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花旗bot > 第一章 花旗凭什么不死(第5页)

第一章 花旗凭什么不死(第5页)

1998年11月1日清晨,在走向办公室的路上,戴蒙的心情十分沉重。他感觉像是在走向死亡。

昨晚,威尔给他打了电话:“戴蒙,没有余地了,你必须离开。这是你必须选择的道路。”

今天是他在花旗集团上班的最后一天。想到这一点,戴蒙就感到心酸。

但是除了装作平静地去作辞职演讲,戴蒙别无选择。他不想让人看到他颓废的一面,今天出门之前,他更加精心地装扮自己,还特意穿上一件新西服。妻子安慰他说:“你今天看起来十分有精神。”

董事会准时召开。在董事会上,戴蒙平静地发表着他的最后一次演讲:“花旗集团有着光明的前途,拥有众多了不起的人才,每一个在此工作的人都应感到骄傲。很可惜这个公司不再适合我,我祝愿你们一切顺利。”在他递交辞呈后穿过交易大厅时,1000多名交易员全都站起来为他欢呼。

华尔街被戴蒙辞职的消息震动。这太让人感到意外了,就像是听到儿子被父亲杀死的消息一样,每个人都感到华尔街财富背后的冷漠。花旗的股价当天下跌5%,随后的两周内市值蒸发了11%,高达110亿美元。投资人用抛弃花旗股票的方式表达了对戴蒙的敬重。戴蒙极力压制住自己的失落情绪。

“我被威尔抛弃了。”他给父母打电话,戴蒙的父母和威尔是好朋友。正是源自这一点,威尔才得以在戴蒙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到他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孩子。他是看着戴蒙长大的。

“不要伤心,孩子。我们会为你出气的。”父母为了表达对威尔的不满,抛弃了与威尔的友情。戴蒙的爸爸问戴蒙的妈妈:“我们还有威尔这样一个朋友吗?”“当然没有。”戴蒙的妈妈肯定地说。

戴蒙是不愿离开的。多年之后,他在接受杂志采访时说:

“当时我对威尔的决定感到极其意外,心情极其难过。那个公司就是我的孩子,我的家庭。”

在离开花旗集团这个事件中,戴蒙说自己最像一个人:肯特伯爵。

肯特伯爵是莎士比亚作品《李尔王》里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一个忠臣,因挑战李尔王的权威而不幸得到驱逐。戴蒙也是被驱逐出去的,他甚至觉得自己比肯特伯爵还要忠诚。

肯特伯爵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乔装成一个仆人,继续为李尔王效忠。但戴蒙没有这样的心思了。

辞职事件一度让戴蒙变得慌乱。每天准时上班和下班的节奏消失了,他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游泳、健身、打高尔夫,他尽可能使自己忙碌。但再怎么忙碌,内心依然感到很空**。

他想对任何人说,威尔将自己剔除出去,将来他一定会后悔的。

但在威尔看来,至少是在将他剔除出去的那一刻是不后悔的。

戴蒙其实是被自己剔除出去的,他也许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有着独特商业见解的人。在喜欢独裁的威尔眼里,这恰恰成了最不能被接受的优点。花旗集团的成立,使威尔对自己的商业生涯感到极其满足。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年近古稀。

作为名震华尔街的传奇人物,威尔的内心是不服老的。他需要的是尊重和顺从,而不是威胁。

而戴蒙难以掩饰的商业才华恰恰处处显示着咄咄逼人的气势,戴蒙没有读懂威尔的心境。

威尔将戴蒙排斥在董事会之外,其实已经在向戴蒙暗示对他的不满。戴蒙在处理这种信号时还是显得幼稚了些。他不仅没有调整自己的习性,还选择了变本加厉,在威尔主持的聚会上大闹一场。

这为威尔提供了绝佳的良机。这个时候他将戴蒙剔除出去,没有任何人会有意见。

即便和威尔平起平坐的花旗银行原董事长里德也认为戴蒙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由于戴蒙一直是威尔的嫡系,他也不便说什么。何况他也在担心:这个连威尔都难驾驭的人,自己也肯定驾驭不了。

剔除戴蒙是威尔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个不为人知的密谋。所以,当时的他并不会感到后悔。

直到普林斯宣布辞职之后,威尔的内心才深切感受到:如果是戴蒙,结局肯定不是这样的。

与律师出身的普林斯相比,戴蒙在金融业务上要专业得多。他不仅是毕业于哈佛商学院的高材生,还是具有多年一线业务经验的操盘高手。他比普林斯更了解各种复杂的金融业务,更了解利润的由来。

威尔的驱逐并没有使戴蒙掉价。2000年3月,戴蒙成为了全美第六大银行美一银行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当时这家银行亏损5亿多美元。戴蒙上台后三年,2003年实现利润35亿美元。

这个成绩使华尔街刮目相看。但戴蒙并没有停止前进。2004年摩根大通合并了戴蒙所领导的美一银行。合并的分行网络有2300家,超过花旗集团3倍。戴蒙被任命为摩根大通的首席财务官。两年后,2006年1月1日起他正式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这个任命使摩根大通的股价在当天上涨了2。8%。

2006年10月的第二周。摩根大通的债券业务主管威廉·金正在卢旺达度假。一天晚上他突然接到戴蒙打来的电话:“请你立即结束假期,立即返回公司上班。”这个电话让威廉感到极度紧张。

“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已经研究过了,次贷资产有可能会最终一文不值。我们必须将它们抛售。”戴蒙严肃地说。

最终证明戴蒙的决策是极其明智的。在普林斯损失几百亿资产的时候,摩根大通几乎毫发无损。

原本市值远远低于花旗集团的摩根大通,在次贷危机的帮助下,一举将花旗集团甩到了身后。

这就是普林斯和戴蒙的交锋。前者在危机烧到眉毛时,还尚无察觉;后者却已有先见之明。

如此鲜明的对比让威尔感到十分后悔。他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将花旗集团交到普林斯手里,是他断送了花旗集团的前程。”

还有半句他无法说出口:“假如戴蒙在,花旗集团一定不是目前这种糟糕的局面。”

戴蒙被他赶走,普林斯由他扶正,难道是上帝在讽刺威尔的决策?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