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虚伪的友好使人增加皱纹,也导致免疫防御能力减弱,同时伴随压力、抑郁和人格障碍。法兰克福大学心理学学院进行了一项关于“职业”微笑的研究,其结果正是如此。售货员、空乘小姐和服务员最容易患上“倦怠综合征”。
总之,微笑吧,但是要真正地微笑!
握手的力量
在生活中,即使不参与政治或不卖汽车,人们一生大约握手15000次,每天平均握手一次半。这是雪佛兰赞助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目的是让其商务人员学会如何握手,因为人们似乎对此并不知晓。据此份研究,与他人握手的时候,70%的人缺乏自信,其中五分之一的人因为害怕犯错误,必须遵守该仪式,而这种情绪让他们害怕。必须说,一次简单的握手可能让我们在面临一次求职面试、一桩大生意、一场爱情的征服时……大获成功或者一败涂地。
我们握手的方式透露出很多信息,尤其在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握手方式十分稳定。换句话说,我们总是以相同的方式握手,那必须“努力”进行更改。一般而言,男性的握手要比女性坚定。不论男女,“坚定”的握手总是给人留下更好的印象。最后,性格外向的人握手更加坚定,害羞的人则更加柔弱地握手。
作为活力的信号,坚定的握手甚至可能成为寿命的指示灯。英国研究人员在大约四十年的时间里辑录了33项,针对5万人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那些握手柔弱的人与握手坚定的人相比,前者中67%的人死亡年龄更早。
因此,我们的握手并非毫无意义。一次好的握手给人好感,并减弱可能出现的负面印象。
如何成功地握手,一下子给人良好印象呢?曾为雪佛兰进行这一研究的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毕帝表明:“无论男女,规则都是一样的:用整个右手握手,按压坚定,但是不能太过,手的位置放于你和对方的中间,手掌柔和干燥,握手摆动大约三下,力度中等,持续时间不超过两到三秒。整个握手期间保持眼神交流,同时带着自然的微笑。当然了,整个过程须伴随着得体的交谈。”
揭秘握手
握手会说话,但小心了,外表有时候也具有欺骗性。
对方向你伸手,胳膊朝下,手掌朝着地面,毫无疑问,他是一个支配者,或者他想给你一个下马威。
柔软无力(握手力度弱):不信任!可能对方很害羞,他对自己缺乏自信,但是也可能是对方难以交往,他认为你不存在!(毫不在乎你!)
痛苦(你感到手指节受到压迫):这更像是带有攻击性的信号,而不代表对方很自信或令人安心。这类人如果不与对方交锋就没办法交流。
逃避(你的手指感觉什么都没握住):它代表着某种伪善,这是典型的“有罪”的握手,通常对方已经对你酝酿了一个坏心思。
仅握住手指:这类人逃避接触,寻求倾听,是一个害羞的人,或者怨恨你的人。
仅握住食指:一般来说,对方与你面对面的时候感到自卑,或者感觉低你一等。
用双手握手,或者同时握住你的前臂,或者肩膀:快逃!这是一个骗子(卖保险的、政客……)
触碰的影响
我们同周围环境的身体接触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于世界和他人的感知。举个例子,在向你介绍一个人之前,人们让你摸到柔滑的面料,你会更加开放,对新来的人更热情。反之,如果提前让你接触材质令人不舒服的东西,你对他就不那么友好了。
触感越是柔和,人们越是感到宽容和大方;触感越坚硬,人们越自私。
当我们触碰他人时,对方会自动认为我们更有吸引力,他说“是”的可能性是原来的两倍。当售货员在商店里触碰客户时,客户停留的时间更长:22。11分钟,缺少触碰则为13。56分钟;客户也购买得更多:13。56美元,否则为12。23美元。同样有研究表明,在酒吧或者餐厅里,我们总是明显感觉到触碰我们手臂的那些服务员更友善(总分4分,有触碰行为的服务员为3。16,否则为2。24分),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给他们更多的小费(账单的17。68%,通常情况为14。50%)。
当人们触碰他人时,总能获得更多。售卖比萨时,这条规则同样适用。美国学者在堪萨斯州的一家超市里做过一项测试,他们请示范推销员邀请顾客品尝比萨X,一半的客户被触碰了前臂。结果,79%被触碰的客户接受了品尝,而没有被触碰的客户只有51%接受了。更好的是,从0到10打分,两队对比萨的口味作出了同样的评价,但是37%被触碰的客户购买了该比萨,而没被触碰的客户则只有19%选择购买。
在邀请舞伴跳舞或者询问电话号码时,这一规则同样适用。比如,当在迪厅里邀请舞伴跳舞时,女孩儿更容易接受那位触碰了她的男孩儿:65%会接受,如果缺少触碰,则为43%。一个男孩儿,还算是一个“帅气”的男孩儿,当他快速地触碰了女孩儿的前臂,那他有两倍的机会(20%)获得她的电话号码。
来自女性的触碰同样可能让人放下戒备。当涉及金钱投资或者赌约的时候,研究人员表示,若女性轻轻拍打男性的背部,则他们可能更容易冒险。
简而言之,触碰是一种具有巨大感染力的武器,特别是它与眼神相联系的时候:接受率上升到91%。但是,为什么我们如此敏感呢?人类学家告诉我们,肯定是因为“触觉联系”是生物的第一种交流方式,比语言表达更早。被触摸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可加强信任,可降低戒备。当然,这根据不同的文化(例如,盎格鲁撒克逊人比拉丁人对触碰的敏感度低),以及每个人的亲身经历而有所差异。
“距离”因素
要想获得一切,仅专注于触觉接触就足够了吗?不一定。是的,如果你处于主导地位,例如父母面对孩子、老板面对员工……但是,如果正好相反呢?就需要考虑另一个因素:人际交往的距离。
请求的接受率(例如街上有人请你给他1欧元来乘坐公共汽车)根据距离而变化:60厘米的时候,成功率为70%,但相距20厘米,处于亲密范围,成功率跌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