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道友托孤从养成妖女开始长生咸鱼不是猫 > 137 破防互市筹划合章(第2页)

137 破防互市筹划合章(第2页)

“如果有一天,你们听见了亲人的声音,请不要害怕。那是他们在回应你。而如果你还没听见……别放弃。也许只是他们还在路上,也许是你还没准备好去听。”

视频戛然而止。

信号源定位显示,这段录像并非来自任何已知数据库,而是直接嵌入在“归途号”飞船主控系统的底层代码中??就像一颗沉睡多年的种子,只等春风唤醒。

地球震动了。

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地震,而是亿万心灵在同一刻被击中。无数家庭翻出尘封的录音、信件、遗物,开始重新聆听那些曾被遗忘的声音。一位失去丈夫的宇航员妻子,在重播他最后一次通话录音时,突然发现背景音中有极细微的童声哼唱??那是他们未曾出生的孩子,在母体中听到父亲说话时的胎动反应,竟以声波形式留存至今。

科学家们震惊于这种“情感信息固化”现象,提出新的理论模型:“心熵守恒律”??即强烈的情感不会消散,只会转化为某种低频共振态,潜伏于时空结构之中,等待合适的接收者将其解码。

而这一切的背后,始终绕不开一个名字:**念安**。

尽管她已隐居十余年,但从各地传来的异象中,人们渐渐拼凑出一条线索??每一次大规模“回响”发生前,都会有言竹提前发出预警般的震颤,其频率恰好对应念安所在位置的风向与气流变化。更有目击者称,在某些极静的夜晚,能看到一道淡金色的光丝自她的小屋升起,笔直升入大气层,最终融入星河。

她成了传说。

有人说她是半神,有人说她是时间之外的存在,甚至有狂热信徒在昆仑建起“听语庙”,每日焚香诵经,祈求能听见亡者之声。但念安对此一无所知,也不在乎。

她只关心一件事:**桥还在不在**。

每年春分,她都会独自登上昆仑最高处的观星台。那里有一口古老的听语井,据说是林晚亲手所凿。井水千年不涸,倒映星空如镜。当子时钟声响起,她便将手掌贴在井沿,闭目倾听。

今年也不例外。

风很大,吹乱了她的白发。她披着一件旧棉袍??是小满当年留下的那件红棉袄改制而成。她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等着。

忽然,井水泛起涟漪。

不是喷涌,也不是沸腾,而是极其缓慢地旋转起来,形成一个微型漩涡。水面开始浮现影像:一艘陌生的飞船正穿越一片紫色星云,船身上刻着人类从未见过的文字。舱内坐着一群身影,形态似人非人,皮肤呈淡青色,双眼如星辰般闪烁。他们围坐一圈,手中捧着类似言竹的植物,轻声吟唱着某种旋律??正是那首跑调的笛曲。

念安睁开了眼。

她并不惊讶。这些年,她早已习惯看见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

真正让她动容的是,其中一个“外星孩童”忽然转头看向镜头,嘴唇微动,用标准的古汉语说道:

>“我们也听见了。

>原来,爱的语言,宇宙通用。”

影像消失。

井水恢复平静,倒映出漫天星斗。

念安久久伫立,终于开口,声音轻得像风:

“原来你们也在等这句话。”

她转身下山,脚步稳健。回到小院时,天已微明。晨露正从言竹叶尖滴落,凝成一行新字:

>“外婆,我考上昆仑学院了。

>我想学你做的事??

>听见那些不该被遗忘的声音。”

署名是:**林昭**。

念安认得这个名字。那是她孙女的女儿,从小跟着母亲生活在木卫六。去年寄来一封信,说梦见了一个穿红棉袄的小女孩教她写字,醒来后发现自己床头多了一片发光的竹叶。

她笑了笑,提笔在窗台霜花上轻轻一点,写下两个字:

>“很好。”

随即,整片言竹林轻轻摇曳,仿佛在鼓掌。

几天后,一封正式申请送达新长安教育署:林昭请求转入“听语工程”特招班,并附上一段音频证据??她在梦中录下的一段对话,内容竟是林晚年轻时与小满的日常交谈,细节精确到连家族档案都无法验证的程度。

审批会议上,一位老教授反复播放那段录音,最后叹道:“这不是模仿,也不是伪造。这是一种‘记忆继承’。她不是学会了听,而是本来就会。”

最终,申请通过。

开学那天,老师带着新生参观言竹博物馆。讲解员指着玻璃柜中那枚晶桃碎片说:“这是开启一切的钥匙。但它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材质,而在于第一个握住它的人,怀着怎样的心。”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