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流程谈营养调理,纯属忽悠
在《你是你吃出来的》中,我讲了大众营养和临床营养的区别:大众营养指的是正常人共性的营养要求;临床营养是衡量一个人具体的营养需求,根据平衡原则提供符合个体需求的营养。很多营养师没有医学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把很复杂的临床问题简单化了。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又是在生病的时候,要想通过营养纠正疾病,除了要知道这个人的身高、体重、疾病诊断、体力劳动以外,还要知道患者目前的症状、用脑程度、吸烟、饮酒、睡眠、情绪、进食情况等等。另外,同一种疾病的不同时段所需要的营养有很大区别,在后面肾病那一章我会特别阐述这一点。
举个例子。
如果一个人问医生:“医生,我家孩子发热了,能吃头孢类抗生素吗?”医生肯定会说:“我要看看孩子,没看孩子我怎么判断呢?”你可能会说:“我就问问能不能用抗生素。”医生仍然会坚决地要求你把孩子带来,因为医生的这一眼“看”非常重要。医生要看孩子的精神头儿,要用听诊器听听肺,还要问很多问题,比如,“发热几天了?多少度?咳嗽吗?有没有腹泻?”等,之后医生还会开一张化验单,让家长带着孩子去验一下血常规,看看白细胞是否升高,必要的话,还要做其他检查。等这些问诊、检查都结束了,医生才会有思路,才能告诉你应该怎么办,是否需要吃头孢类抗生素。
这就是看病的基本流程,不管哪个科室(外科、内科、儿科、妇产科等),遵守的诊疗流程都一样,通过西医的望触叩听、中医的望闻问切过程得出诊断思路,诊断对了,治疗方案自然就出来了。
临床营养指导方案也是一样的,因为你是围绕疾病来问吃什么,而不是普通的一日三餐,不望闻问切,如何科学诊断给方案呢?但显然,很多人没有这个意识。
经常会有人问:“夏老师,我妈妈血压高、血脂高,请问该怎样吃饭呢?”
每次我都会说:“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我不知道您母亲的具体饮食习惯,也不了解她的全部健康信息,比如,是不是肥胖?有没有其他病?尿酸怎么样?运动量多少?睡眠怎样?心理压力如何?等等,所以没法回答您。”
临床营养的诊疗过程很麻烦,要综合考虑各种疾病、各种复杂情况,不可能有统一的营养指导,很像看病,但是比看病要复杂。要说有什么规律的话,就是不管什么情况,诊疗流程都是一样的,这个流程叫作营养诊疗流程(Nutritionp;Model,NCPM)。临床营养师学会了这个诊疗思路,基本上疾病的营养调理就可以及格了。普通人了解了这套思路,有益于真正实现健康管理。
那什么是营养诊疗流程呢?
营养诊疗流程的概念
营养诊疗流程是2002年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AcademyofNutritioiD)开发的一套流程,适合营养专业人员使用,主要目的是有针对性地管理客户和患者,并且能够快速、顺利地完成营养目标。NCPM有益于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判断,并且有利于营养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它是营养专业人员在提供安全有效的高质量营养诊疗时可以采用的一套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这种方法,来给患者进行个体化、精准化的营养诊疗。
这个流程一共包括四个步骤:营养评定、营养诊断、营养干预、营养监测与效果评价。
第一步:20个不得不说的细节
营养评定也叫营养评价,是营养诊疗流程的第一步,是获得健康信息、核实和解释所需资料的方法,也是营养治疗的基础。要想有针对性地给予营养方案,最起码要了解对方。
必须要了解的内容包括:
自然项目: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历等。要关注祖籍是哪里,长期居住在哪里,从中可以知道患者的饮食习惯。还要了解患者和谁一起住,是自己做饭还是别人做饭。一般来讲,和儿女一起吃饭的人往往饮食成分要复杂一点,老人的营养状态会好一些,独居老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很高。
工作性质:了解患者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这个内容要问得比较具体。例如,护士职业中有护士长,有干治疗班同时值夜班的护士,有在门诊叫号的护士,这代表了用脑和用体力的不同。
现病史:采集这次住院的全部信息或最困扰患者的健康问题。
既往史:要详细地了解过去患过的各种疾病。
生长发育史:特别是孩子的健康问题,常常与生育过程和出生后的环境有关。
家族史:了解患者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所患的疾病。
症状调查:前面已经把疾病的历史调查过了,现在要把症状调查一遍,也就是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有症状不一定可以诊断疾病。例如,睡眠质量不好,这不等于有抑郁症,但是睡眠质量差的确是个困扰患者的问题。再比如经常头痛,也不见得是患者有肿瘤、高血压。但了解这些症状,对营养诊疗方向有非常大的帮助。
疾病体征:也就是医生查体能够查出来的体征。比如,皮疹、关节畸形、肢体瘫痪等。其中包括营养体征,比如,BMI、腰围、腰臀比、肱三头肌皮脂厚度。
饮食习惯:慢病患者采用半定量频率表,还要注意患者的咀嚼能力、吞咽能力、消化能力。
运动方面:工作中的运动量、家务劳动量,是否有专门的运动项目,以及持续时间、频率,运动时是否出汗。
睡眠: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是否经常熬夜。
心理状态:心理压力大的人交感神经兴奋,激素释放增多,因而会增加营养需求。如果有焦虑抑郁倾向,还要做相应的心理量表调查。
有没有不良嗜好:吸烟、饮酒、赌博,或者其他嗜好,比如,打麻将,手机从早到晚不离手,总在上网,或者其他特殊嗜好。
营养品:有没有补充一些保健品和营养素?吃了哪几种?多大剂量?是有机的还是无机的?
药物:有没有正在服用的药物?此项要问得非常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