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棠棣王朝 复仇三矢 > 第12章 秦晋之好(第3页)

第12章 秦晋之好(第3页)

他竟然特地下旨让自己的儿媳妇入宫侍奉,说自己年老体弱,身边无人,需要王氏入宫值夜陪伴。

他有满宫的嫔妃、上千的侍女,更可以任意挑选民间的美女,佳丽三千仍然满足不了他的**欲,还要对自己的儿媳妇垂涎三尺!

王氏一把将圣旨扔在地下,从髻上拔下根尖利的长簪,往自己的咽喉插去,沉默在一旁的朱友文连忙抢上前去夺簪,簪尖从他手掌上穿过,痛得他惨叫一声。

王氏吓得赶紧放手,见朱友文手上已是鲜血淋漓,泣道:“殿下!殿下的功名爵位,都是皇上给的,臣妾明白……可臣妾这一入宫,蒙羞的不只是臣妾,还有殿下啊!”

朱友文还未答话,王氏只听得房外环珮叮当,淑妃带着两名宫女排闼而入。见了朱友文身上的血,淑妃绷着脸道:“你们都出去,送博王殿下到外面好好上药包扎!”

侍女们答应一声去了,淑妃拾起地下的圣旨,叹道:“好孩子,本宫知道你受委屈了,可这圣旨,你无论如何要接!”

“母妃!”王氏痛苦地道,“你是大唐皇室的后人,知书达礼,更应知道纲常伦理重逾性命,怎么能让儿臣去顺从这种乱命?儿臣是博王之妻,贞节守礼,矢志无二,今日父皇母妃如非要逼儿臣为此逆伦之事,儿臣有死而已!”

“胡说!纲常伦理,以君为首,皇上是君、是父、是天!皇上的圣旨,你倘若违抗,不但自己有欺君之罪,你的家人也要受牵连,难道就为了你一个人的微不足道的贞洁,就断送博王和母妃前程、你们王家老小的性命?”淑妃冷着脸道,“母妃是过来人,不管这是乱命也好,顺命也罢,此时此刻,你只有乖乖听命!当年若不是母妃忍辱负重,在黄巢军中、汴州城里辗转求生,又怎么会有你今天的富贵?你别忘了,你父亲当年差点在白马驿被杀,是母妃派人救了他,也救了你们一家人!不然的话,你的父兄哪里还有今天的高官厚爵?”

“可要到哪一天,儿臣才能不忍辱、不负重?”王氏泪流满面,“儿臣才能按着自己的心意,过上简简单单的日子?与殿下举案齐眉,静看洛阳花开花谢?”

“大乱之世,处处骄兵悍将,你的小儿女心愿,就仿佛狂雨中的春花,再美也不能开放。倘若想要称心如意地活,只有成为君、成为父、成为天!”淑妃从案上拾起丝帕,轻轻为她拭去泪水,“皇上年过六旬,身子骨一天比一天糟糕,可他至今未立太子,朝中到处都安插着郢王朱友珪的亲信。孩儿,就算是为了母妃、为了博王,你也要舍身饲虎,好好侍奉皇上!友文只是皇上养子,并非真正父子,谈不上什么伦理纲常。你若是担心受此污名,博王将来不肯立你为太子妃,本宫立刻叫来博王,当你面立字为据,将来他当上太子,必定以你为太子妃,将来他身登帝位,你也必定是大梁的皇后!”

听得淑妃字字铿锵,竟把一件骇人听闻的丑事说得如此意义重大,年轻单纯的王氏倒慢慢收了泪水,垂头道:“既是母妃如此说,那……那殿下只要应准,儿臣便入宫值夜。”

淑妃喜动眉梢,笑道:“这心胸才配得上当本宫的媳妇,老东西年纪越老、越好色荒唐,身边满是不知来路的女人,那郢王为了逞自己的夺嫡私欲,送来了不知多少燕赵吴越的美女,可老东西都没看上,只看上了你!孩儿,来,母妃亲自为你梳妆,你这一去,就仿佛范蠡献西施于夫差,破吴可待、霸业可成。虽是暂时受了委屈,却终会有成就大业、与范蠡泛舟五湖的那一天。”

淑妃打开王氏如云的发髻,长发流泻肩背,如黑色瀑布,淑妃一边慢慢帮她挽髻梳妆,一边不耐烦地想着,自贤妃张惠死后,朱晃无人约束,近年来服丹药、恋女色,身子骨早就毁得不堪,朱友珪却偏偏不断进献美女**入宫,多半就是想早点让父皇朱晃一命呜呼。

朱晃登基三年多,虽然一直心属朱友文为皇嗣,口中却只字未提,太子人选至今未定。或许,等她把白皙如玉的王氏送上朱晃的睡榻,便能落实朱友文的太子之位。

只要天下是友文的,失去一个女人算得了什么?

不知什么时候起,淑妃望见,铜镜之中映出倚门而立的朱友文,他年轻温和的脸上有着难忍的痛楚和羞愧。

不,好孩子,母妃并不是真的不懂得廉耻,而是在江山帝位面前,这些东西都轻贱得不值一提。大梁的天下,如果由你施政垂治,对万兆子民、对残破城池,都是意外之喜,你心中的仁念、你胸中的韬略,足以给他们一个不输于强汉盛唐的承平之世。

为了你君临天下的那一天,母妃耗尽了一生的心血,才走到了这里,才走到了手握数十万军马与数十州县的皇权之侧。

朱晃老贼早已外强中干,快要灯干油尽,为了让我仁厚能干的儿子重整河山、恢复煌煌太宗业,我什么样的痛苦委屈、什么样的污名谤诟都可以承受。

只是,你们千万不要在最后这一刻行差踏错。

淑妃在心底默默地向镜中的儿子倾诉,她看得出来,他那张向来宁静的面庞,此刻竟被怒火充斥得发红,无论她说什么,都会引起他发怒狂吼。

李存勖坐在仁寿殿的宝座上,不停擦拭着他手中的青华古剑,黑黝黝的剑身映照着烛光,闪烁着森森冷芒。

殿下站着赵王王镕的使者,他已经与河东将领们舌辩良久,口干舌燥,擦着满额的热汗,不时偷眼望着殿上端坐不语的晋王。李存勖似乎正在倾听,又似乎什么都不在意。

使者见诸将七嘴八舌,没一个愿意出兵援赵,心下沮丧,一拱手道:“赵王派小臣出使河东,看来是来错地方了!刘守光逼宫囚父、墨敕封官,打算僭称帝号,晋王身为河东之主,树立匡复唐室旗号、忠感天下,难道对此竟无动于衷?”

李存勖仍然漫不经心地打量着手中的古剑,道:“刘守光坐拥幽州,三十万兵力称雄河朔,孤早就集合五镇节度使,遣使奉册,遵他为尚父,比于太公。如今天下到处称王称帝,孤区区河东,兵力孤弱,如何翦除得过来?刘守光是我们北方诸镇之首,孤尚且要避让他三分,你们赵王,为何要得罪他?”

使者道:“赵王殿下欲断梁投晋,共尊大唐皇室。刘守光与大梁朱晃勾结,欲南北夹击我们成德镇,共分地盘,倘若晋王不肯出兵相助,成德镇被攻破事小,从此朱晃驻兵于镇州,兵锋直指代北,只怕晋王从此芒刺在背、不能安枕!”

“孤不是派了周德威前去援救了吗?”李存勖头也不抬,“你们赵王最擅长的是炼丹问药,虽是将族之后,却几十年间未出阵打过一仗。这二十年来,次次都是孤的父王出兵保护你们成德镇,可一旦梁兵势大,赵王便不顾往日之情,与朱晃结了亲家。以孤看来,这回大梁攻陷你们成德镇,多半会让世子王昭祚当赵王,反正成德镇还是他们王家的,何必让我们河东军去白白送死?”

“晋王殿下,周德威只带了三千军马相助,朱晃老贼却打算御驾亲征,光先锋队伍就派出了亲卫的‘龙骧’‘神捷’精卒四万,加上魏州驻兵,号称十万,对赵地志在必得!倘若晋王不肯发兵,那我们赵王只有束手就擒、乖乖听命,就算王昭祚当了赵王,他手下无兵无勇,今后也只会成为大梁的傀儡,处处受大梁牵制,让成德镇沦为大梁的驻兵之地。大梁的这一招棋,正下在殿下的眼皮底下,让殿下腹背受敌,殿下不可掉以轻心!”使者仍然苦口婆心地劝说着。

“那众臣之意呢?”李存勖抬起眼睛,望着殿上的衮衮诸公、披甲大将。

十二太保李存进是太保中最年轻的将领,他为人心细,犹豫道:“王镕与朱晃结盟,质子联姻,已经十年,怎么会突然与梁军为仇?只怕有诈。”

“朱晃灭赵之心,路人皆知,孤不怕他有诈。”李存勖摆了摆手,又问道,“七哥,以你之见呢?”

河东监军张承业道:“赵王使者言之有理,梁军兵败潞州之后,朱晃老贼日思夜想,要一雪前耻。他与刘守光夹击赵地,正是为了在殿下的代北防线前安插梁军人马。梁军兵力远在河东之上,倘若此计告成,到时候他北军出镇州、南军出泽州,前后夹击,成南北合围之势,不利于我河东。”

“七哥是要让孤发兵吗?”

“老臣愿领兵前去,助赵王王镕守镇州城,梁军、燕军,共有十万人马,倘若我们在镇州只守不攻,朱晃远道而来,粮草不济,不久必退。”张承业说的,是老成持重之言,很多将领听了之后,都点头道是。

使者听到这里,大感安慰,忙拱手谢道:“多谢监军大人义助,还请殿下下令允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