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一读就懂的黄帝内经有哪些 >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第4页)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第4页)

岐伯说:厥阴风木之气为主气主位致病时,用酸味药物泻邪,用辛味药物补虚;少阴君火、少阳相火之气为主气主位致病时,用甘味药物泻邪,用成味药物补虚;太阴湿土之气为主气主位致病时,用苦味药物泻邪,用甘味药物补虚;阳明燥金之气为主气主位致病时,用辛味药物泻邪,用酸味药物补虚;太阳寒水之气为主气主位致病时,用咸味药物泻邪,用苦味药物补虚。

客气是厥阴风木之气主位**胜发病时,用辛味药物补虚,用酸味药物泻邪,用甘味药物缓急;客气是少阴君火之气**胜主位发病时,用咸味药物补虚,用甘味药物泻邪,用酸味药物收敛;客气为太阴湿土之气**胜主位致病时,用甘味药物补虚,用苦味药物泻邪,用甘味药物缓急;客气为少阳相火之气主位**胜发病时,用咸味药物补虚,用甘味药物泻邪,用咸味药物软坚;客气为阳明燥金之气主位**胜发病时,用酸味药物补虚,用辛味药物或苦味药物泄邪;客气为太阳寒水之气主位**胜发病时,用苦味药物补虚,用成味药物泻邪,用苦味药物固坚,用辛味药物润泽。这都是为了疏通腠理,输布津液,调理气机。

黄帝说:说得好。我想听听关于阴和阳划分为三阴三阳的问题,如何划分的呢?

岐伯说:它是根据阴阳之气的多少和作用的大小来划分的。

黄帝问:阳明是如何确定的?

岐伯说:阳明就是太阳和少阳相合的时位。

黄帝问:厥阴又是如何确定的?

岐伯说:厥阴就是太阴、少阴交接结束的时位。

黄帝说:六气有太过和不及之分,所引发的疾病有实症和虚症之别,治疗有缓急的不同,方制有大方和小方的差异,我想听昕这方面有什么原则?

岐伯说:病气发生的部位有高、有下,所患的疾病有远、有近,病变的部位有外、有内,治疗用药的剂量有轻、有重,总之要让药物直接作用发病部位,以发挥药效。

(伏要》说:君药一味,臣药用两味的方剂,是奇方的组成原则;君药两味,臣药用四味的方剂,是偶方的组成原则;君药用两味,臣药用三味的方剂,是奇方的组成原则;君药用两味,臣药用六味的方剂,是偶方的组成原则。所以患病的时间短,就用奇方治疗,患病的时间长,就用偶方治疗;发汗治疗时不可用奇方,攻下治疗时不用偶方;补益上部的虚症和祛除在上的病邪时用缓方,补益下部的虚症和攻逐在下的病邪时用急方;急方的组成药物气味纯厚,缓方的组成药物气味淡薄,要让药物直接到达发病部位以发挥疗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病位深而远的病症,药物运行到中途就能发挥作用,还能够凭借饮食的作用使药物直达病位,但一定不能违背上面所述的组方原则和各方剂的使用法则。所以调理气机时,如果病位近而浅,使用奇方或偶方时剂量要小;如果病位深而远,使用奇方或偶方时剂量要大。大方的药味少而剂量大,小方的药味多而剂量小。药味多的方剂用九味药,药味少的方剂用两味药。

假如用奇方治疗,在疾病尚未痊愈时再用偶方,就是“重方”。假如用偶方治疗,疾病尚未治愈时,可加入与疾病性质相反的药物反佐配伍治疗,这就是药物的寒热温凉性质和所治疗的疾病性质相反的道理。

黄帝说:说得好。疾病发生的根源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这些我已经明白了。假如疾病的发生和六气的三阴三阳之标有关系,应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说:假如所发的疾病和六气之本的性质相反,而与三阴三阳之标一致,在治疗时只要反求其本,就能找到治标的方法。

黄帝说:说得好。如果六气偏胜,应该如何诊察疾病?

岐伯说:观察六气偏胜,主要观察偏胜之气到来后对其所胜脏器的直接影响。清气发生的时候,燥气为胜气,金胜则克木,风木受邪,肝脏容易受邪发病;热气发生的时候,火气为胜气,火胜则克金,燥金受邪,肺脏容易受邪发病;寒气发生的时候,水寒之气为胜气,水胜则克火,火热受邪,心脏容易受邪发病;湿气发生的时候,湿土之气为胜气,土胜则克水,寒水受邪,肾脏容易受邪发病;风气发生的时候,风木之气为胜气,木胜则克土,湿土受邪,脾脏容易受邪发病。也就是说,如果内脏感受了胜气所产生的邪气就会得病;如果遇到岁运不及的年份,所感受的邪气就重;如果岁气和四时之气不相和,所感受的邪气也重;如果月廓空虚之时,所感受的邪气也重;如果再次感受邪气,病情就危险了。有了胜气后,一定有复气出现。

黄帝问:六气引发疾病时,人体的脉象有何变化?

岐伯说:厥阴风木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弦脉;少阴君火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钩脉;太阴湿土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沉脉;少阳相火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浮脉;阳明燥金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短脉、涩脉;太阳寒水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大脉、长脉。脉来平和,气机就调和;脉象大而急,就是病脉;所见之脉与应时之脉相反,是病脉;气候已到,脉象却未出现,是病脉;气候未到,而应时之脉却提早出现,也是病脉;如果脉象的阴阳属性和季节气候的阴阳属性相反,则很快就会死亡。

黄帝说:六气有标有本,但从化却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六气有从本而化的情况,有既从本也从标而化的情况,还有既不从标也不从本而化的情况。

黄帝说:我想详细地听一听这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少阳为相火,少阳属阳为标,火属阳为本,其标本属性相同,因此气候或发病从火气之本而化;太阴为湿土,太阴属阴,湿土也属阴,因此气候或发病从湿气之本而化。少阴为标属阴,君火热气属阳为本;太阳为标属阳,寒水属阴为本;少阴和太阳的标本阴阳属性不相同,所以气候或发病既可以从标而化生,也可以从本而化生。阳明为标属阳,燥金之气属凉为次寒为本,可以转化为湿;厥阴为标属阴,风木之气属温为本,可以转化为火热;阳明和厥阴的气候或发病,既不从标而化,也不从本而化,而是从其中气而化。阳明的中气为太阴,所以阳明燥气可以化湿,这是燥从湿化;厥阴的中气为少阳,所以厥阴风气可以从火而化,这是风从火热化。太阴湿气、少阳火气的标本阴阳属性一致,都属于从本,所以会化生于湿之本、火之本;少阴热气、太阳寒气的标本阴阳属性不同,都属于从本从标而化生,所以既可以化生于少阴、太阳之标,也可化生于热气、寒气之本;阳明燥气偏凉,有湿化倾向,厥阴风气偏温,有热化倾向,所以它们都从其中气而化生,阳明燥金的中气是太阴湿土,可以从湿气而化生,厥阴风木的中气是少阳相火,可以从火气而化生。

岐伯说:脉象和病症表面看是符合的,但是按而无力不能应指而搏,好像是阳症又不是阳症,这就是各种真寒假热症的脉象和疾病本质不一致的情况。

黄帝问:在各种阴症中,如果脉象和病症相反,如何根据脉象诊察?

岐伯说:脉象和症状看似符合,但切按以后脉搏指有力,这是真热假寒症的脉象和疾病本质相符的情况。

因此,各类疾病的发生,有的在六气之本,有的在三阴三阳之标,有的在中气。治疗疾病时,病在本的,按六气之本的规律治疗即可治愈;病在标的,按三阴三阳的规律治疗即可治愈;病在中气的,按中气的变化规律治疗即可治愈;病既在本也在标的,按六气之本和三阴三阳之标的规律治疗,即可痊愈:有的病虽在本但是从标治疗可痊愈;有的病在本就治本,在标就治标,在中气就顺从中气的规律治疗,可以痊愈。违逆其标本而治疗的方法,是正治;顺从其标本而治的方法,是逆治。

所以说,掌握了标本理论,临症时就不会迷惑不解;懂得逆治和顺治,就能进行正确的治疗,没有困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不明白这些道理的人,不仅不能深入地谈论诊法,对经义的理解也会错乱。

所以《大要》说:医术粗浅的医生,自鸣得意,自以为什么都明白了,临症时刚说是热症,寒症又发作了。这是因为虽然病人感受了同一种邪气,但疾病的症状却完全不同,假如不懂六气标本逆从的理论,就不能正确诊断疾病,甚至会扰乱经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标本的理论,简明而宽泛,精深而博大,只要掌握要领,就能通晓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掌握标本理论虽然容易,但运用不当就会造成伤害。仔细辨察标和本的变化,就能根据气候和发病规律正确调治气机。懂得了胜复之气的理论,就可以指导人们养生防病。关于自然界六气的变化规律,都在这里了。

黄帝问:胜复之气的变化,其早至、迟至是怎么回事?

岐伯说:胜气的致病情况是,胜气一旦发生,疾病就会发生,而病邪蓄积时,复气也会发生。复气致病的情况是,在胜气结束时,疾病就开始发作,如果在复气所应的时位发作,病情就严重。胜气有轻重之分,复气有多少之别,胜气平缓,复气也平缓;胜气衰弱,复气也衰弱,这是自然界六气变化的正常规律。

黄帝说:胜气和复气的发作,其变化和表现有时与六气的时位不一致,或者有时在其时位之后到来,这是为什么?岐伯说:这是因为六气的发生和变化,有盛衰的不同。气候的寒暑温凉,就是六气的盛衰变化所产生的,表现在辰、戌、丑、未四季月。所以阳气的运动,开始于春天气候温暖之时,旺盛于夏季的暑热之时;阴气的运动,开始于秋季凉爽之时,旺盛于冬季寒冷之时;春夏秋冬四季,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因此钛要》说:春季的温暖,渐渐地转变为夏季的暑热;秋季的凉爽肃杀,渐渐地转变为冬季的寒冷凛冽。小心仔细地辨察辰、戌、丑、未四季月的气候变化,就能掌握气候的回归规律,由此可以知道六气变化的结束,察知六气变化的开始,就是这个意思。

岐伯说:大概有三十度的时差。

黄帝问:时间差在脉象上有何表现?

岐伯说:时间差的脉象变化和正当时位的脉象变化相同,当令的气候过去时,应时的脉象也会随之消失。

《脉要》说:春天不出现沉脉,夏天不出现弦脉,冬天不出现涩脉,秋天不出现数脉。这是因为四季的气候互不相通。假如春天出现过沉的脉,就是病脉;夏天出现过弦的脉,就是病脉;冬天出现过涩的脉,就是病脉;秋天出现过数的脉,就是病脉;如果脉象交杂错乱,也是病脉;脉象反复出现,也是病脉;气候尚未结束,应时的脉象提早消失,也是病脉;气候变化已结束,应时的脉象尚未消失,也是病脉;脉象变化和季节完全相反,就会死亡。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