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清明上河图金明池部分 > 第二章 西王母的传说(第7页)

第二章 西王母的传说(第7页)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麒麟背上石纹裂,虬龙鳞下红肢折。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入高明月。

李白《寓言》:

遥裔双?凤,婉娈三青禽。往还瑶台里,鸣舞玉山岑。以欢秦娥意,复得王母心。驱驱精卫鸟,衔木空哀吟。

甚至在视为正经大事的对策文中也习用这一典故,骆宾王《对策文》:

玉垒变苌弘之血,金阙化浮丘之灵,固能目睹桑田,来作西王之使,魂游蒿里,还为北帝之臣。

王母的另一使者是兽——白虎。在我们读了《山海经》以后,再读《汉武内传》或《十洲记》这一类的记载,这两者间外貌描写的悬殊,实在太使我们警异不置。杜光庭先生看穿了这矛盾,很巧妙地用“偷梁换柱”的方法把它弥缝过去,他说:《尔雅》云:“王母发戴胜,虎齿善啸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也。”

假使我们留心检讨一下,便不能不佩服他的高明主意,《国语·晋语》二:

虢公梦在庙,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于西阿,公惧而走,神曰:“无走!”帝命曰:“使晋袭于虎门。”公拜稽首,觉,召史嚣占之,对曰:“如君之言,则蓐收也,天之刑神也,天事官成。”公使囚之,且使国人贺梦。

所谓“天之刑神”,即是《山海经·西山经》:“司天之厉及五残。”所谓“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和“如人豹尾虎齿戴胜”或“有神人尔身有文白尾”也没有多大的不同,因此他在后文就于不知不觉中插入:

又数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虎集帝之庭,授以地图。(《说郛》一○三;汉·桓

《西王母传》;《道藏·洞神部·谱录类》;唐·杜光庭《墉城集仙录》金母元君)

这一段,把西王母的原来形象移交给其使者,于是西王母的女性的美丽便轻轻地永远和《山海经》分家了。

(七)西王母的装饰

西王母的装饰品,也跟着她的性别和外貌的衍变而变迁,在《山海经》中她的装饰很简单粗陋,《西山经》说:

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

《海内北经》说是: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

《大荒西经》也说:

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把上面的描写综合起来,是:

1。戴胜;

2。蓬发;

3。豹尾;

4。虎齿;

5。梯几;

6。穴处。

关于3。4。5。6以后另有专文讨论,此地所要说的是戴胜和蓬发。

在较早的作品中,司马相如《大人赋》:

皬然白首戴胜而穴处。

还保存着原来的意味,所不同的是使它老年化:“皬然自首”四字的形容。《帝王世纪》:

昆仑之北,玉山之神,人身虎面,豹尾蓬头。

把“如人”衍成“人身”,“虎齿”衍成“虎面”,《列仙传》:

王母者神人也,人面蓬头发,虎牙豹尾,善啸,穴居,名西王母。

王母又回复到“人面”了,《轩辕黄帝传》采《大人赋》之说:

虎首豹尾,蓬头戴胜,颢然白首,善啸,石城金台而穴居。

于是“人面”又变成“虎头”了,所谓“胜”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胜即。《礼记》:

季春之月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