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做个 > 第三章 获得他人认可和取悦他人的需求(第1页)

第三章 获得他人认可和取悦他人的需求(第1页)

第三章获得他人认可和取悦他人的需求

第一次见到卡丽时,她比预定的时间提早到了一个小时。在第一次的心理障碍疗程中,她哭着对我说:“我不知道该如何为自己做些事。我做的每件事都是试图让其他人开心。我真的希望别人都喜欢我。”她很快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并且为自己的流泪而道歉。在见面即将结束时,她再一次道歉,询问是否说了或做了什么让我烦恼的事,并且不断地感谢我对她的包容。

第二周,卡丽又提早一个小时到了。我以为她一定是把时间弄错了,于是我来到等候室向她说明我们的预约时间。她脸红地说道:“我知道,我只是想确保自己不会迟到。对不起。”在第二次会面中,卡丽诚实地告诉我她上一周一直在担心搞砸了第一次的会面,而我不愿意再见她。在会面的尾声,她向我询问自己的表现如何,以及我是否愿意继续帮助她。

在前几次的会面中,这些行为成了一种模式。每周卡丽都会早到一小时,为她的某些方面道歉,试图发掘我是否对她生气或觉得她很烦。尽管一开始她并没有完全发现,但是我知道她的首要关注点是获得我的认同,而不是处理她寻求我帮助的原因——她所经历的压力和精疲力竭。卡丽是取悦他人型完美主义者。

寻求认同的本质

在本章中我会进一步深入卡丽的案例,但是我想先和你沟通。你与卡丽的行为是否有共同之处?你是否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试图取悦他人?你是否发现你依赖他人的反馈来决定你的自我价值?你是否一想到他人对你生气、不认同你或仅仅是不同意你而感到焦虑?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同样花费大量的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寻求他人的认可。

对于大多数的完美主义者来说,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自尊心,而这在取悦他人型完美主义者中是最为常见的。希望他人喜欢自己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但是对于这个类型的完美主义者来说,你将希望他人喜欢自己扭曲成你需要他人喜欢自己,进而决定自我价值。你开始相信你必须完美,这样他人才不会发现你的缺点和错误。你必须时刻满足或超出他人的需求,这样他们就会对你高度评价,而且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具有这类想法的人属于我在第一章提到的社会定向型完美主义者。对于所有类型的完美主义者来说,无论你多取悦他人或得到他人的认可,这似乎永远都不够。你完全依赖他人的帮助而认为自己还不错的话,那你永远也学不会如何相信自己以及如何表达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因此在没有得到他人正面反馈之前,自我怀疑和消极的自我交谈将骤然加剧,而且你过度关注自己的不安全感,而不是你的能力。

寻求认同的表现形式既可以很明显也可以不易察觉。你可以直接询问他人是否认为你这项工作完成得好,也可以在你说完某些话后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来判断他人是否认同。你也许通过每天第一个上班和最后一个下班的方式来获得认同。很重要的一点是你需要明确获取认可和取悦他人的行为是需要改变的,这样你才能开始改变你的完美主义信念和对自己的看法。为了确定这些特征对你的影响程度,请完成以下练习。

练习3。1我是一个寻求他人认同并且取悦他人的人吗?

思考以下陈述,并且表明你同意或不同意:

1。每个人都喜欢我和认可我是很重要的。同意不同意

2。我必须尽一切努力出类拔萃。同意不同意

3。如果别人不同意我的意见,那是不行的。同意不同意

4。冲突是可怕的,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同意不同意

5。确保他人认可我的唯一途径就是我成为最好的。同意不同意

6。向他人证明自己的最佳方式是做他们要求的甚至更多。同意不同意

7。我应该时刻预见和满足他人的需求。同意不同意

8。如果我能照顾每一个人,那么我会感觉较好。同意不同意

9。对于我来说,不同意他人是粗鲁和无礼的。同意不同意

10。人们希望我做任何事都能出类拔萃。同意不同意

11。别人要我做什么,我就有义务做什么。同意不同意

12。如果我对别人说不,他们就会不赞同我。同意不同意

13。我应该尽一切努力避免惹麻烦。同意不同意

14。我无法处理任何批评或负面反馈。同意不同意

15。如果我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我就是一个失败者。同意不同意

16。让我感觉良好的最好方法就是受到别人的表扬。同意不同意

17。我必须达到或超过别人的标准。同意不同意

18。被接受和喜欢的最好方式是遵循社会的标准。同意不同意

快速看一下你的回答。如果你的同意超过了一半,那么极有可能你已经成为功能失调信仰体系的受害者,也就是说你是社会定向型完美主义者。

过度补偿

在头几次的会面中,卡丽能够识别出她试图过度补偿生活中各方面自省弱点的多种方式。作为家里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卡丽很小就意识到她必须达到哥哥姐姐的标准。她开始相信为了让其他的家庭成员接受她、让老师认同她、让她的同学喜欢她,她不得不在学习和课外活动中就算不比哥哥姐姐做得更好,也要一样好。

说句公道话,卡丽的父母确实对她传达过直接的信息,比如“一定要遵守规则”“不要烦扰任何人”和“你本可以做得更好”。作为一个孩子,卡丽把这些话都放在了心上,正如大多数的孩子那样。卡丽承认自己认为这是父母为她的最大利益着想,他们的目的也是鼓励她,但是作为一个孩子她却很难理解。相反,她将这些观点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即为了成为有价值的人,她不得不做任何事情来让他人开心。她变得依赖“外部肯定”来看待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未能培养出“内在肯定”。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