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照在他佝僂的背上,竟显出几分淒凉。
其实当年的走私案,幕后主使就是宋桓。
那时候的严维中刚刚中举,本以为能在朝廷大展抱负。
谁料皇帝驾崩,仕途一票渺茫。
当时的首辅想扶持一个没有话语权的新帝即位。
更好把控的同时,也利於朝堂的稳定。
於是乎就盯上了七岁的宋桓。
本以为是个傀儡,不料来个天生搞斗爭的帝王。
新帝根基不稳,或许真是天命加身。
让险些三次死於大臣之手的宋桓活了下来。
暗自培养禁卫,可这一大笔钱从何而来?
所以他盯上了正在户部当差的严维中。
这么一个小角色,哪怕东窗事发,也不会觉得是皇帝暗中下令。
严维中很爭气,也让宋桓看到了他的价值。
他需要这样的“奸臣”作为工具。
一方面替自己推行政策,如財政搜刮、打压政敌。
另一方面充当朝臣矛盾的焦点,转移文官集团对皇权的批评。
严维中的贪腐,某种程度上是宋桓默许的。
一个不贪的人,很难让人怀疑他有別的动机。
官员的“忠诚”和“可用性”远重於清廉。
只要不威胁皇权,反而能成为皇帝拿捏的把柄。
同时贪墨的钱財间接充实內库。
也將民间怨气引向严维中而非皇帝本人。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极其爱惜羽毛的。
如今,宋桓已经步入老年。
几个儿子均不成器,难以接过大胤的江山重任。
所以他需要慢慢开始铺路,为下一代皇帝打好內阁体系。
陆沉舟,就是他盯上的第一颗棋子。
初始觉得此子颇有诗才,便想著邀请一下当个太子伴读。
可结果却被无情拒绝,又让他觉得此子恃才傲物。
这一下突然就来了兴趣。
隨著深入的了解,他慢慢地注意到。
陆沉舟不正常。
不像同龄人那般,他有著超乎常人的心性。
在他的身上,宋桓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在他身上看不到文人的酸腐,反而拥有一股征战沙场的气质。
所以在他求许赋学艺的时候,宋桓点头答应了。
直到黄昏时分,负责监视的暗卫传回简讯。
寧卿云对陆府动手了。
汴梁城的百姓忽然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