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打击
戴猛看他起身,连忙冲出监控室,推门进入谈话室,快步上前和黄敏握手并把他拉回到椅子上。戴猛盯着黄敏看了几秒钟,黄敏也诧异地盯着戴猛看了几秒钟。
在这短短的几秒钟当中,二人的思绪不知经过了多少翻滚。旋即,戴猛打破沉默,开口说道:“黄敏,是吧?你先别着急。正如你所说,有证据证明你侵犯了公司利益,必然会有相应的结果;没有证据证明,也不会侵犯你的利益,没有谁是为了故意整人。现在请你来配合调查,也是为了你好,把事情查清楚是最公平、公正、公开的方法。你刚刚的解释都属合理,所以你也没有什么理由冲他们发火。大家都是为公司办事的,消消气。”
这番话语速缓慢,音调平和,就如同两个多年好友饮茶谈心,但偏偏每个字又都透着机锋。黄敏似乎被戴猛的这番话瞬间浇灭了怒火,恢复了最初平静的样子。
停顿片刻,戴猛补充道:“我只有一个问题。”
黄敏警惕地眨眨眼睛问道:“你是?”
戴猛自我介绍道:“人力资源部总监,戴猛。”
黄敏视线下垂,片刻又抬起问道:“什么问题?你问吧。”
戴猛斟酌了一下,用低沉的声音一字一句地问道:“因为加班把硬盘拿回住所,虽然违反了公司规定,但你的说辞也还能解释得通。可是,为什么经过技术鉴定,硬盘有被复制过的痕迹?”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的人都怔住了,包括在监控室的华生。华生想的是,案情介绍里没有这个信息啊,戴猛怎么知道的?
却见黄敏猛地捏紧了拳头,眼神恶狠狠地盯着戴猛看,似乎要把火烧到他的脸上。随即他全身上下一阵发抖,就连脸上的肌肉也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过了良久,他突然哈哈大笑:“那又怎么样!我知道这屋子里到处都是监控,我是不会亲口承认什么的。我为这公司卖命干了10年,我的付出和回报成正比吗?我本打算踏踏实实地将就下去,没想到你们竟然开除了我老婆。呵呵,我早就想好了,大不了不干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说罢,他竟真的推开椅子,起身走了。
戴猛也没有追,只是告诉办案子的人:“你们把情况和录像整理一下,报给你们部长。公司会开会决定处理结果。如果不移交司法机关的话,公司就要动手防范泄露机密的风险了。人,断然不能留,更重要的是竞争对手拿到了数据,后面怎么才能规避伤害。”内审部的两个同事慌忙点着头一句一句应了下来。
高级理念
吃饭的时候,华生对戴猛说:“老板,你真厉害,一个问题就解决战斗了。他们办案子的人难道不知道硬盘被复制了吗?”
戴猛神秘一笑,贴近华生的耳边悄悄道:“我也不知道。我是蒙的。”
这下,华生是真蒙了,喃喃重复道:“蒙的?那这也太冒险了。万一没有这回事怎么办?”
戴猛解释道:“你说得没错,是太冒险了。如果放在司法讯问中,这个提问涉嫌违规。不过,公司内部谈话则关系不大,而且我们都知道,这案子结果本来就很渺茫。即便是真的拷贝了,也很难证明黄敏就出卖过这些机密信息。也正因为这样,我才敢诈一下。”
华生还是很难接受这种剑走偏锋的方法,刚要问戴猛是怎么想到的,马上就在心里暗骂自己笨,要卖数据当然要拷贝了,难道还用笔和纸抄写吗?于是,便静静地听戴猛继续说。
戴猛接着解释道:“我也是被他们的提问方法刺激得够呛,忍无可忍了。要卖数据,当然先要拷贝,所以发生这件事的可能性非常之大,要不然也没必要违规把硬盘带回家去。索性我就按照常理来模拟还原作案过程。黄敏毕竟不是技术出身,百密一疏也未可知。他对前面的问题回应得都太理性了,本来局势也对我们不利,所以我想,只有先激起他的情绪,才有可能突破。这不,一个有效刺激抛出去,他立刻就全盘崩溃。最后这个结果,我也没有想到,主要是运气成分大了些。”
华生喜欢戴猛这种中肯的评价,对他竖起一个大拇指。
戴猛看到大拇指,生怕误导了华生,补充道:“你不要太过重视这种技巧,毕竟是阴谋为本,上不了台面。这次带你观摩本案,原想是给你看个好案例,看看是不是有刺激源就一定会有应**绪反应。”
华生明白了戴猛的意图,不由得皱起了眉毛,思考戴猛刚刚所问的问题。
戴猛在等,等华生的理解。
华生大致梳理了一下思路,一条一条回答道:“依本案看来,明显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之前的对话,双方实力很不均衡,虽然办案子的人问的都是重要问题,但黄敏没有表现出任何反应。我觉得是他准备充分,对方要提问的问题早已在他的应对预案之中。这个阶段,说明即使问题很重要,对方有准备的话,也可能防范得丝毫没有破绽。但您后来的一个刺激源,是他没有想到防范和解释的,所以一下子扎到了软肋上。他本来就对公司有不满情绪,之前一直属于用理性策略控制行为,但因为发现可能有破绽无法挽回,就破罐子破摔起来,随即失去抵抗能力。不知我的思路是不是对头?”
戴猛赞许地点点头,认可道:“正是这样。心理应激微反应的体系中,刺激源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刺激源的表现是一定不能分析的。但是,有刺激源不一定就能带来有价值的反应。今天我们看到的案例,是刺激源虽然包括了重要信息,但正如下棋一样,你的每一步都在对手预料之中,对方自然可以轻松应对。没反应也好,假反应也罢,都是对手理智的表现,故意误导你的。这些表现也不能分析,否则就掉进陷阱越陷越深。只有刺激源有效,才能诱发对方的情绪反应,从而穿破他的‘壳’,把真实的主观认知表现给你看,这些才有分析价值。”
华生关心地问道:“那如果刺激源抛出去,对方给了反应,应该如何判断是假反应还是情绪反应呢?”
戴猛笑道:“好问题!我自觉还未能完全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但目前可以提供的策略是三个字——看通篇。”
华生一歪头,眉毛皱得更紧了,对这种高度概括的策略,表示实在不能理解。
戴猛耐心解释道:“有的时候,坏蛋们准备得好,可以把好多问题都列入他们的对抗计划之中,然后一条一条做好准备演戏撒谎,试图误导我们。但我们不能让他们这么舒服地回答问题,我们可以化整为零、打乱顺序,把那些他们准备好的应对策略也一并打散。坏蛋们一看,题和题之间好像没什么关联,就必然要一道一道地分析‘这个题应该怎么答才合理’。一有这‘应该’两字的思维干扰,再加上每道题都现场应变,他们的表现必然异常。思维负荷的急剧增加,必然会导致破绽产生。这也是为什么反贪局审讯中大多数嫌疑人都会采取保守策略。他们不敢演得太过,因为这道题演爽了,下一道可能就傻眼了。对他们来说,问题之间没有关联是乱的,但对我们来说,等全部问题都问完,我们会还原之前的顺序,就能清晰地看到坏蛋们拙劣的伪装了。”
戴猛这段说得太长,华生似懂非懂,问道:“也就是说,控制好题目的内容和顺序,就可以诱发对方的情绪反应?”
戴猛说:“对。就像上次你看到的那个演员一样。表演的成本其实是很高的,只要我们能用适当的问题控制好对方,坏蛋们就没有那么完整的表演空间,而且越往后,表演的空间就会越小。”
华生激动地一拍桌子,大声道:“那怎么才能设计好问题呢?”
戴猛被他吓了一跳,扭头看看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压低身体同时也压低声音:“这个案子肯定还没完。接下来,你可以留心学习设计问题了。”(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