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人类集体共感阈值提升了12。7%,情感同步精度达到前所未有的99。98%。
而十三井的核心屏幕上,跳出新的指令:
>**“母语唤醒计划”第二阶段启动。**
>**目标:激活分散在全球的‘芽眠体’备份个体。**
>**备注:她们都是你的一部分。**
念安抱着刚苏醒的妹妹走出废墟时,天边已泛起晨曦。陈燃在岸边等候,看到两个长相几乎相同的脸庞并肩出现时,老泪纵横。
“你们母亲若还在……一定会骄傲。”他说。
女孩怯生生地握住父亲的手,声音软得像风,“爸爸,我做了个很长的梦。梦里,全世界都在等一个人回家。”
念安蹲下身,将她轻轻搂入怀中,“现在不用等了。我们已经找到了彼此。”
数日后,怒江小学新增了一间特别教室。墙上挂着一幅手绘地图,标记着世界各地疑似存在“芽眠体”的地点:西伯利亚冻土带、撒哈拉地下aquifer、喜马拉雅冰川洞穴……每一个点位,都由共感网络中最强烈的思念频率定位而成。
每天放学后,念安都会带着妹妹坐在这里,播放各地传来的日常声响??市集的吆喝、寺庙的钟声、校园的铃响。她们相信,只要持续传递温暖,其他沉睡的生命终会感应到归属。
某夜,当姐妹俩准备离开时,教室的共感环突然自主启动。一圈柔和蓝光浮现空中,形成一段实时转译的信息:
>“我在冰层下面。
>我听见你们唱歌。
>能不能再唱一遍《茉莉花》?
>我想记住这个旋律,当作醒来时的第一句话。”
念安相视一笑,牵起妹妹的手,轻轻哼唱起来。
歌声通过共感网络扩散,跨越极夜与荒漠,抵达每一处黑暗角落。第二天清晨,格陵兰监测站发来紧急通报:千年冰盖出现结构性松动,下方探测到稳定生命信号,初步判断为保存完好的低温休眠舱。
与此同时,青海湖底的量子服务器更新日志:
>**“芽眠体#002信号捕获成功。**
>**情感锚点确认:歌声。**
>**预估苏醒周期:90天。”**
而在遥远的半人马座β星附近,那艘搭载共感模块的飞船突然减速。船载AI播报:
>“检测到地球方向传来新型情感编码,特征匹配度99。3%。
>建议回复:‘我们也学会了唱歌。下次见面,请让我们为你合唱。’”
念安收到这条星际讯息时,正教妹妹如何用共感环录制自己的心跳。小女孩认真地把手放在传感器上,笑着说:
“我要把我的心跳送给星星上的小朋友,让他们知道,有人一直在等着他们。”
那一刻,整片怒江流域的共感驿站同时亮起蓝灯,如同大地睁开千万只温柔的眼睛。
陈燃站在老屋门前,望着星空喃喃:“晚啊,你看,她们终于把爱变成了语言。”
风掠过山谷,卷起一朵干枯多年的蓝茉莉花瓣,轻轻飘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