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花旗workday > 第八章 利润是最阴险的主谋(第4页)

第八章 利润是最阴险的主谋(第4页)

这一切都没有答案。威尔和花旗集团依旧摆出一副认罚的样子。他们不怕斯皮策张开海口,就怕斯皮策不张口。不张口意味着他们对真相穷追不舍,而张开的口无论有多大,花旗集团这个帝国的利润总是能够满足。利润也许是华尔街各种违规操作的最大主谋,而金钱却是摆平一切的通用武器。

这一切都与真相无关。在金钱面前,真相不再重要。也许对真相的追究也只是一种幌子。

5.一半荣誉一半火焰

自从进入2002年下半年以来,威尔就开始考虑一个重要的问题:谁最适合接任他的职务。这对于喜爱权力的威尔来说,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但是现在的形势到了他不得不考虑这个事情的时刻。

斯皮策这个哥们的各种调查让威尔感到筋疲力尽,毕竟威尔已经是一个年届七十的老人。比他小好几岁的里德都已经开始安享晚年了,他也应该回家带孙子,而不是继续在商界拼搏。

威尔看着自己不断隆起的腹部,他知道自己终于不年轻了。以前可以通宵达旦地工作,而现在稍微一熬夜就感到乏力。尽管他依然渴望将花旗集团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但他已经没有做下去的心劲了。

年度最佳首席执行官奖项像是一枚钢针一样。威尔曾被这个奖项多次提名,但从未获得。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拿下这个奖项后再退休。而现在这个奖杯已经收入囊中,他的工作**一下子消失了很多。

普林斯成为威尔的重点关注对象。普林斯是威尔的御用律师,他可真是一个聪明的人,在十几年前威尔第一次和他打交道时就喜欢上了他,立即将他招聘到自己身边。在旅行者集团和花旗银行合并后,普林斯担任花旗集团的首席运营官,负责集团的风险管理、财务、政府公关、人力资源等事务。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这个岗位不仅需要面对公司的外部世界,比如和政府部门打交道,还要负责公司的内部事务,比如要始终帮助威尔找到他最需要的人。更为重要的是,他需要时时把控花旗集团的法律风险。尤其是在近几年股市很不稳定的时期,斯皮策每天都将眼睛盯在花旗集团的身上,普林斯需要尽可能地让斯皮策不要从花旗集团发现任何漏洞。任何漏洞都可能是一场灾难。

因此有人笑称普林斯是威尔的救火队员,也有人说他是花旗集团的麻烦杀手。这也难怪,威尔无论遇到哪方面的麻烦,其谈判代表必然是普林斯。和政府要员谈判,和监管部门谈判,和投资者谈判,和合作伙伴谈判,凡是已经爆发的麻烦都需要他去摆平,凡是潜在的麻烦都需要他去预防。

威尔觉得普林斯这哥们比较靠谱,如果让他来领导花旗集团,花旗集团应该始终行驶在安全的航道上。于是他在2003年7月16日出人意料地宣布,他将于2004年1月1日辞去花旗集团总裁的职务,由普林斯接任。但他同时还保留董事会主席职务,直到2006年股东大会的召开,届时再将主席职务移交给普林斯。花旗集团将进入普林斯时代。

这个麻烦杀手真的能斩断缠绕在花旗集团身上的一切麻烦吗?

成为花旗集团的总裁,甚至成为董事会主席,这都是一种莫大的荣誉。但是除了鲜花和掌声之外,萦绕在普林斯头上的依然是一圈圈并不明晰但存在着巨大风险的法律陷阱。

在安然公司破产后,安然的债权人联合起诉包括花旗集团在内的11家银行,起诉他们与安然公司串通一气,隐瞒重大财务问题并联合作假欺骗他们,他们要求的赔偿总共高达200多亿美元。普林斯知道这些赔偿并不需要花旗一家支付,总共有11家呢,但他肯定作为最大的银行,花旗的赔偿不会在少数。

这是全世界投资者都在关注的两大案件。花旗集团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绝不仅限于此。但是其他风险与这两个相比小得简直不值一提。安然事件和世通事件,普林斯最不担心的是赔偿,他和威尔一样始终相信只要用钱能摆平的事情都不是什么大事,但信誉的损失才是最致命的。从目前来看,这两场官司无论最终的判决如何,花旗集团都已经输掉了一大半:它们给花旗造成的影响太恶劣了。

普林斯唯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使这两个案件迅速结束。他需要和监管部门以及起诉的这帮哥们进行很好的沟通。这也许是威尔选择普林斯为接班人的重要原因。在花旗集团内部,从来不乏精通银行及投资业务的人,然而能够始终和监管部门保持良好关系的人却寥寥无几。普林斯是最突出的。对于当前的花旗而言,它需要的绝不是带领大家开拓业务的领袖,而是能够快速将麻烦斩掉的领袖。这是威尔对普林斯的期望。同时也是普林斯作为新任总裁以及未来的唯一掌权者所应该做的。

旧伤未愈,普林斯并不能阻止新伤的发生。2005年1月的一天,普林斯突然接到一个令他感到十分意外的电话:德国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将要对2004年8月份备受争议的债券交易事件进行调查。

普林斯原以为这个事情早已平静了。2004年8月2日,花旗集团操作员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卖出了超过100亿欧元的债券,致使欧洲债券价格暴跌。随后又迅速出手买回40亿欧元债券。有人计算了一下,在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游戏中,让花旗集团赚到了2000多万美元的利润。

普林斯没想到半年之后这个事情依然被人揪住不放。德国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居然还声称握有花旗银行操控市场的证据,看来这件事需要认真对待了。也许德国的调查只是起了个头,其他国家也会紧随其后。如果这个事情最终被法院判定是真的,就不仅仅是赔偿的事情,涉事的人员甚至会坐牢。

其实就普林斯个人感觉而言,他认为那个操作此次买进卖出的人脑子真是出现了短路,这种做法真是太低级了。花旗集团的利润虽然是通过一笔一笔的业务累积起来的,但花旗集团并不缺少那2000万利润,何况花旗有着丰富的合乎规范的赚钱手段。这个哥们真应开除,不,一定要开除。真是太可恶了。

同样的事情还有一件。2004年9月,日本财务省表示,花旗集团未能对客户进行恰当的审查,未能对洗钱行为采取足够的措施,并且在风险投资方面未能给客户正确的引导,由此要求花旗集团自2005年10月起关闭其在日本的私人银行业务。随后,日本决定将花旗银行排除在政府债券拍卖业。

这让花旗集团在日本的业务大受损失。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市场一直是花旗集团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私人银行业务就是专门为富豪服务的,关闭私人银行就等于让花旗集团同日本的富豪说拜拜。将花旗集团排除在政府债券业务之外,就等于说花旗已经不是政府的合作伙伴。普林斯一下子觉得花旗集团在日本的各项业务都被掏空了,他甚至都不知道花旗集团在日本的员工还能做什么。为了改变日本市场的颓势,他不得不开除负责日本市场业务的三个高管。其中也包括副主席莫姆。

但旧伤依然在隐隐作痛。2004年5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指控花旗滥发消费者贷款,最终花旗接受7000万美元罚款,但不认同指控。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结果,接受罚款但不认同指控。看来花旗集团真不在乎钱,在乎的是名声。为了使世通公司的股东撤销起诉,花旗集团最终付出了26。5亿美元的代价。安然事件依然在法院拖延着,普林斯必须为解决这件事准备好一大笔资金。这是必须的。

相比较里德时期,威尔时期的花旗集团麻烦不断。律师出身的普林斯上台并没有改变这一切。也许他上台就仅仅是为了应付威尔留下的烂摊子,他还未来得及更改花旗集团的一些不良做法。任何麻烦都是伴随着利润产生的。也许可以这样说,只要花旗集团追求利润一天,各种麻烦就可能出来。

这应该归结到人性上。人是逐利的,即便碰到最严厉的监管规则,在利益驱使下,精明的人也总能找到绕开或对抗规则的方法。如果不幸被调查或被发现,这也许只是利润追求路上的偶然事件罢了。

就在普林斯为花旗集团堵截各种操作漏洞的时候,其实最大的漏洞就在他身上。在威尔宣布普林斯为接班人之前,就有人提醒过威尔:普林斯是一名好律师,但他不是出自于业务部门,对我们所从事的各种业务都不是很熟悉。让一个门外汉来领导花旗集团,会不会有风险?

这当然有风险。但威尔认为这种风险是可以避免的。花旗集团内部有着业界最大的业务精英群体,他们都可以帮助普林斯来避免不懂业务这个缺陷。鲁宾依然在集团里担任高级顾问,他会很好地成为普林斯的老师。普林斯可以从他那里得到他想要学习的任何业务上的知识。

这是他的致命失误。四年后普林斯因为花旗集团股价暴跌而下台时,他曾承认选择普林斯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之一。普林斯的确是不懂银行业务的人,他在2006年成为花旗集团董事会主席兼总裁后,立即指令债券部门扩大债券业务。这个业务在当时来看已经具备了风险征兆,但他并没有足够的专业经验来帮助他看到潜在的风险。他看到的只是利润,债券业务是当时最赚钱的业务。

当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有谁能想到利润才是花旗陷入万劫不复深渊的主谋?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