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美文解读
离愁别绪早已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写尽,这首《再别康桥》却仍然撩拨我们的心弦。与初试锋芒时真挚却略显青涩的《康桥再会吧》相比,这首《再别康桥》在艺术形式上可谓有登峰造极之势。诗行错落有致,首末两节回环复沓,遥相呼应。每行诗句两顿或三顿,每节偶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余音袅袅。全诗体现出的高度的建筑美与音乐美一直为世人所称道。诗中所传达出的真挚情感也是此诗广为传颂的重要原因。
康桥是徐志摩一生中挥之不去的情结。他在《吸烟与文化》中深情地写到:“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的胚胎的。”康桥不仅教授诗人西方文明,更给予了他心灵的洗礼,性灵的启蒙。
经过多年的沉淀,诗人对康桥的情感更加沉郁深刻。他以朝圣的心情面对康桥,生怕自己的到访与离去惊扰了康桥。诗人一开篇就连续使用了三个“轻轻的”,之后悠悠三个“悄悄”,就连夏虫都为诗人沉默。可以说这种静谧是全诗最主要的基调。诗中表达的情绪看似这般静静的,淡淡的,仔细品来便觉得静水深流,其中有多少欲说还休的离愁别绪,有多少历久弥新的经历,又有多少挥之不去,却又追不回来的情愫。以至于诗人让今晚的康桥沉默,让这最美最动心的记忆静静地流淌,铺陈出一幅世人心目中最迷人的康桥图景。
康河畔那位令诗人倾慕不已的可人儿再也无法成为他的新娘,而黄昏中河畔金柳在康河中的倒影还是令人神往。诗人对康桥的缱绻眷恋让他甘心做一棵水草,在康河中得到浸润滋养。回到魂牵梦萦的康桥,诗人自然要细细体味这梦的斑斓。诗人能满载一船星辉,却带不走一片云彩。云彩究竟是不带走,还是带不走,这要留给读者去猜想了。诗中绚烂多彩的想象,摇曳生姿的比喻让诗人内在的思绪与外部环境事物完美地契合,物我相忘,交融,沉醉……融入了诗人无限情思的康桥是如此柔美流丽——那是徐志摩的康桥。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阅读指导
这首诗发表于1928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一号。此诗发表之后,给徐志摩带来了极高的声誉,被认为是徐氏的“标签”之作。全诗共六节,每节的前三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梦”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回到生命本体中去”的诗歌理想。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美文解读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一句反复吟诵,一咏三叹,所表现的情感却是似同实异。熟悉徐志摩情感生活的人,或许可以从中捕捉到一段罗曼史的影子。徐志摩与陆小曼饱受社会舆论指责的婚外热恋,历经波折,最终修成正果。然而这段罗曼史却并没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从这首诗中,不难体察徐氏对婚姻生活的悲观失望。但只是模糊,被这不知道从哪个方向吹来的风吹淡了。风是和煦,还是凛冽,“我”无从感知,“我不知道”,也并不在意。“我”所关注的是沉浸在梦中的感受。自我世界的悲喜决定着“我”或沉溺,或彷徨的心境。
全诗的情绪波**起伏,在梦中由喜而悲,最终又在梦中得到释然的解脱。是情爱的困惑,还是政治的讽喻,抑或是世间种种,不得而知。人生的许多体验都在这几段回环往复中呈现。尽管书写的并非是积极的心绪,却依然以优美整饬的形式呈现。在徐氏的笔下,忧郁也是如斯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