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不通国内通国外
小火车的始发站是临安站,车站的造型十分独特,大门为三角形,墙面却是涂成为淡黄色。
只是简单的看去,一种民国的复古感觉便油然而生。
在大门的中间开有三道门,两侧各有两扇窗户。
而车站正对着的,是写有“滇南邹鲁”和“文献名邦”的牌楼。
李浔和李萌萌进入大门后,买完票就在中间的两排休息长椅上坐下,一边等待着发车,一边也在打量整个候车室。
哪怕是在室内,但是候车依然也保留了以前老候车室的那种古朴感觉。
头顶的吊灯是复古的风格,售票的位置没有玻璃窗,只有一个长长的红木座,就连排队的间隔也是木栏杆。
售票台后面的墙上,还写着两行字,都是从右到左排列。
“健水古城小火车”和“临安站”。
看了一会,李浔和李萌萌见到有的游客也不买票,反而是走出了候车室去到站台,两人想了想,也跟着走了出去。
站台外面,那种民国的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尤其是几组铜像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吸引了目光。
李萌萌挽着李浔的手,一起走到拉黄包车的车夫铜像前,一脸的好奇。
“这种场景还只是在电视中看过呢。”她顿了顿继续说道,“乘客就坐在这个黑色的篷子下,可以遮风避雨。”
李浔接着她的话,叹了口气:“但是人力车夫就只能在前面经受风吹日晒,随着时代发展,这种交通工具,被取缔也太正常了。”
李萌萌瞬间反应过来,也是赞同的说道:“也是,坐车的人是享受,拉车的人却是不得已,本来我还觉得有些意思,现在想想,淘汰了也好。”
“还有20多分钟小火车就来了,我们去逛逛,看来这里也值得逛逛。”
“走走走,那边还有卖香烟的小女孩,还有卖糖葫芦的小伙子,那还有等待上车的贵家女……”
两人一路走去,一尊尊的铜像也把他们的回忆,跟脑海中的影视剧画面对应起来。
以前的火车速度慢,在靠站的时候,只是刚刚停稳,小商贩们一拥而上。
像是小女孩这样背着小箱子在前面,一边走也会一边展开给乘客看她携带的货物,合适的话,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由于小箱子有脖子上的绳带挂着,也不会掉落,这样的方式是最常见的。
还有的卖货人如果没有箱子的,会直接往车窗递进东西供挑选,如果乘客要是觉得价格合适,就会收下货物,把钱递出去给到卖货人。
这样的交易,达成一笔甚至只需要几秒钟时间。
香烟,啤酒,饮料往往是最热销的,其次就是各种以糖为主的零食。
货品琳琅满目,买卖双方,都是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小火车的到来,车站也会变成一个小型市场。
而等到火车鸣笛之后,小贩们才会逐渐散去。
但是,在现代高铁火车发展之后,没有车票,其余人却也无法进入站台。
想在站台上卖东西,就更加不现实了。
只有一些保留的,没有封锁的老式车站,才能看到一些以往的站台热闹。
再往里走去,还有几节老式车厢。
现在已经改造成小型博物馆。
他们走进去一看,玻璃柜中展出的展品,也是记载了一段段领人激动和骄傲的历史。
关于这条铁路的历史资料,也记载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