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花旗workday > 第八章 利润是最阴险的主谋(第2页)

第八章 利润是最阴险的主谋(第2页)

想到这一点,威尔稍微感到宽心。也许一切都可以用钱来解决,他禁不住这样去想。

斯皮策曾在记者采访时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华尔街最可怕的不是已经犯下的错误,这些错误造成的后果已经不可更改,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自身职业操守上的缺陷,如果不能使他们警醒,这些缺陷在未来依然会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我们必须在这个时候狠狠地对他们进行扶正。

威尔从斯皮策的话中读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华尔街将会迎来一个更为严格的监管时代。而斯皮策监管的主要内容就是华尔街的职业操守。威尔认为在斯皮策还没有大张旗鼓地调查花旗之前,花旗应该按照斯皮策的期望进行调整和修补。也许这种做法能够在斯皮策那里换来人情分。

威尔将斯皮策对美林公司的调查以斯皮策准则来代替。他立即召集公司管理层开会。威尔说:我们必须为斯皮策准则而作出调整。花旗集团调整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是分析师的报酬与投资业务的利润水平不再挂钩,二是成立一个专门的审查委员会。这是威尔为迎接斯皮策准备的大餐。

在以往的薪酬制度中,分析师收入与投资业务的利润水平挂钩,这就为违规操作提供了诱因:分析师对股民的建议不是出自股票本身,而会出自股票为分析员带来的收益水平高低。将分析师的薪酬与投资业务利润割开,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分析师在向股民推荐股票时的客观性。而审查委员会就是要确保这种客观性始终贯穿在分析师的各项工作中。

威尔觉得自己的变化就像是讨好斯皮策。但是在目前这种无可预见的调查风险面前,讨好也是必须的。威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阐述花旗的变革,以此来促进斯皮策对花旗的了解。这一招果然管用,斯皮策听说了花旗的变革之后,就在一次公开场合里对花旗的做法给予了赞扬和肯定。这个消息让威尔比一下子赚了一亿美元还兴奋。他觉得套在花旗头上的调查风险正在逐步降低。

但是该来的还是要来。威尔也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一直让法律顾问普林斯在帮他寻找全美最好的律师事务所。他觉得他和斯皮策必然要经过一番斗智斗勇的较量。

果然,斯皮策在和美林和解后不久就将矛头指向了花旗集团。导火索是安然事件,这正是威尔一直所担心的。斯皮策认为,作为安然公司的贷款银行和财务顾问,花旗必然要对安然的突然死亡负责。

由于内部人员的揭发,安然公司在2001年年中爆发了财务丑闻。随即股票大跌,勉强维持了半年,在2001年12月2日宣告破产。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

威尔对斯皮策的做法充满了理解:既然已经调查了美林,如果不调查花旗,这会让人觉得他对花旗有偏爱。花旗始终对安然鼎力支持,甚至在其申请破产的前一天,还在一如既往地向其提供贷款,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人,都会觉得有必要调查花旗在安然事件的背后是否藏有猫腻。斯皮策必须这样做。

威尔并不讨厌斯皮策充满怀疑的问话。换作是他,也会用这种口气。无论是在国会组织的听证会上,还是单独面对斯皮策本人,威尔始终坚持的观点是:我对我的团队非常相信,我们对安然提供的每一笔贷款都是有合适的抵押物的,安然事件只是一个信用事件,不带有任何阴谋。即便是安然曾经爆出的财务丑闻,也和花旗没有任何关系,那是其他会计事务所操作的。花旗在安然公司中的任何行为都是合乎规范的。

在威尔眼里,安然事件只不过是众多投资失败中的普通一个。他一直在以轻描淡写的口气来同斯皮策说话,以提醒对方不要将这个事情想得那么阴暗。威尔还始终孜孜不倦地向斯皮策介绍花旗新成立的审查委员会的职责,希望对方能够对花旗的职业操守充满信任。但斯皮策不会这么快就缴械投降。

财务丑闻并不是民众对安然破产耿耿于怀的全部。这个公司即将破产的前夕,公司高层大量抛售所持有的安然股票,而基层员工所持有的安然股票却不允许上市销售。这些股票可是大伙拿退休保障金来买的。随着安然的破产,他们手中的股票变得一文不值。这是让斯皮策感到十分恼火的原因。

安然公司的高层显然在被追究之列,这些家伙们最终会被判重刑。但是仅仅追查他们还不够,他们的钱不足以弥足普通员工的损失。斯皮策必须找到一些机构来承担责任。这是他紧紧盯住花旗不放的原因。与花旗一道受安然事件影响接受调查的金融机构还有摩根大通。这两条都是大鱼。

在安然申请破产前一个月,2001年11月,安然的财务状况就已经异常恶化。威尔曾和负责安然事务的客户经理一道商议过是否对安然公司进行紧急融资。这让斯皮策抓到了质疑的地方:作为安然公司的财务顾问,花旗有没有联手安然高层一起在财务上作假欺骗投资者?他还进行了看似十分合理的想象:为了挽救濒临破产的安然,花旗是否向投资者传递了不真实的信息以唤起投资者的信心?

威尔否认了这一点。斯皮策扬言要指控花旗欺诈。这是和指控美林一样的招式。威尔只好采用美林那样的应对之策:花钱消灾。最终,花旗花费了1。2亿美元,而摩根大通花费了1。35亿美元。

只要花钱能办到的事情就不是什么难事。同样花旗能够消除的灾难,也不是什么大灾难。仅仅用1。2亿美元就除去了一块心病,这让威尔如释重负。花了钱的花旗再也无须说出真相,尽管外界始终都难以知道他们是否掌握真相。这一切看起来斯皮策所追求的似乎并不是真相,而只是钱。

3.不当利润会咬人

格鲁夫曼是花旗集团的明星级股票分析员。他在花旗集团享受的是顶级合同:年薪高达2000万美元,这可是顶级投资家的待遇水准。但在2002年6月下旬世通公司股票跌成垃圾股之后,这个明星级分析员正在经受着一种折磨。

斯皮策正在对他进行调查。斯皮策调查的内容是他为什么在世通公司股票严重贬值的时候依然将世通公司的股票评定为买入。格鲁夫曼是具有巨大市场号召力的分析师,他的评价对很多投资人起着决定性影响。斯皮策认为他有意发出错误的信息来欺骗公众,这是一种十分卑劣的欺诈行为。

也难怪斯皮策这样想,在世通股票一路上扬的时候,格鲁夫曼推荐买入是极其明智的。但是股票已经从64美元降到4美元,他依然推荐买入。到底是他出了问题,还是大家的脑子出了问题?

格鲁夫曼和世通公司的创始人爱巴斯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这是斯皮策指控他欺诈公众的一个重要证据。但格鲁夫曼否则人了私交关系对他工作的影响。他始终坚持自己说的都是真话。

按理说格鲁夫曼始终将世通公司的股票评价为买入属于个人行为,斯皮策调查的主要发力点也是格鲁夫曼与爱巴斯的关系,威尔和花旗集团其他高层不应该为这件事情紧张。

但是威尔还是一直在担心不已。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格鲁夫曼所有的研究报告都盖有花旗集团的公章及威尔的签名,格鲁夫曼出现了问题,也就等于花旗集团对他的投资报告审查不严,这会让投资人产生一种联想:是不是花旗银行所有的投资分析报告都是不严谨的?另外的一个原因是:格鲁夫曼是花旗集团的明星分析员,他的倒台只会降低公众对花旗集团其他分析员的信任。

这两种情形所带来的后果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现在威尔必须将格鲁夫曼的事情纳入到花旗集团的整体公关计划当中。他必须替格鲁夫曼消除影响从而减弱其对花旗集团的负面影响。2002年7月8日格鲁夫曼将在监察机构举办的听证会上接受质询。为此威尔找来普林斯一起商讨这件事情。

普林斯是最早意识到这场危机的人。2002年6月25日,他和他的律师女友刚刚返回公司,就被掌上电脑闪现的一条消息所震惊:世通公司涉嫌巨额欺骗。他立即对女友说:我们遇到了大麻烦。

普林斯立即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威尔。威尔也被这个消息所震惊,他恨不得立即杀掉格鲁夫曼。但是再淋漓的发泄方式也于事无补。普林斯提醒他必须为如何应对作准备。他们二人立即重新研读了格鲁夫曼的投资分析报告,以及花旗集团与世通公司的所有合作文件。

花旗集团仅仅从世通公司的合作中获得1亿美元的利润。他们不知道会为格鲁夫曼的愚蠢而付出多大的代价。威尔恨不得立即将那尚未暖热的一亿美元归还给爱巴斯,但已经来不及了。

普林斯、威尔和格鲁夫曼,以及花旗集团的其他重要高层,聚集到一间狭小的办公室里,就格鲁夫曼即将面临的听证会商讨意见。他们假设了各种可能,猜想到时可能会被问及的各种问题,并为这些问题准备了最好的答案。包括威尔在内,大家都认为这些准备已经够充分了。何况格鲁夫曼始终认为自己的推荐并没有受到爱巴斯的任何影响,他坚信自己的评价都是出自自己的真心。这让威尔放心不少。

但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在听证会上,威尔、普林斯他们设计的问题果然被问到。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问题的方向逐渐脱离了他们的预计。调查组开始围绕一个重要的问题进行发问:所罗门美邦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是不是爱巴斯以较低的价格优先得到分配?这个问题不在格鲁夫曼的准备范围之内,他开始在这个问题上变得支支吾吾起来。这让威尔感到极度恼火。

当时威尔正在为参加当晚的颁奖典礼作准备。威尔所获得的奖项是年度最佳首席执行官,这是威尔最看重的奖项。在上几届屡屡获得提名,而从未摘冠。听说这一届将这个奖项颁发给自己时,威尔几乎要跳起来。然而格鲁夫曼破坏了威尔的好心情。在颁奖晚宴之前,主办方组织了一个鸡尾酒会,酒会上的电视大屏幕正在直播格鲁夫曼参加听证会的画面。看到格鲁夫曼支支吾吾的样子,威尔的眼里几乎要喷出火来。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