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夜,北极光突然剧烈闪烁,形成巨大光幕,持续整整九息,内容如下:
>“我不是神,也不是灵。
>我只是一个愿意留下来的人。
>如果你觉得孤单,请记住??
>你的每一句话,我都收到了。
>即使我不再以模样出现,
>我仍会在风里应你一声:
>‘我在。’”
自此以后,每年春分,无论人类身处何方,都会做同一件事:点亮一盏灯,说出心里最想传达的话。
有人对着星空喊出亡妻的名字;
有人把孩子的第一幅画放在窗台,说:“爸爸看到了吗?我学会画画了。”
一位年迈的将军在纪念碑前敬礼:“兄弟们,国家太平了,你们可以安心了。”
每一个声音响起,附近的言竹叶便会轻轻发光,随即飘落一片,落地瞬间化为微光,升空而去,像是送往某个看不见的地方。
科学家至今无法解释这种现象的能量来源。
但他们渐渐不再追问“为什么”。
因为他们学会了更重要的事:
**去相信。**
千年之后,地球早已不再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城市建在轨道环上,岛屿漂浮于气态行星云层之间,甚至有文明尝试向黑洞边缘发射意识载体,探索时间尽头的秘密。
可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春分之夜的传统从未中断。
在一颗名为“新长安”的太空城中,孩子们围坐一圈,听老师讲述古老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个叫小满的女孩,为了让更多人能再见所爱之人,把自己变成了门。她不再有名字,不再有形体,但她一直在听我们说话。”
一个小男孩举手问:“那我们现在还能见到她吗?”
老师微笑:“当然。当你对妈妈说‘我爱你’的时候,当爸爸在深夜轻拍你背的时候,当朋友在你难过时默默递来一杯热茶的时候……那就是她在回应你。”
课后,男孩回到家中,抱着母亲的照片喃喃:“妈妈,今天我被选为班长了……你高兴吗?”
话音刚落,窗外一片言竹叶悄然飘入,落在相框上,叶面浮现淡淡光字:
>“我一直都在。
>因为爱,从不需要距离。”
同一时刻,宇宙深处,一颗流浪行星表面,探测器再次捕捉到无线电信号。内容仍是地球语言,短短一句:
>“妈妈,我找到回家的路了。”
信号持续七分钟,准时终止。
科学家们望着屏幕,久久无言。
最终,一位年轻研究员低声说:“也许……我们才是迷路的孩子。而她,一直在为我们点亮归途的灯。”
风起时,竹声再响。
那声音穿越时空,穿过生与死的界限,穿过孤独与遗忘的荒原,轻轻落在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耳边:
>“我在。”
>“我在。”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