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是被抓到了证据,又是另一番说法了:要么将人斩草除根,再也回不了京城开口说话;要么,寻机给他安插个罪名,京城那边自然也会运作配合,将他送进大牢。
想到这里,温知府心中大定。
他瞪了孙通判一眼,张口就呵斥道:“慌什么?一个毛头小子罢了,就算他出身再显赫,到了常州府,也得看咱们的脸色……”
就在此时,远处隆隆地传来了阵马蹄声,烟尘起处,一队人马迤逦而来。
队伍前方是二十余名身着玄黑铁甲、煞气凛然的黑甲卫,后方则跟着腰佩绣春刀、同样神色冷峻的锦衣卫,乌泱泱一群人,严密簇拥着中间一辆看起来并不十分起眼的青篷马车。
“来了!总算来了!”有眼尖的官员低呼一声。
众人立刻精神一振,慌忙整理衣冠,甭管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面上都堆起最热情恭敬的笑容迎了上去。
温知府此时也换了副嘴脸,快步走上前,高声呼道:“下官常州府知府温有材,率常州府上下官员,恭迎顾指挥使大驾!”
马车停稳,一名锦衣卫疾步上前掀开帘子,从车厢内缓缓走出道玄色身影,宽肩窄腰,墨发高束,腰间斜佩了一柄剑,眉眼间唯有冷淡与疏离意味。
就算是如此大的迎接阵仗,他也只是扫了一眼面前的官员,淡声开口道:“温知府,久等了。”
身形、气质都与传闻相符,温知府心下微定,连忙拱手道:“不敢不敢,指挥使大人一路舟车劳顿,下官已在醉仙楼略备酒菜,为大人接风洗尘。”
*
醉仙楼离常州府衙不过百步。
从镂空的窗棂里向外望,还能远远瞧见府衙悬挂的旗幡,随风鼓动。
雅间里,摆件无一样不贵,陈设无一处不美,屏风后还有吹弹琵琶的乐姬,十指纤纤如玉,身姿隔着纱绢影影绰绰,觥筹交错,丝竹悦耳。
红木桌上更是摆满了山珍海味,官员们围着顾指挥使坐定,温有材率先端起酒杯敬道:“指挥使大人,此乃常州府的特酿美酒,醇正甘甜,最解疲乏……下官先敬大人一杯。”
顾指挥使端着酒杯,却没喝,只是浅抿了一口。但他是上官,又出身显赫,如此行事也合情合理。
温有材佯装受宠若惊地堆起笑,将心底的不满压下去,面上不显。
接着一众属官就跟开了闸似的,与温知府默契地打着配合,极尽奉承,对着顾指挥使频频敬酒,说着常州风物、民生艰难,间或夹杂两句如今百姓日子愈发蒸蒸日上,暗示府衙多么劳苦功高,总之绝口不提正事公务半句。
顾指挥使从头到尾都并不多言,只是偶尔点头或简短应和。
酒过三巡,宴至酣处。温有材喝得满脸都是红晕,瞧着已然醉醺醺了,又一次转头添酒时,却给边上的孙通判使了个眼色。
孙通判会意,适时面带歉意地告罪要去趟茅房,出了雅间门就在随行的小吏耳边低声嘱咐了几句。
小吏点头应下,匆匆离去。
孙通判整了整衣襟,重回雅间时,脸上瞧不出半点端倪:“让诸位久等了,方才肚子里那点小酒折腾得紧……来,这两杯是下官赔罪,先敬指挥使大人,再敬知府大人!”
说着,孙通判满满斟了两杯,先敬了顾指挥使,再转向温有材,举杯时用气声补了句:“都安排妥了。”
温有材眯眼笑起来,举杯与他一碰,嘴上高声道:“孙通判,这就是你的不是了,贵客来临,你竟还敢失陪?快再和指挥使大人赔个罪……”
他话音未尽,就听得窗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惊呼:“着火了!着火了!衙门那边着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