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内紧筹备’,则是帝国未来之根本!”张良看向燕北辰,目光灼灼,“其一,陛下需尽快提升修为,帝国需有天人境坐镇,方能无惧西蜀之高端战力。其二,加速整合己占疆域,推行新政,发展民生,积蓄国力,尤其是……大力发展工曹,尤其是火药、破神弩、海船等关键之物,此乃我帝国抗衡修行之力之凭仗!其三,广纳天下英才,不仅限于文武,奇人异士,能工巧匠,皆可为我所用。”
张良的策略,清晰地勾勒出了一条帝国未来的发展路径:先安内(扫平周边),再图外(应对西蜀);对外,分化瓦解,远交近攻;对内,固本培元,加速发展。
这套策略,既有法家的务实与效率,又有儒家的怀柔与同化,更包含了纵横家的捭阖与谋略,堪称老成谋国,深谋远虑。
“善!大善!”燕北辰抚掌赞叹,“子房之策,深得朕心!便依此策行事!”
他当即做出决断:
“李斯,诸葛亮!”
“臣在!”
“内政整合,新政推行,科举取士,交由你二人全权负责,务必在一年内,让北疆、幽州、并州、西凉之地,政令畅通,民心归附!”
“臣等领旨!”
“张良!”
“臣在!”
“总揽枢密院,主持‘远交近攻’之策!西域遣使、中原世家分化、对西蜀情报渗透与战略麻痹,由你一手掌控!朕予你临机专断之权!”
“良,定不负陛下重托!”
“传令霍去病,加快速度,抵达徐州后,与岳云合议,寻找战机,朕要在三个月内,看到东海战事的决定性进展!”
“传令白起(若伤愈)、王翦,加强对南疆的监视与压力,伺机而动!”
“工曹、户部,集中资源,优先保障东线战事与新式海船、军械研发!”
一道道命令围绕着张良制定的战略核心,迅速传达下去。帝国的战争机器与行政体系,开始以一种更加精准、高效的方式运转起来。
众人领命而去后,燕北辰独自留在御书房,看着疆域图上那片被标注为深灰色的西蜀区域。
“外示缓和,内紧筹备……”他低声重复着张良的话,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
他知道,与西蜀的和平是暂时的,是建立在双方都尚未准备好彻底撕破脸的基础之上。帝国必须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疯狂地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