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花旗workday > 第二章 20世纪30年代的惊恐(第1页)

第二章 20世纪30年代的惊恐(第1页)

第二章20世纪30年代的惊恐

花旗银行不怕危机。它生命里流淌着的血液不是平静的溪流,而是抗争的浪涛。

在花旗银行将近两百年的生命中从来都不缺少经济危机这个角色。

尽管每一次危机都可能将花旗扼死,但每一次它都成功实现重生。

帝国也能长袖善舞,每一次抗争、重生和复兴都是一场精彩的舞蹈。

1.杰克逊的阴谋

1832年11月中旬,美国历史上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成功蝉联总统宝座后一周内,就在媒体公开指责美国第二银行,说它是导致社会腐败和不公平的洪水猛兽。

这让美国第二银行的总裁尼古拉斯·比德尔感到十分不舒服。

“总统大人,你忘了你之前的承诺了吗?”比德尔质问杰克逊。

美国第二银行是纽约经营得最好的银行,深受纽约人民的欢迎。杰克逊为了获得纽约州的选票,就在是否允许美国第二银行的营业执照延长到1836年的讨论会上投了赞成票。

“我并没有承诺。那只是和大选有关,和我当时对银行的态度无关,请你不要误解。”

比德尔气得咬牙切齿。他终于明白美国第二银行成为了杰克逊赢得竞选的一颗棋子。

当这颗棋子完成了它的使命后,面临的将是被弃用。比德尔觉得美国第二银行的前途不妙。

杰克逊死后的墓志铭上写有这样的一句话:我杀死了银行。

美国第二银行只是他举起屠刀的开始。

美国第二银行是全美唯一拥有联邦营业执照的银行,也是唯一被允许在多个州设立分行的银行。

这在杰克逊眼里是极度不公平的事。他认为美国第二银行形成了垄断地位,和宪法主张的民主与平等精神相违背。

他没必要为解散一家银行而上纲上线。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对美国第二银行的不满还有一个私人原因。美国第二银行的总裁比德尔不喜欢杰克逊的政治立场,这引起了杰克逊的反感。

你不赞同我,我就要弄死你。这发生在民主的美国,听起来极其不可思议。但它却是真事。

美国政府的钱本来都是存在美国第二银行,杰克逊命令财政部长将这些钱取出来,分散地存入到各个州的州立银行。他这种釜底抽薪的做法使美国第二银行元气大伤,不得不退出舞台。

国家的钱分散存入州立银行中,促进了州立银行的发展。新的州立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花旗银行却没有赶上这股春风。

花旗银行成立于1812年。当时的纽约即将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这为它日后的发展赢得了地利。

出生地决定着一生的舞台。

刚刚成立的花旗银行压根就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它只是投资人用来融资的工具。

这好比几个有钱人的游戏:

哥们,我们一人出十元,放在一起,形成一个资金池,你需要钱时可以从这里贷款二十元。

在这种逻辑下,投资人与银行形成了这种关系:第一步是投资人,第二步就是借款人。

这种游戏从1812年一直玩到1836年。其间他们曾有人想把花旗银行变成全国性的联邦银行,但由于总统府里没有说话的人,“上头没人,不好办事”,这个愿望就落空了。

他们本以为花旗银行就这样有气无力地活着,万万没有想到会因杰克逊总统而赢得了黄金机会。

1833年3月的一天,花旗银行的董事长帕金斯先生正在书房里看书。

信使给他送来一封信。是他的一个朋友寄来的,这位朋友已经成为杰克逊总统的内阁成员。

朋友在信中说:“我们已经将政府的钱从美国第二银行提出来了,将会在你的银行存上一部分。”

这个消息让帕金斯大喜过望。他一生最愿意和有权力的人打交道,何况是总统府。

他用最短的时间回了信,并在信中约好两天后面谈。

两天后他和这位朋友在一家咖啡馆里见了面,他们选了僻静的角落坐下,毕竟要谈的是国家大事。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