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和闺蜜嫁进侯府吃瓜看戏(穿书)全文 > 177第 177 章(第2页)

177第 177 章(第2页)

燕宜亲临长安贡院监考。她站在朱红色大门前,看着一个个年轻的身影穿过龙门,背影挺直如松。忽然,一个小女孩挣脱母亲的手,跑上前塞给她一朵野菊:“姐姐说,你是让我们能读书的人。这朵花送你。”

燕宜蹲下身,郑重接过,轻轻吻了吻花瓣。

考试结束那天,暴雨倾盆。然而放榜前夕,竟有一群男子聚集宫门外,举着“请废女科”的血书长跪不起。为首者是三位致仕大学士,白发苍苍,叩首至额角渗血。

消息传入议政院,众臣哗然。有人主张严惩,有人建议妥协。唯有燕宜沉默良久,提笔写下一道奏疏:

>“臣闻:治国之道,在顺人心而非逆潮流。

>今有老臣痛心时变,诚属可敬;然其所忧,实为幻影。

>女子科举非夺男权,乃还民权。历届考生中,半数出身寒微,多为孤女寡母,若不许其凭才取仕,则终生困于灶台针线之间。反观男子,依旧占据九成以上官职,何来‘乾坤倒置’之虞?

>臣愿提议:设‘两科并行观察期’三年。三年后若国家未乱、民生未衰、边防未懈,则正式确立男女同科制度。若真有弊端,臣甘愿引咎辞官。”

启明帝览奏,沉吟片刻,朱批八字:“允其所请,以观后效。”

三年转瞬即逝。

期间,首批女进士陆续任职。有人出任县丞,整顿赋税,一年内使流民归田三万余户;有人主管水利,设计新型灌溉渠,令旱地变沃野;更有医科学子组建女子巡医队,深入瘴疠之地抗疫救人,被百姓称为“活菩萨”。

反对声浪渐渐平息。曾经跪谏的老学士之一,在临终前托人送来一封信:“吾一生执守古训,至死方悟:道非僵物,而在日新。卿之所为,或非吾所能fully接受,然见天下安宁、女子有志、幼童识义,吾心安矣。”

燕宜将信焚于庭院,灰烬随风而散。

又一年春,她奉旨巡视岭南。昔日那个因算术出众险遭沉井的女孩,如今已是广州女商联合会会长,主持海外贸易账务,年纳税达十万两白银。她带着燕宜参观新建的“女子理工学堂”,学生们正在研究水力纺车与航海罗盘。

“我们不再只是学别人的东西。”她笑着说,“我们现在也开始创造了。”

归途经湖南,听说衡山脚下有个山村,全村女子三十年无人识字,直到去年来了个叫李春桃的退役女兵,自办夜校。燕宜绕道前往,只见茅屋改建的教室里,二十多个妇女围着一块木板写字,粉笔是石灰磨的,课本是手抄的。

李春桃见到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最后只憋出一句:“我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我知道,女人不该一辈子低头。”

燕宜留下随行车队中的全部书籍与文具,并当场任命她为“民间教育特使”,享八品俸禄,直属议政院女学司管辖。

回到长安那日,沈令月已在门口等候。“你知道吗?”她笑着说,“今天太医院上报,今年新生儿性别比,百年来首次接近平衡。据说是因为越来越多人家意识到,养女儿也能光宗耀祖。”

燕宜怔住,随即笑了。

那一晚,她再次翻开《她说?续编》,在最后一章添上新的文字:

>“他们曾说我们不能思考,于是我们开始写作;

>他们说我们不能治理,于是我们走进衙门;

>他们说我们不能创造,于是我们发明机器、修建桥梁、绘制星图。

>我们没有推翻什么,只是坚持活着,并活得有尊严。

>而这,已然撼动了整个世界。

>

>昔日我看书吃瓜,以为人生不过戏台一场;

>如今我执笔为剑,方知每一次选择,都是对命运的反击。

>若真有所谓结局,我希望它不是一个句点,

>而是一扇门??

>通往更多女孩可以自由奔跑的旷野。”

窗外,月色如水。曲江池畔,灯火点点,那是晚自习未归的学生提着灯笼赶路。笑声穿过夜风,清亮如铃。

燕宜合上书,轻声说:“春天,真的never离去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