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西王母桃,《洛阳伽蓝记》:
景阳山百果园有仙人桃,其色赤,表里照彻,得霜乃熟,亦出昆仑山,一曰西王母桃也。
《太平御览》九六七引《汉武故事》:
东郡献短人,帝呼东方朔,朔至,短人指朔谓上曰:“王母种桃三千年结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矣。”后西王母乃出桃七枚,母自啖二,以五枚与帝,帝留核著前。王母问曰:“用此何为?”上曰:“此桃美,欲种之。”母叹曰:“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后上杀诸道士妖妄者百余人,西王母遣使谓上曰:“求仙信邪,欲见神人而杀戮,吾与帝绝矣。”又致三桃曰:“食此可得极寿。”
《拾遗记》:
明帝因贵人梦食瓜甚美,帝使求诸方国,时
煌献瓜种,恒山献巨桃核。瓜名穹隆,长三尺而形屈曲,味美如饴。父老云:“昔道士从蓬莱山得此瓜,云是崆峒灵爪,四劫一实,西王母遗于此地,世代遐绝,其实颇在。”又说巨桃霜下结花,隆暑方熟,亦云仙人所食,帝使植于霖林园,园皆植寒果,精冰之节,百果方盛,俗谓之相陵,与霖林之音讹也,后曰:“王母之桃,王公之瓜,可得而食,吾万岁矣!安可植乎?”后崩,侍者见镜奁中有瓜桃之核,视之涕零,疑其非类耳。
南北朝·任昉有《咏池边桃》诗:
已谢王母苑,复揖绥山枝。聊逢赏者爱,栖趾傍莲池。开红春灼灼,结实夏离离。
宋·侔辑之《园桃赋》:
嗟王母之奇果,特华实兮相副,既陶照之夏成,又凌寒而冬就。
唐·李白有《庭前晚开花》诗:
西王母桃种我家,三千阳春始一花。结实苦迟为人笑,攀折唧唧长咨嗟!
西王母桃从此以后,便成为文人所喜用的掌故,又有西王母树,《太平御览》卷九九五引《邺中记》:
金华殿后有石虎皇皇浴室。种双长松树,世谓之西王母长生树。
有王母珠,《苏氏演义》下:
苦葳,一名苦织子,有里,形如皮弁,长安女童名为神珠,亦曰王母珠。
在矿物中有西王母白环,《旧唐书·肃宗本纪》:
楚州刺史崔侁献定国宝玉十三枚……四曰西王母白环二枚,白玉也,径六七寸。
《酉阳杂俎》一,所载稍异:
楚州献定国宝一十二……四曰西王母白环二枚,所在处外国归伏。
(六)西王母使者
从《山海经》“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的记载,又衍成若干西王母使者的故事,由于原文“三青鸟”的限定,所以这一些故事中的使者也总离不了“鸟”。
三青鸟在司马相如《大人赋》中拧成三足乌:
吾今日乃睹西王母,皬然白发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
《汉武故事》把她作个别的描写:
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二青鸟如乌挟侍王母。
所以说“如乌”是因为司马相如先说成三足乌,又不敢撇去《山海经》的根据,只好取折衷办法,两面俱到,说成“二青鸟如乌”了。《续齐谐记》把使者摇身一变,成为黄雀,反正颜色虽改,到底还离不了“鸟”根。
宏农杨宝性慈爱,年九岁至华阴山,见一黄雀为鸱枭所博逐树下,伤瘢甚多,宛转后为蝼蚁所困,宝怀之以归,置诸梁上,夜闻啼声甚切,亲自照视,为蚊所齿,乃移置巾箱中,啖以黄花,逮十余日毛羽成,飞翔朝去暮来,宿巾箱中,如此积年,忽与群雀俱来,哀鸣绕堂,数日乃去。
是夕,宝乃更读书,有梦黄衣童子曰:“我王母使者,昔使蓬莱,为鸱枭所博,蒙君之仁爱见救,今当受赐南海。”别以四白玉环与之曰:“令君子孙洁白,且从登三公,如此环矣。”
宝之孝大闻天下,名位日隆。子震,震生秉,秉生彪,四世名公。及震葬时,有大鸟降,人皆谓真孝报也。
《汉武帝内传》又把她人格化:
四月戊辰,帝闲居承华殿,东方朔、董仲舒在侧,忽见一女子著青衣,美丽非常,帝愕然问之,女对曰:“我墉宫玉女王子登也,乃为王母所使,从昆仑山来。”……言讫,玉女忽不知所往。
帝问东方朔此何人?朔曰:是西王母紫兰宫玉女,常传使命,往来扶桑。出入灵州、交关、常阳,传言元都阿母,昔出配北烛仙人,近又召还,使领命禄,真灵宫也。(《说郛》本)
这一故事也极为晋唐词人所爱好,常被引用在他们的作品中,陶潜《读山海经》: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
李贺《锦囊集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