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小
阅读指导
此诗最初发表于1930年12月《新月》月刊的第三卷第十期,1931年被收入徐志摩自编的最后一本诗集《猛虎集》,是徐志摩后期创作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
我仰望群山的苍老,
他们不说一句话。
阳光描出我的渺小,
小草在我的脚下。
我一人停步在路隅,
倾听空谷的松籁;
青天里有白云盘踞,
转眼间忽又不在。
美文解读
一人独听空谷松籁,群山静默,小草不语,有惬意也有禅意。碧海云天的景致转瞬即逝,云缥缈不定,显出自然之不可捉摸,也映衬出“我”的“渺小”。小诗清新隽永,余味无穷。
这首小诗每节一、三两行和二、四两行字数相同,第一行与第三行押韵,第二行与第四行押韵,两个小节形式结构相同,在结构上极其工整。全诗中除了“我”,余下的便都是大自然。犹如一篇短小的游记,“我”在与大自然接触中,表露出对自然的欣赏与敬畏,又透出些许人生的玄思。
乡村里的音籁
阅读指导
这首诗被收录在徐志摩自费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中。全诗优美的景物描写和新奇独特的想象,展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出诗人对童年强烈的留恋。
小舟在垂柳荫间缓泛——
一阵阵初秋的凉风,
吹生了水面的漪绒,
吹来两岸乡村里的音籁。
我独自凭着船窗闲憩,
静看着一河的波幻,
静听着远近的音籁,——
又一度与童年的情景默契!
这是清脆的稚儿的呼唤,
田野上工作纷纭,
竹篱边犬吠鸡鸣:
但这无端的悲感与凄惋!
白云在蓝天里飞行:
我欲把恼人的年岁,
我欲把恼人的情爱,
托付与无涯的空灵——消泯;
回复我纯朴的,美丽的童心:
像山谷里的冷泉一勺,
像晓风里的白头乳鹊,
像池畔的草花,自然的鲜明。
美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