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你是你吃出来的2思维导图 > 脱离流程谈营养调理纯属忽悠(第2页)

脱离流程谈营养调理纯属忽悠(第2页)

各种化验:尤其关注血常规、生化全项,当然有其他检查结果更好。

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胃镜肠镜检查结果、头颅CT或者核磁。

体检报告:这里面的内容尽管不全,但是主要的化验和辅助检查的内容已经包含在内,省时省力。

营养方面的特殊检查:能量代谢检测、人体成分检测、肠道屏障功能检测、毒素检测、有机酸检测、营养素检测等等。

营养上有没有特殊需求:比如,手术后的患者要增加帮助伤口愈合的营养素。引流、发热等,这些都会增加营养需求。

第二步:设目标,找差距

营养诊断是NCPM的第二步,通过前面的详细调查,可以得出属于这个患者的营养诊断。特别要注意的是,疾病诊断不能代替营养诊断,比如,糖尿病是疾病诊断,不是营养诊断,有的糖尿病患者很胖,有的糖尿病患者很瘦,营养状态不一样。同样身高、体重的高血压患者的营养状态可能也不一样。一个疾病诊断可以有N种营养诊断。

营养诊断是根据营养调查的结果、疾病的状态、想要达到的营养目标来综合判断的。

营养诊断包括以下内容。

能量:总能量是多还是少?三大能量营养素的比例如何?

营养素:蛋白质多还是少?脂肪多还是少?哪种脂肪酸缺乏?磷脂是否缺乏?摄入的胆固醇多还是少?维生素多还是少?是脂溶性的还是水溶性的?矿物质多还是少?可能是哪一种矿物质多了或少了?膳食纤维多还是少?喝水的量是否合适?

胃肠功能:是否有胃肠功能改变?能不能经口进食?有没有吞咽能力问题?咀嚼有没有问题?有没有腹泻的问题?

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

是否营养不良?

有没有与营养相关的实验室值改变:例如,贫血、白蛋白减少?现在有的医院可以查到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是否缺乏食物营养知识?

外界条件限制:比如,这个人行动不便,购物不方便,又没有人能够按时给他送食物;或者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很多应该摄入的食物无法购买。

第三步:一人一方

经过调查评估和营养诊断阶段,基本上有了属于这个患者的营养治疗大致方案。首先要确定大致方向和目标,然后再一项一项落实下来。

营养干预包括两个步骤:计划和实施。

首先确定此次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一个人身上可能有很多问题,比如,血压高、哮喘、尿蛋白阳性等等,作为营养指导者要给所有的问题排序,把最重要的问题放在第一位。

然后,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去指导:针对这个病有没有营养治疗指南,有没有专家共识,有没有文献,如果这些都没有,看看有没有专门的著作。在饮食调理上不要幻想用小偏方治大病,比如,喝榨芹菜汁就能降血压的说法,是没有循证根据的。

对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预估:有些问题可以几天见效,例如,腹泻、便秘、发热这类问题;有些要几个月见效,例如,糖化血红蛋白、尿酸、血脂的变化;有的要长期观察,例如,脑卒中、冠心病、肿瘤是否复发问题。要事先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让他们知道可能在什么方面、什么时候有变化。

定的计划不要太长远,可以几天,也可以几个月,要循序渐进。

只有能实现的计划才能出现疗效,所以计划一定要有可实施性。每一次方案出来都要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最后才能确定。再详细的饮食计划,患者若不实施,就只能是废纸一张。

饮食计划要尽量接近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如果一定不可以吃某种他平时习惯吃的食物,一定要和他讲清楚,说明原因。还要看患者的咀嚼能力、吞咽能力、作息时间、经济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确定一个对患者来说可以实施的方案。

沟通好了,还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只有行动了,才能实现目标。所以要定期与患者沟通执行情况,引导他不断接近营养目标。

第四步:定期复查,习惯养成

给了营养方案,后面要随访,以确定治疗目标或预期结果是否达到。

评价的指标很多,其中核心指标包括体重、血压、血糖、肌酐、尿酸、白蛋白。有些指标要根据具体疾病来确定,如肿瘤指标。对于亚健康的人,评价的指标是症状,比如,睡眠是否好转,头痛频率是否减少。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般1~3个月复查一次。重病患者基本上一天看一次。

营养评估、营养诊断、营养干预和营养检测评价是一个闭环,不断循环往复。随访后发现患者哪些问题解决了,还有哪些问题,根据新的状态再重新评估一下患者的营养需求,再进行营养诊断,随着营养治疗的进行,许多营养问题在改变,下一步的营养治疗方案要根据新的营养诊断来设计,然后再随访。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随着这个流程循环往复地进行,患者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症状会越来越少,病情保持稳定,乃至痊愈。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