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第一次见识“提审”
开篇语:
终于,华生见到了传说中的“提审”官员。
大案终于来了
华生在公司里工作了一段时间,进步非常大,已经可以看活人真事了。戴猛也对他的状态很满意。
一天早晨,华生刚到公司,就被戴猛叫到办公室。
华生一进屋,戴猛向他介绍公司总部领导,分管人力资源的总裁助理劳辛加。劳总的眼睛一直盯着华生看,不知道为什么能让华生感觉到有进攻性。对,不是威严,是进攻性。
戴猛又向劳总介绍华生,称他是新晋优秀员工,做事情很得体。据华生观察,劳总虽然是戴猛的上级,但目光看到戴猛的时候,还是以平和为主。只是眼光一旦聚焦在华生身上,就又变得犀利了。
华生看到这种变化,心里明白了:“故意的,这不是习惯基线。”
戴猛说:“劳总要带我去内审部看个案子,我申请,带上你一起。还不赶快谢谢劳总!”
华生赶忙表示感谢,虽然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劳总客套地点点头,说道:“本来依着我,没必要劳你大驾。无奈,大老板亲自吩咐的,让你亲自跟进那个案子。今天是第一次,肯定要我带你过去对接的。至于后面怎么跟进,总部相信你的能力。带上个小朋友学习没问题,我相信你的眼光。”
华生细听之下,这两个主语的切换非常精妙,知道劳总是高人。让他感兴趣的是,总部领导督办的案子,应该级别很高。这让他很兴奋,期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
案件的难度
三人一起来到内审部,劳总和内审部部长进行了简单的交接,介绍了戴、张二人并说明来意,当即开始请部长介绍案情。
部长介绍案情的语言很朴实:“这次涉案的对象黄敏是我们公司在南美洲的一把手,他涉嫌出卖公司的机密信息给竞争对手。最主要的依据有三个:一是近期的文件监控记录显示,他访问公司的机密信息频率异常,而且登录时间也明显加长;二是他曾经违反公司规定,把部分资料硬盘带回住所,因为是一把手,没有人阻止,但是有登记记录;三是最近他和女友结婚了,买了海边别墅和豪华越野车。”
劳总问:“最后一条怎么回事?也算是调查依据?”
部长应答道:“如果仅仅按照收入来计算,倒也不太离谱。但关键的问题是,他的女朋友之前也在我们公司上班,去年正是因为将公司信息出售给竞争对手而被开除了,那个案子证据确凿。如果这次确认他也的确出卖了公司信息,这是很严重的关联案件。”
四个人一阵沉默。
说实话,华生觉得每一条所谓的依据都模棱两可,黑向白向都能解释得通。大概劳总也觉得目前的状况比较棘手,他扭头对戴猛说:“戴总,你觉得呢?”
戴猛答道:“如果目前只有这些‘证据’,让当事人承认自己做了什么对不起公司的事情,的确有一定难度。但为了公司的安全,应当未雨绸缪。”
劳总点头,说道:“我也是这意思。你们辛苦了,有进展后戴总随时向我汇报。不论是否确定,我们还是要以此为机会,完善一下公司的风险防范机制。你们忙吧,我下午飞香港,有情况随时可以打电话给我。”
劳总一走,内审部长就安排戴猛和华生在谈话监控室就座。对这个房屋,戴猛是很熟悉的,因为当初设立谈话室的时候,就是戴猛建议把一间房屋一分为二,中间用监控幕墙隔开,幕墙可以通过开关改变单向/双向通视。这是当初公司在参观了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的司法机关的办案室之后模仿建成的,硬件水平好过国内很多基层司法机关。
幕墙的另一头,两名内审部的工作人员正在准备谈话用的各种资料。看来,黄敏还没到。
戴猛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又似乎在嘱咐华生注意思路,他的视线穿过幕墙,娓娓说道:“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主动权并不在办案一方。目前手里有的证据,都无法直接证明其有非法行为。虽然很可疑,但是只要调查对象给出某种合理解释,就相当于我们的牌打完了。而且,案情并不复杂,他很有可能做好了应对准备,包括内审部掌握了什么情况,会问什么问题,他都已经在心里盘算过很多遍。否则,他也不敢大张旗鼓地结婚购房购车。”
华生道:“让人家承认,从目前看来的确很难,我还没想到好的办法。”
戴猛缓慢地点点头,表情稍微有点凝重,说道:“我们公司内部调查,不同于国家司法机关。他们依据法律,有很多侦查权限,比如对嫌疑人的时间和空间约束,要求银行等相关机构配合取证,运用逐层升级的法律制裁手段。而公司的调查就是二分结果,有过硬证据证明事实,或者调查对象心理素质不好自己承认了,那就按公司章程处理;没有办法证明,人家又不承认,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调离、停职或者去职,也就是最大的‘惩处’了,还得支付违约金。所以,被调查的人心里都不会有很大压力,除非是移送司法机关。”
华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案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戴猛继续说道:“但对我们来说,这样的案子也有价值。我们可以看看双方的对抗策略,以及双方的反应。包括调查对象的防守策略和反应,也包括调查人员的进攻策略和问题准备。无论结果如何,多见见总是好的。你不必有压力。”
华生一愣,道:“老板,我能有什么压力?我没有压力。”
戴猛笑笑,道:“眉毛一直皱着,不是有压力是什么?”
绵里藏针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