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文物里的中国手抄报 > 参考文献(第8页)

参考文献(第8页)

刘信芳:《上博藏竹书〈柬大王泊旱〉圣人诸梁考》,《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4期。

马非百:《百里奚与孟明视为一人辩》,《历史研究》,1980年第3期。

马楠:《清华简〈郑文公问太伯〉与郑国早期史事》,《文物》,2016年第3期。

罗琨:《卜辞十祀征夷方方位的探讨》,载宋镇豪主编:《甲骨文与殷商史》(新四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彭裕商:《禅让说源流及学派兴衰:以竹书〈唐虞之道〉〈子羔〉〈容成氏〉为中心》,《历史研究》,2009年第3期。

裘锡圭:《说卜辞的焚巫尪与作土龙》,载胡厚宣主编《甲骨文与殷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裘锡圭:《说殷墟卜辞的“奠”——试论商人处置服属者的一种方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集刊》第六十四本第三分,1993年。

裘锡圭:《新出土先秦文献与古史传说》,载卢伟编著:《李珍华纪念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邱锋:《论〈国语·郑语〉产生的地域和时代》,《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沈长云:《郑桓公未死幽王之难考》,《文史》第43辑,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石泉:《古代曾国——随国地望初探》,《武汉大学学报》,1979年第1期。

史丁:《海峡两岸〈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讨论会综述》,《东岳论丛》,1992年第6期。

宋镇豪:《从新出甲骨金文考述晚商射礼》,《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第1期。

孙飞燕:《〈容成氏〉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年第7期。

唐兰:《毛公鼎“朱韨、葱衡、玉环、玉瑹”新解——驳汉人“葱珩佩玉”说》,《光明日报》,1961年5月9日。

田昌五:《谈桂陵之战及其相关诸问题》,《文史哲》,1991年第3期。

仝晰纲:《桂陵之战诸问题辨析》,《史学集刊》,1999年第3期。

汪宁生:《中国考古发现中的“大房子”》,《考古学报》,1983年03期。

汪宁生:《仰韶文化葬俗和社会组织的研究:对仰韶母系社会说及其方法论的商榷》,《文物》,1987年第4期。

汪宁生:《易洛魁人的今昔——兼谈母系社会的若干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1期。

王东:《〈管子·轻重篇〉成书时代考辨》,《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王红亮:《清华简〈系年〉中周平王东迁的相关年代考》,《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4期。

王家范:《“母系论”质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9期。

王雷生:《论骊山之役与西周的灭亡》,《人文杂志》,1995年第4期。

王雷生:《平王东迁年代新探——周平王东迁公元前747年说》,《人文杂志》,1997年第3期。

王明珂:《论攀附:近代炎黄子孙国族构建的古代基础》,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三本第三分,2002年。

王青:《从口述史到文本传记——以“曹刿—曹沬”为考察对象》,《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3期。

王少林:《族类离散:先秦人口支配体制变迁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6年。

王煦华:《顾颉刚关于夏史的论述》,载中国先秦史学会、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编:《夏文化研究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王学理:《吴钩·秦钩·金钩》,《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9期。

王玉哲:《周平王东迁乃避秦非避犬戎说》,《天津社会科学》,1986年第3期。

闻一多:《高禖郊社祖庙通考·跋》,《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7年第3期。

吴庆龙等:《公元前1920年溃决洪水为中国大洪水传说和夏王朝的存在提供依据》,《中国水利》,2017年第3期。

萧明华:《青铜时代滇人的青铜扣饰》,《考古学报》,1999年第4期。

肖明华:《论滇文化的青铜贮贝器》,《考古》,2004年第1期。

徐中舒:《论尧舜禹禅让与父系家族私有制的发生与发展》,《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8年第Z1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