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 > 第3章 财富的价值(第3页)

第3章 财富的价值(第3页)

关于财富,或者说是个人的理财问题,我有几个建议,希望大家能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比较容易令人烦恼。这就像我们身体上的一些仍然存在的兽性,尽管说起来令人不快,但仍然是我们身上不可缺少的部分。

人天生注重结果,即便是关注手段和方法也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人尽量用目标的光彩来为自己的手段和方法增色,这倒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既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又顾及到了手段,一举两得。

第一条措施,我们应该量入为出,根据自己挣钱的能力来决定消费的多少。如果有足够的能力挣钱,投资也是稳赚不赔,那么花钱即使有点大手大脚也无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能够完成别人无法完成的工作,这是他的资本,他应该好好地利用。既重视工作的质量,又要保证速度,不能马虎了事。这实际上包含了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经济学,人生关于财富的答案都在里面了。如果一个人挥金如土,把钱花在毫无价值的事情上,也不注重创造价值,那么他就是腐朽的。

我们的行事方式只要符合生活的正当目标,所做的事就是有益的,如果背离了生活的正当目的,也就没有意义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应该各尽所能,否则,人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将是一句空话。

对于金钱和财富,我们应该明白,该花的花,该省的就要省。画家奥其顿建造了一间简朴的房子,只有简单的几件生活必备品,自己生活得舒心即可,根本不愿意迎合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像小孩子一样,想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当一个人仅凭自己的能力生活,力戒浮华时,他也就走上了自信、自助、自立之路。

大思想家蒙田说:“当他青春年少时,会穿着奇装异服,别人也不会说什么,但成年以后,就得对自己负责了。”应该让有闲阶级脱离低级趣味的生活,杜绝浪费,认识到自己也是一个可以有所作为的人。我们不应该只关注表面现象,而应以理性的思维去看待社会上的一切。节俭的人具有一种无上的美德,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

谦虚当然也是一种美德,但过分的谦卑只会令别人难受。在这种情况下,适度的骄傲有时倒是一种很好的品质。这里,一个骄傲的人并不需要多少财富。哪怕是住陋室,吃粗茶淡饭,在他的心里也会有一种满足感。他可以凭着自己的劳动生活。这样他与周围的人谈心也能够不卑不亢,心平气和。对于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则艰难得多,虽然有时乐善好施,但结果往往是一无所获,得到更多的只是个人的压抑。

艺术有时令人费解。如果某个男人天生有着绘画、诗歌、音乐、建筑方面的细胞,他在生活方面一定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父亲或儿子。他只对艺术感兴趣,或者注重时尚。他认为有些职责会限制自己的自由,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创作。在我生活的周围就出现过这样的人,狂热的田园派人物中,许多人竟然投身乡村的农活中,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庄稼人。

让憔悴的学者们离开书斋,去大自然中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吧。在花园中散步休息以后,他们就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拔一根草或者摘一片树叶也会使他们振奋许多。当他们拔第二根草时,看见还有第三根,接着还有第四根,于是,他们就从固定的思绪中清醒了。

人总是想着为自己多增加一点土地。土地本身是生活必需的,不是什么坏东西,但如果被土地束缚住了,只会使事情变糟。当我们拥有了土地的时候,土地也就拥有了我们。如果让一个拥有大量土地的人远走他乡,那些树木、作物、玉米都好像在抓着他,挽留他,而他也根本挪不动脚。

其实,散散步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即使长途的跋涉也不能说是坏事。如果长年累月只是生活在狭小的环境里,只会令人沮丧,无精打采。

第二个措施,我们应该有一个系统的财经计划,根据自己的才能花钱。

大自然中,事物的运行自有它的规则,我们的消费也一样有着规律可循。生活中单靠节俭和节制是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的。但即使收入不菲也不能没有节制,这不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成功理财的关键不是财富的多少,也不是收入的多少,而是能够摆正收入和支出的关系,协调好两者的比例。收入有限,如果能有所积累,也会使财富日增;反之,花钱如流水,再多的财富也会有一个尽头。在英国,人们发现,那些贵族们收入颇丰,但却没有多少钱用于慈善事业。这一方面是因为吝啬,另一方面则显示了他们由于平时的浪费与浮华,已经没有更多的钱去资助慈善事业。

记得我在渥克旅行时,看见一座漂亮的庄园,典雅大方,古朴庄重,庄园主每年能收取一万四千万英磅的房租,但他的第二个儿子出世后却不知道如何供养。根据长子继承制,大儿子应该继承这座庄园,但二儿子呢?他已经没有钱买下另外一块地皮,造另一个庄园。于是他把二儿子送进了教堂。这说明,巨额的收入也不一定能使人富裕起来。据调查,人们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凡是得到飞来之财,例如中彩票、受赠遗产,并不能使人真正富裕起来。这些人突然得到巨额财富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于是财富消失得也是和来时一般快。

每一项经营活动自有它的规律。经营农场也是如此,春耕、夏种、秋收、冬贮,毫不含糊。但有一条,耕牛的重要性不可代替。假如农场主嫌养牛麻烦,又想使用牛耕地,那只好在耕种时租借别人的耕牛。

在自给自足的社会里,庄园里生产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生病了大家也是相互帮忙,农忙时更是相互合作,你帮我锄地,我帮你晒草等。大家都没有钱去雇人,也不需要雇人。秋收后,人们卖一点收获的东西,再购回一点生活品,如此循环往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生活的实践是不断变化的,每一个行当都需要一个大师级的人物来把握这种规律。虽然房屋和土地是不变的,但其价值也在不断变化。这需要你密切加以关注,就像从桶里往外倒酒一样小心。精明的农夫知道如何倒酒,但莽撞的人会把酒都倒洒了。这和投资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不小心就会连本带利一并消失掉。这在我们的周围并不鲜见。科林先生以为只要给奶牛喂一些干草就可以一天挤两回奶,但他在三个月后就发现奶牛不产奶了,于是处理了奶牛,买了一头耕牛。但一个季节下来,耕牛也是瘦弱不堪,于是他卖掉了牛,改为种树,但科林先生和以前买牛时一样,没有时间料理,种树也无法保证树的根深叶茂,于是他改为种草,两年之后,草全部枯死。科林还有什么可以投资的呢?他的失败就在于对投资一窍不通,既不能很好地选择投资对象,也没有时间关注自己的投资,财富只会是越来越少。

第三条措施,必须在实践中小心为之,而不可随意执行自己拟订的计划。

万物自有它的规律,只有善加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加以运用。这里不需要特别的因素,生活自有它的安排。我不懂种地、植树,但时令自有安排,顺着时令行事即可。我不懂建筑、造房,但自有人懂,听从他们的即可。大自然在每件事情上都自有安排,不用你去劳心烦神。何时耕地,何时施肥,农时上自有安排,大自然已经用某种方式告诉了我们,我们只要注意观察与倾听就可以了。自行其是只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我们必须回到规律上来,尽量研究它,利用它。布诺尔和史蒂芬是英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布诺尔在设计铁路时,开山架桥,拆城堡,修路基,一切都有板有眼。工程结束后,人们大为赞赏,更重要的是在路的修建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得也很好,但他的公司赔了不少。史蒂芬则相信河流自会引路,顺着河岸修铁路,就像美国的西部铁路一样。结果,史蒂芬成了最权威的铁路工程师,人们普遍认为他修的路最安全、最省钱。

另外,探险经历丰富的旅行者和印第安人都知道,美洲野牛走过的路极具引路的价值——它们迁徙的路径肯定是荒山野岭中最为便利的一条路。

有一个城里人去乡下购房,看见一幢房子窗户朝西,每天日落之时都可以看见西山的美景,正合他意,一打听,才一千五百美元,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了。殊不知,他需要在门前修一条通往公路的路,房子的上下水根本没有,更别说田园风光了。于是他放弃了这笔交易,白白地损失了一大笔钱。

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如果家里谁想凭力量、性格去改变这种生活方式,只能是徒劳的。假如丈夫在某本书里了解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想在家中实行一下,好吧,让他试试看,准会以失败而告终。第四条措施,我们不要异想天开,以为会有什么奇迹发生,而应该尽力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友谊、公正会换来别人的友谊和公正,好丈夫自然会拥有美满的家庭,诚实的商人也会财源滚滚,优秀的诗人会为自己赢得声誉,得到圈内人的信任。但商人的财富和诗人的声誉不具有可比性。财富是实实在在的。勤俭的人财富越聚越多,奢侈的人财富越来越少。

财富自身也有着自己的规则,需要向前发展,也就是越积累越多,否则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应该目标高远,不可随意浪费钱财,满足自己的挥霍。我们应该记住这样的格言:财富如血液般宝贵,不能随意挥霍。

对商人来说,诸如“最好的花钱方式是及时还债”、“生意是做出来的”、“时间就是金钱”、“机不可失”、“正确的投资是最好的赚钱方式”等等口号,并不能反映更深刻的道理。这些格言经过宽泛的解释,可以延伸作为生活的准则。

金钱是心灵的另一种象征。如果对生活进行投资,也就是说,聚少成多,日积月累,把自己的日常生活与感情生活、文化生活集中起来,一定会获利丰厚。真正的经商法则只有一条:吸纳资本然后投资生财。即使是碎渣废屑也收集起来,加以提炼。赚得的利润也不应该全部拿去消费,应该作为资本再投资。把钱拿去享乐吗?这样很容易,但毁灭起来也很快。那么应该不再消费,把资产封起来吗?这样都是不妥的。消费应该是物有所值,适得其所,讲究适度与节制,消费只是为了更好的创造。

根据自然法则,我们的食物会转化成肌肉,体力会转化成心智与思想。面包满足了最低等的生活欲望,然后转化成思想等高层次的东西,再经过积累与转化,就变成了勇气与耐力,这种境界是最为我们称道的。

真正的理财是一种高层次的财富观,不单是节俭,而是在满足正常的生活需要以后,进行不断的投资,进一步创造财富。这是充满智慧的财富意识,把钱财花在精神满足与思想创造方面,而不是只花在单纯的物质生活满足上。我们说到的富裕生活,并不在于物质上的自我满足,而是通过自身力量的增强,感受到成长与成熟的快乐,体验到那种生命的活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愉悦。这就说明,我们已经踏上了一条通往最高精神境界的光明大道,而不是只做一个守财奴。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