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甘油三酯高的患者,重点要注意的是限制热量的摄入,尤其是含碳水化合物类和酒精类的食物,严格控制体重,并增加运动量。
在饮食方面,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特别重要,包括含蔗糖的饮料和含高果糖、玉米果糖浆的各种加工食品的摄入。
米面类精细粮食最有可能是罪魁祸首,一定要注意控制。
把米面类换成玉米、莜面、燕麦、白薯、土豆、南瓜等粗粮是个很好的办法。
第二,要注意补充蛋白质,防止脂肪肝的形成。
第三,在脂肪方面,主要是控制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
第四,多吃新鲜蔬菜及瓜果类食物,保证每天摄入蔬菜400~500克,水果300克。
特别要提醒的是,吃哪些食物降脂这类说法,实际上目前还没有真正被医学研究所证明。甘油三酯与胆固醇没有直接关系。
吃脂肪,记住这三点就好
很多人一看自己血脂高了,还没有弄清是哪项高,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脂肪类食物给戒了。肥肉一口不沾,远离油炸食品,就连吃个蔬菜都改成清蒸的了。
近些年来,我们总是被灌输预防心脑血管病必须少吃油、清淡饮食、远离饱和脂肪酸的观念,美国心脏协会(AHA)和中国的心脑血管病专家都建议用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但是几十年来,心脑血管病患者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更打脸的是,AHA主席JohnWarner52岁就因冠心病植入了支架。2017年,52岁的他在AHA年会上发表了《关于如何防止老年人心脏病发作》。他说,他们家几乎没有老人,所有的人都在60岁左右患上了心脏病,他的父亲和祖父在60多岁时因心脏病去世,其他祖辈也都因心脏病去世。发言几小时后,JohnWarner突然心脏病发作,被送到了附近的一家当地医院,在那里他的心脏被植入了一个支架。
这件事引起医疗界一片哗然,大家开始质疑,心脑血管病预防指南是不是有问题?
其实,油脂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它还牵涉到许多经济链条。即便是一些所谓的“研究”,也可能因为各种约束条件而得出迥然不同的研究结论。
那么血脂高的人到底应该怎样吃呢?
我个人的观点是:寻找人类进化的脚步,看老祖宗怎么吃。
人类食用动物油的历史有几百万年了,尤其是从二十万年前到一万年前这段时间是人类历史上的狩猎时代,为了生存,人类的祖先每天在荒野中奔跑着追逐动物。如果打到一只猎物,大家就围成一圈,点上火,把猎物烤熟,一边吃一边唱歌跳舞。那时,人类能够从食物身上获取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大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万年前,畜牧业开始发展,人类学会了蓄养动物。五千年前,农业兴旺起来,人类开始种植各种植物。直到二百年前的工业革命,促使植物油得到大量生产。现在大家炒菜用的都是植物油,这些从植物中压榨出来的油大多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比如,花生油、菜籽油、亚麻籽油、橄榄油。
这些年来,我们的饮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如果今天让我在动物油和植物油中选一种,我仍然首选人类从狩猎时代就一直吃的动物油。为什么呢?因为近些年来外部环境变化得非常快,但我们的基因与一万年前相比却基本上是一样的。环境的快速变化与基因的稳定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也造成了慢病的流行。
现在家庭常用的花生油、菜籽油、豆油、玉米油、香油、葵花子油等都是食用植物油,这些植物油中的ω-6亚油酸含量很高,它属于必需脂肪酸,但是什么都不能过量。人类从早期食用以饱和脂肪酸和ω-3为主的动物油,突然变成现在以ω-6为主的植物油,比例失衡,会使体内产生更多的炎症因子,更容易导致血管损伤。
一般来说,植物油中大多ω-6含量高一些,深海鱼中ω-3含量高一些。而植物油中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多的是橄榄油和茶籽油,动物油中含有ω-3脂肪酸较多的有鲑鱼、鲭鱼等深海鱼,另外某些植物油(芝麻油、亚麻籽油)也含有ω-3脂肪酸,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脂肪对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老年人,更提倡他们要多吃一些动物性食品。不管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只要把握一条准则:适量就好。而且今天吃这种,明天吃那种,轮换着吃最好。
在脂肪的选择上,我总结了以下三点:
首先,天然的脂肪基本上对身体都是有益的。饱和脂肪就是天然脂肪,大家不用避开它;橄榄油和茶籽油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在烹调中使用;市面上大多数植物油(除了橄榄油、茶籽油、椰子油)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ω-6比较多,大家要适量食用。
其次,多吃一些富含ω-3的深海鱼对调节血脂有帮助。
最后,一定不要吃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有奶油蛋糕、咖啡伴侣、起酥面包、冰淇淋、雪糕、棒冰、巧克力、带酥皮的点心或零食、薯条、薯片、蛋黄派或草莓派、大部分饼干、奶茶、泡芙、薄脆饼等等。
吃素降脂?心安理不得
中国人相信食疗,愿意通过饮食调理来养生保健,比如,民间有木耳降血脂、芹菜降血脂等说法。还有人认为不吃脂肪就能控制好血脂,于是肉也不吃了,炒菜也不放油了,甚至有人干脆吃起了“全素”。
其实这些说法缺乏科学依据,过于相信某种食物的功效,会危害健康。
其实腹部多出来的脂肪不一定是食物中的脂肪,抽血验出来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也不是你吃进去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你会发现,吃得很素的人,反而会出现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更高的现象。为什么?前面我们已经解释过了胆固醇指标和碳水化合物的关系,这里不赘述了。
服用他汀药,一定要吃够这些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