好的一部分。不要忘记,那些东西如果尚未属于你,你将如何地艳羡。可是要小心,也不可习于耽乐,以至于一旦失掉了它们而感觉苦恼不堪。
28
过一种独居自返的生活。理性的特征便是:“对于自己的正当行为及其所产生的宁静和平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