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再别康桥阅读视频 > 第2章 诗歌 2(第3页)

第2章 诗歌 2(第3页)

闭上眼回望到过去的云烟:

啊,她还是一枝冷艳的白莲,

斜靠着晓风,万种的玲珑;

但我不是阳光,也不是露水,

我有的只是些残破的呼吸,

如同封锁在壁椽间的群鼠,

追逐着,追求着黑暗与虚无!

美文解读

此诗题为《残破》,全诗反反复复出现了十个“残破”,弥漫着浓重的阴暗压抑。四节诗都是以“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开始,夜已深,人深坐,缺月、风沙,笔尖是枯秃的;夜凉侵体,暖气是残余的,墨水是半干的;丑怪的鬼影,绝望的枯木——外在的一切皆是灰颓。只剩下“我”在坚守着,用残破构筑残破。前三节的“我”如同在地狱中进行顽抗的自我救赎一般,在无边的幽暗中无比决绝。第四节诗中圣洁的“她”瞬间让刚才还如斗士般顽抗的“我”自觉如此卑微,如此绝望,似乎刚才在深切的残破中坚强的抗争都成了碌碌无为的徒劳。“她”似乎是那个遥不可及的理想。“我”却无力维护或是增添她的一丝美好。“我”不是阳光露水,“我”的所有均已残破,一切的操劳终是黑暗、虚无……八个多月后,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结束了自己短暂而优美华丽的一生,更为这首《残破》增添了谶语一般的鬼魅色彩。

朝雾里的小草花

阅读指导

1924年8月,徐志摩与泰戈尔在香港辞别后,住在庐山时创作了《庐山小诗两首》,这是其中的一首。在收入1925年版的《志摩的诗》时诗人做了一些改动。徐志摩总是忘情于自然的种种,又为自然中的种种所陶冶,进而发现人生的性灵。这首小诗就生动地展现了徐氏自然之子的本性。

这岂是偶然,小玲珑的野花!

你轻含着鲜露颗颗,

怦动的,像是慕光明的花蛾,

在黑暗里想念着焰彩,晴霞;

我此时在这蔓草丛中过路,

无端的内感,惘怅与惊讶,

在这迷雾里,在这岩壁下,

思忖着,泪怦怦的,人生与鲜露?

美文解读

原是最不起眼的路边小野花,却引起了诗人深情的关注和人生的哲思——徐志摩总能在最平淡的自然中发现最纯净的美。小诗轻灵温润,诗意盎然。缀着朝露的小野花被诗人比作是“轻含着鲜露颗颗”,平凡的小花在朝雾里散发着高洁与优雅,画面感极强。朝雾中含露的小野花让诗人看到了她在卑微中对短暂灿烂的向往:“在黑暗里想念着焰彩,晴霞”。你有含珠的闪亮,“我”有莫名的忧愁。当诗人从蔓草中行过,看着岩石下沐着朝雾的小花,似乎顿悟到了些许人生的真谛,“在这迷雾里”,“思忖着,泪怦怦的,人生与鲜露”。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精巧的构思和新鲜的意象,书写了一种幽微的哲思,平凡中见惊奇。

沪杭车中

阅读指导

沪杭铁路始建于1906年,是江浙绅商为反抗西方列强垄断中国铁路而筹资兴建的。徐志摩的父亲也是投资人之一。时常往返于沪杭线上的徐志摩,对这条铁路也是十分熟悉。1923年10月23日,徐志摩同胡适游西湖等处风景后,乘沪杭列车到上海。在车上,他写成这首隽永的小诗《沪杭车中》。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美文解读

全诗起句“匆匆匆”“催催催”几个拟声词生动地描摹了列车疾驰行过的轰鸣。车行匆匆,催促前行,也正似捕捉不定的时间一般不舍昼夜地飞速流逝。寥寥几笔,既是对行驶速度的形象描摹,更是时光的真实写照。后三行写景,句式结构规整。以“一”作为量词,写烟山云影,水桥橹声,松竹红叶,仿佛一幅写意的水墨图画,淡然恬阔。烟山似静,而云影扶摇,水桥的静默又被橹声轻轻划破。松竹清幽,纷纷的红叶又贴上重彩。景色中动静交融,浓淡相合,意境优美。

车窗外的景致从“淡抹”的“一”,转变为了浓妆的“艳”,仿佛由传统的田园山水图转变为了西洋油画。大片明艳的景色随着列车的疾驰映入眼帘,如梦境一般,由分明、模糊到消逝。接着诗人将时间与空间交错起来,车速带来的空间位移,引发了关于时间流逝的联想。车轮疾驰而过的地理位置的变化,又正如时间匆匆催促而去的人生。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情思与物象巧妙圆融地结合在一起。全诗呈现出了韵律明快的音乐之美与江南秋色的画面之美,又蕴藏着诗人对人生的感触。

康桥再会吧

阅读指导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