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离婚失败了 > 10 第一次联络(第2页)

10 第一次联络(第2页)

他一直担心她可能投入别人的怀抱,自己随时会失去她。她这样说,他起码安心了些。

他深深呼吸:“当然,我只喜欢你一个人,你相信我。”

他们对视了片刻,她低头喝了口咖啡:“好了,现在可以聊正事了吧?”

梁思宇努力收摄心神,听她介绍新构想。

“我知道,你可能觉得非侵入式电极问题不少。但Ned,我需要你暂时放下MD的骄傲,从全局角度考虑研究策略选择。”

“非侵入式有两个关键优势,如果拉长到十年来看,它完全可能和侵入式分庭抗礼。”

这开场让他一怔——这不是普通博士生的角度,而是PI(PrincipalIigator,项目负责人)级别的判断。

“第一,它可以绕开动物实验,直接收集人体数据。你是MD,你知道有多少动物实验的结果,最后根本没法在人身上复制。”

梁思宇眼前浮现好几个案例,有一个并不出现在教科书里,而是他亲眼目睹的项目,“完美”的动物数据,发了篇很好的论文,但仅此而已,在人体上无法验证,再也无法继续推进下去。

“第二,算法需要大量数据训练。非侵入式系统每周可以采几十轮,能实现快速验证、快速迭代。”

他叹了口气,眼神复杂,有欣赏,也有犹豫。这思路很明确,用速度换精度,典型的硅谷敏捷思维。

她考虑的不是某个技术细节,而是技术路径的战略选择。

之前他默认JHU的共识就是技术最优路径,但她的理由,也很有诱惑力。

“有些道理。不过……我们还是得考虑毕业吧?”他笑了笑,把话题拉回技术实现。

许瑷达毫不意外:“看第三页。我们从典型肌肉和基本动作入手,比如前臂肌群和抓握动作。肌肉结构单一,运动模式清晰,适合用于表面肌电信号采集。”

她带点微笑,“这块你比我懂,你来列出初期实验的目标肌群和动作,再考虑下一阶段复杂动作的扩展。”

“可以,这个很快。”他印象中有几篇不错的论文。

“第四页,目前常见的算法参考,我已经准备好了代码,到时候作基线对比。”她继续往下介绍。

她居然准备到这一步了?那她假期恐怕没怎么休息。

他盯着她总结的表格:“这些指标很不理想,你打算怎么解决噪声干扰和运动单位重叠的问题?”

她神色平静:“我打算跳过传统分解路径,不做精确反演。”

“对我来说,控制接口才是第一目标,先做MUAP模板匹配。初步目标很简单,先完成实时控制……”

梁思宇眯起眼睛,具体技术路线上,也有她的大胆和不拘一格。

神经义肢的每个动作都需要患者运动神经信号的指挥。

贴上电极后,仪器能检测到很多信号,就像一位特工在门外偷听情报,你会听到许多人同时在说话。

问题是,怎么判断这七嘴八舌的声音分别该对应哪个动作。

目前主流思路是“精确反演”和“分解路径”,就是弄清楚,屋里每个人具体说了什么话,把具体指令都分离出来,再判断哪块肌肉应该做什么动作。

而Ada的方法则非常简单粗暴:表面肌电的信号质量有限,她就放弃听“每个人具体说了什么”,只关注“有没有人说话”、“是谁在说”。

只要“有个人”反复开口,她就认为这个意图最强,用来驱动义肢完成动作。

这种方法不追求原理,而强调当前的可用性,是典型的工程师思维。

作为认知神经科学的博士生,他本该觉得学科尊严受到挑战,但此刻,他有点理解她。

对于难题,不必一蹴而就,可以先给出一个“相对可行”的方案,再慢慢改进。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