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花旗bot > 第三章 跟着美国舰队混02(第3页)

第三章 跟着美国舰队混02(第3页)

1940年6月17日上午,帕金斯从白宫得到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美国陆军部长伍德林被解雇。

这意味着什么?陆军部长伍德林是一个彻底的中立主义者,他被解雇,是不是意味着白宫开始了伍德林不愿意参与的动作?显然,一个不愿意配合上司行动的人,其唯一的结局就是被解雇。

踢开不执行命令的人,一贯是罗斯福总统的做法。他一旦决定做某件事,绝不允许存在任何障碍。

帕金斯给罗斯福打了个电话:“我始终认为伍德林是一个不错的高级将领,你或许认为我没有资格来评价你手下的将领们,但我认为他一贯坚持的中立主义正契合了美国广大民众的意愿。”

这是帕金斯的违心话,其实他并不是很喜欢伍德林。他知道罗斯福是一个很强势的人,不喜欢别人指责他的任何决策。他这样说,就是为了激起罗斯福的怒气,趁机套出他解雇伍德林的真实原因。

罗斯福果然上套,也许是他觉得帕金斯是最值得信任的朋友,没必要隐瞒他。“我需要他来执行我的命令,向英国输送战机。他不愿参与这样的任务,为了确保任务顺利进行,我只能将他解雇。”

输送战机?听到这个敏感的词语,帕金斯似乎有点语无伦次,他急切地问:“我们要参战吗?”

罗斯福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话,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老朋友,你想得太多了。或许我应该提醒你看看5月29日的报纸。上面有一条可以帮助你的重要新闻。”说完,罗斯福就挂断了电话。

帕金斯站在电话机前冷静了一会儿,才觉得刚才的问话很冒失。是否参战是国家机密,总统是不会轻易说出来的。并且这样的决策并不是总统一个人说了算,还需要国会的批准才行。

事实上当时的罗斯福并没有这个问题的答案。美国的民众不愿意参战,而罗斯福本人始终觉得参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英国首相丘吉尔早已代表全世界问了罗斯福和帕金斯同样的问题,罗斯福始终没有明确答复。在美国总统大选的关键时期,罗斯福不想因为过早地表达观点而使自己的局面被动。

对于这种重大的事情,只要依靠自己的判断。帕金斯仔细思考着罗斯福说的最后那句话:看看5月29日的报纸?那上面有可以帮助自己的新闻?为了弄明白罗斯福的意思,他急忙找到那天的报纸。

那天的报纸上有一条关于白宫动态的新闻:昨天,罗斯福宣布重新启动一战时的国防理事会。美国各大工业资本家几乎都上了这一届理事会咨询委员会名单。这说明了什么呢?

帕金斯恍然大悟:罗斯福其实一直在为参战作准备,邀请这些工业资本家进入理事会咨询委员会,主要是因为战争物资需要工业生产做后盾。罗斯福让自己看这条新闻也许暗示自己他要参战。

这个判断让帕金斯兴奋异常,他立即将花旗银行除了他之外最重要的三个人叫来分享他的重大发现。这三个人分别是:瑞斯切尔、伯吉斯、布雷迪。帕金斯神秘地对他们说:“我们一定会参战,你们要仔细研究一下一战的资料,尤其是要搞明白在战争环境下花旗银行应该怎么做才能利润最大化。”

6.财政部编排的忠字舞

应该说,帕金斯颇有先见地读懂了美国在未来五年的经济动态密码。

这个密码就是资本与战争的关系:战争需要资本,资本只有服务于战争,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帕金斯在他的办公桌上摆起了游戏:圆珠笔代表的是美国政府,剪刀代表的是美国军队,一枚硬币代表的是花旗银行,电话机代表的是军火商。他将一张空白的纸张撕碎,碎片代表的是普通民众。

假设战火已经烧到了美国边境。代表着美国军队的剪刀需要奔赴前线,紧跟着就是军火商要向军队提供军火。接下来,为了使军工厂的生产不被停止,而美国政府只有源源不断地向军工厂提供资本。

但美国政府有多少钱呢?帕金斯找来当年美国政府的财务报表。从这份报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到,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大萧条给美国带来的创伤并没有彻底抚平,美国政府的收支刚刚平衡。如果战争一旦打响,政府就会立即陷入严重的赤字困境之中。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必须解决资本的来源问题。

资本从哪里来?显然,只有从民众中来。世界各地已经燃起了熊熊战火,民用产品已经没有市场可供销售,和平时期的资本家会陷入无生意可做的境地。美国政府解决资本的主要来源只能是民间。

他们怎么才能从民间收集到资本呢?这个时候,花旗银行就有机会大显身手。美国政府会向公众发行国债,通过银行业的购买和代销而完成资本的聚集。帕金斯将代表花旗银行的那枚硬币摆在了美国政府和普通民众之间。他知道,花旗银行在起着桥梁作用的同时,将会获得他所需要的利润。

也就是说,花旗银行一定要作好为战争进行融资的准备,这可能是战争期间花旗最应该做的事情。

后来局势的发展果然如帕金斯所料。

罗斯福在竞选中向民众承诺:如果敌人不主动入侵,美国绝不会参与战争。

但日本成全了罗斯福的参战梦想。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在珍珠港的军事基地,这为美国参战提供了最好的借口。同时也改变了美国民众原有的中立观念,他们决心要教训一下嚣张的法西斯。

源源不断的军队被派往欧洲战场。为了募集战争需要的资本,美国政府充分利用了银行业:他们发行了大量银行债券,既要求银行进行购买,又要求银行业做好这些债券的代销工作。

这正是花旗银行管理层所期待的。为了激发银行业参与政府募集资本的热情,美国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花旗银行积极响应政府的各种号召,不仅成为了政府的最大存款银行,还成为购买和承销政府债券最多的银行。同样,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利润。花旗银行在和政府的配合中赚个盆满钵满。

并不是所有银行都像花旗银行一样有先见之明。有些银行预判美国政府会像对待一战那样对待二战,热衷于投资民用工业。然而随着战争的延伸,美国政府实行了管制经济:所有银行的民用业务都受到了限制,工业生产也都全部转向为军用物资服务。他们在政府债券业务上远远落后于花旗。

这应该感谢帕金斯的预见,其实更应该感谢帕金斯身后的团队。罗斯福谋求二次连任总统宝座,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连续三个任期的总统。罗斯福连任可能性很大,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促使美国民众小心行事,他们不愿在这个节骨眼上因更换总统而使美国的对外政策变得不是那么统一和连贯。

美国民众希望罗斯福能够在总统位置上再干一任,罗斯福本人对于连任也信心十足。帕金斯曾和罗斯福描绘了两人在战争期间合作的美好前景:你率领美国人民对抗战争,我率领美元来满足你。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1940年7月,刚刚62岁的帕金斯却因为心脏病突发而突然离世。

接替他就任花旗银行主席职位的是瑞斯切尔。瑞斯切尔和帕金斯共事多年,从1929年起就一直担任着花旗银行的总裁职务,他对帕金斯为花旗银行制定的政策有着深刻的理解。接替瑞斯切尔成为新任总裁的是花旗银行国内业务负责人布雷迪。伯吉斯还继续担任花旗银行的副主席。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