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凶悍的秦国,则被分给了三个秦国的降将,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秦人恨死了这三个卖国贼,他们民心尽失,只能依赖项羽的权威来苟延残喘。
至于刘邦则被赶到了巴蜀,被三秦牢牢地锁死在汉中之地,任凭刘邦有通天彻地之能,在水浅之地,真龙也难以飞腾。
再看看项羽给自己封的西楚,真是占尽天下之精华。东制齐地,北扼燕赵,西临三辅,南边的九江、临江、衡山则都交给了自己的三个亲信部将,这三人都是他的心腹,连杀义帝熊心这种脏活,都是项羽交代他们干的。
有人讲,项羽没听韩生的话定都关中,还嚷嚷着要不富贵还乡,犹如锦衣夜行,气得韩生出门就说楚人沐猴而冠,他听了就把人家给烹了,由此可见,项羽格局太小,气量不够,没什么大局观。
这一说法经不起推敲。项羽在巨鹿和新安先后杀了四十万秦军,关中父老家家缟素,都和项羽有不共戴天之仇,项羽在一个满是仇恨他的地方定都,他这心该是有多大?
他选择定都彭城,虽不是关中那样在盛世中坚守自保、固若金汤的大壁垒,却是乱世中弹压四方、平灭诸侯的桥头堡,这些都无不昭示了项羽进取天下的勃勃野心。
项羽在戏下分封十八路诸侯,目的就是让这些诸侯们大小相制、内乱频仍,自己则以霸主之名从中调解,甚至果断出兵征伐。在这一过程中,项羽就可以逐渐清洗掉不听话的诸侯,再慢慢换上自己的亲信,甚至把诸侯的土地直接收归西楚所有,通过这样磨盘式的碾压,项羽进可以统一中国,取秦始皇而代之,实现年轻时的豪言壮语,退可以效仿齐桓公,成为天下诸侯的共主,以无上权威而驾驭四海八荒,这些无一不体现了项羽过人的战略头脑和他心目中辉煌的政治蓝图。
然而,一个人的出现,彻底让项羽的伟大计划破产,最终在一连串的军事角逐中,项羽一败涂地、自刎乌江。
十一
项羽以天下为棋盘,众生为棋子,下了一盘大棋。
能勘破这盘棋局的人,有很多,但能够破局的人,只有韩信一个。
韩信在戏下分封不久,因在项羽处郁郁不得志,就投奔了刘邦,在萧何的推荐下,荣任汉国的大将军。
当时刚分封完天下,齐国的田荣因为没被封王,不服,闹事,项羽带领西楚主力前去弹压,逼杀田荣,将齐国打得半死不活。
项羽敢如此明目张胆地东进,就是因他在裂土封王上动了手脚。如今燕赵内斗,韩魏弱小,刘邦又被三秦困住,只要等到项羽平定了齐国内乱,能够专注西向,那么谁来了都无力回天,最终能得天下的必然会是他项羽。
但项羽不知道,一个叫韩信的破壁人,投了刘邦。
韩信打了个巧妙的时间差,趁着项羽打齐国的良机,来了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直接突破了三秦的包围圈,水淹废丘,逼杀章邯,从此海阔凭鱼跃,山高任鸟飞。
刘邦还定三秦后,从西边出关,团结五国诸侯,号称五十六万联军,打着为义帝报仇的旗号,趁着项羽不在,一举偷了彭城,扰乱了项羽征服天下的节奏。
项羽也不是吃素的,见老巢被占领,立刻把主力留在齐国,自己亲领轻骑回师,带三万人奔袭刘邦,一顿暴捶,把刘邦联军打得落荒而逃,还一路紧追不舍,歼灭汉军十余万,淹死者不计其数,杀到雎水为之不流。
刘邦被项羽一路追杀,逃到京索一线,才勉强站稳了脚跟。
他跟张良商量对策,第一句话就是:“关东之地我不要了,都拿来封赏,有谁能跟我一起对付项羽?”
这时候关东还不是他的,都已经想着先拿去封赏人了,典型的公司还在草创期,上市还遥遥无期呢,老板已经开始撒股份、拉投资了。
张良告诉刘邦,让他善用三位大将:韩信、彭越,以及项羽手下的大将英布。——他要刘邦别学项羽,少讲情怀画大饼,就拿利益砸,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商量好对策,刘邦制定好了打法,可以这么讲:刘邦死磕项羽,虽打不过,但能跑路,借着成皋宛叶的山川地势,勉强能和项羽拉锯在荥阳一线。
英布在江淮折腾,袭扰楚军的大后方,也把项羽整得焦头烂额,不堪其扰。
刘邦、彭越、英布拼命牵制住项羽,让他无暇北顾,韩信乘机渡过黄河,在北方不断攻略诸侯、扩充地盘,灭魏破赵定代降燕,直到攻取齐国时,项羽发现不对了,连忙让手下大将龙且率主力前去阻止,谁知道龙且带去的军队直接被韩信淹没了。
刘邦的战略目的浮出水面,在齐国灭亡的一刹那,刘邦的地盘已经环抱住了西楚,完成了汉军对项羽的战略合围,项羽制霸天下的算盘彻底落空。
项羽恼羞成怒,让刘邦出来,咱们单挑,刘邦笑嘻嘻,说我斗智,不斗力,把项羽气得没辙。
这可不行了,形势逼人,项羽只能被迫求和,划分楚河汉界,各自回家。
刘邦不讲武德,乘机尾随偷袭,想捞一把便宜,结果被项羽发现,掏了一个回马枪,把刘邦暴揍了一顿。
刘邦一咬牙,没想到项羽山穷水尽了,还这么强悍,那好,我就再撒股份,封上一堆王,把全天下的牛人都聚集过来,大家一起来垓下打项羽。
刘邦不愧是顶级的资源整合大师,他用利益将韩信、彭越、英布、周殷等,凡是那个时代能叫上名字的英雄豪杰们都召集在了一起,集合众人之力,来围困这个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
他让韩信亲自上阵对位项羽,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合围楚军,这一次,项羽没能再创造奇迹,败北了。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项羽带领二十八骑溃围而出,到了乌江,霸王已是穷途末路。
他自述:起兵八年,七十余战,从未输过,如今战败,是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说罢,拒绝渡江,纵身杀入战场。
当他看到熟人的面孔时,猖狂大笑,自刎,到死也才三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