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花旗bot > 第三章 跟着美国舰队混02(第2页)

第三章 跟着美国舰队混02(第2页)

范德尼普欲哭无泪。这是花旗银行第一次遭遇海外资产国有化问题。兵败俄罗斯的教训像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警钟始终响在花旗银行历任主席的耳畔。所以,当希特勒打响欧洲战争时,帕金斯唯一的做法就是关闭花旗银行欧洲分行业务,最大程度地确保花旗银行的资产不受一分一厘的损失。

5.美国会参战吗

帕金斯一刀切式地关闭花旗银行在欧洲的所有分行,这个提议在董事会上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花旗银行毕竟只是一家金融公司,虽然和美国政府关系密切,但也犯不上和战争去抗衡。

何况出身美国以及和美国政府有着良好关系,在美国的对手那里,反而会成为花旗银行的致命伤。

所以当战争来临时,花旗银行只能选择退缩。这看起来是一个保全财产的明智手段。

但有一位董事提出异议:危险和利润是成正比的,越危险也就意味着利润越高。当所有的美资银行从欧洲市场上撤出时,这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一家有胆量留在欧洲的银行都会获得巨大的商业机会?

而冒险在欧洲市场上攫取高额利润,是不是保全资产的另外一种方式?

这等同于体育赛场上最常说的一句话:最好的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这位董事还说出了他对花旗银行将欧洲分行全部撤出的另外一种忧虑:如果我们的客户还没有从欧洲市场上撤回来,客户会如何看待我们?他们应该享受的服务如何才能得到保障?

这个问题很现实。虽然帕金斯对撤出欧洲市场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谨慎的行动,但依然有客户对花旗银行感到不满。这些客户心有怨气,但战争作为不可预知因素,他们也无权要求花旗银行留下来。

这些怨气虽然暂时没有发作,但谁能保证客户永久不会发作呢?

帕金斯八年前在上台时曾将恢复花旗银行的荣誉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在帕金斯眼里,荣誉是无价的,并且具有很强的生产力——客户只会选择值得信任的银行,而不是不值得托付的银行。

帕金斯单独约见了这位董事。他虚心向这位董事请教董事会做何种决策是最完美的。

他们会面的时间在上午十点左右。太阳刚刚从地平面上爬出来不久,斜斜地挂在窗户的东南角。

“我觉得我们至少应该在伦敦保留分行。”这位董事坐在帕金斯面前,开门见山地说。

帕金斯也是这么想的:英国作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伦敦是世界的经济和金融中心,美国和英国之间有着频繁的商业贸易,即便是战争有一天烧到英国地盘,美英之间的贸易也不会被割断。这就需要花旗银行必须在伦敦保留分行,以满足美英两国贸易商的业务需求。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和英国保持着密切的商业关系,保持在伦敦分行的运营,也就保持着花旗银行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联系。这是花旗银行伸在美国之外感知世界的触角。

听到这位董事的话,帕金斯欣慰地笑了一下,夸张地站起来和他握了握手:

“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是这样想的。就按你说的办,我们在伦敦的分行不停业。”

伦敦分行就这样成为了花旗银行二战期间在欧洲市场唯一未关闭的分行。尽管是从二战开始后不久就彻底陷入了亏损状态,但花旗银行董事会一直在努力维持着它的运营。它成了花旗在欧洲的象征。

从国外撤回来,是不是就意味着加大国内业务拓展的分量?

答案是否定的。这个答案几乎超出所有董事的预料。

一战的经验尚在董事的脑海中铭记:战争的前半程,美国政府保持中立,同协约国做起了关于军事物质的巨额生意;战争后期,协约国和同盟国皆已筋疲力尽,为了保证协约国对自己的欠款不打水漂,美国政府宣布加入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除此之外,美国还有另外一层考虑:它还想作为战胜国来攫取战后利益。否则战后胜利的一方分钱的时候,美国没有任何理由来分得一杯羹。

在整个一战期间,其他国家都是用战争的方式在进行利益维护,而美国却用一种生意的方式和经济学家式的思维来获得利益。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美国的任何一家银行都在一战中获得了巨大利润。

所以花旗银行的董事们有理由依然乐观地认为:他们将如在一战中那样成为战争的赢家。

况且他们这样认为有充足的现实根据:美国民众不希望政府参战,几乎百分之百的人希望国家保持中立政策,就像是在一战中那样,别人利用战争消费军事物资,他们用贸易的形式提供军事物资。

中立主义在美国社会中占据着主流地位。同样,在花旗银行董事会上,一种鼓吹“为国内企业主做好新一轮服务”的论调在弥漫。鼓吹这种论调的董事认为战争的耗费将会为美国的工业带来商机和投资热潮。花旗银行理应为未来的经济热潮提早作好各项准备,而不是被动地等待需求找上门。

而帕金斯却在未来银行业务走向的判断上保持着异于常人的冷静。他觉得尽管目前中立主义成为民众的共同愿望,但这种愿望难免会失望。当敌人主动侵略过来的时候,难道你还会要求中立?

他的这种认识和罗斯福总统一脉相承,罗斯福总统曾在1937年发表过一次防疫演说。在这次演说中,罗斯福曾冷酷地向民众表示:保持中立有可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在将来战火烧遍整个欧洲甚至整个世界的时候,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得以被战火排斥在外。美国民众应该作好参与战争的准备。

这是罗斯福三年前的观点。现实的形势似乎并不支持他的判断:美国政府实行的政策正是一战前的翻版:无论是在欧洲战场还是亚洲战场,在美国政府眼里没有敌人,只有商业伙伴,参战的双方谁都能从美国政府那儿买到军事物资,只要价钱合适。而罗斯福本人正为二次连任总统悄然布局。他传出的政治主张就是:我主张和平,我们防御的目的就是防御,如果我连任,保证不让孩子们上战场。

这是罗斯福的真心话,还是讨好民众的鬼话?帕金斯不敢断言。

如果一个人已经确立了某种观点,他的行为总是会暴露的。这是帕金斯的读人经验。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