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是从此开始赋闲在家,是华尔街和美国金融界的巨大损失。”威尔了解到,已经过了花甲之年的鲁宾不想再工作。他觉得每天在家养花弄草,一定会比管理公司事务更能让人开心。
“我把公司里最好的职位给你。你没有具体的职责,但可以管理公司所有的事务。你可以不上班,但公司里的任何事情都会让您知晓。凡是我能知道的,您都有权利知道。”威尔的话很煽情。
鲁宾架不住威尔的盛情邀请,开始在花旗集团担任高级顾问一职。在花旗集团宣布他加盟的当天,花旗的股价上涨了25%。他在公司里获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在普林斯时期,他获得的信任度无以复加。
花旗的员工私下里揶揄普林斯:他始终分不清债券和收据的区别。在不懂业务的普林斯眼里,鲁宾的话就是真理。这一点就连鲁宾自己都觉得,普林斯相信他胜过相信自己。
正是由于自己建议普林斯加大债券业务,才使花旗银行被拖入了危机当中。“但是,向决策者建议,这恰恰是自己的职责。”鲁宾在想,“自己也许应该站出来为错误建议而造成的后果挽回损失。”
2007年11月5日早上,无论是对于花旗集团,还是对于鲁宾本人,这一天绝不平静。
鲁宾一边吃着早餐一边在想:今天,普林斯辞职的消息将正式公布,我应该选择哪个身份?
摆在他面前的道路有两条:一是接过普林斯的烂摊子,担任首席执行官;二是成为董事长。
还有第三条路:辞职回家。就像马哈拉斯那样。马哈拉斯是花旗集团掌管抵押贷款债券业务的头号人物。受累于债券业务,他先于普林斯辞职回家。鲁宾也完全可以这样做。
但是他心有不甘。一向履历辉煌的他不想在花甲之年给自己留下失败的耻辱。地球人都知道他是花旗集团的高级顾问,加大债券业务是获得他的支持的;他所领衔的执行委员会在风险评估和管理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要想保住一世英名,唯一的做法就是留下来,为打翻身仗而尽力。
但是,留下来担任哪种职务呢?有人建议他担任首席执行官。
他对这个职务有另外的考虑:债券业务的未来并不明朗,美林、雷曼兄弟、房利美等各种与次贷相关的机构尚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扭转目前颓势,绝非一日之功。首席执行官职位显然是烫手山芋。
相比首席执行官,他更愿意担任董事长。这是一个很微妙的职位:如果花旗银行能够改变颓势,作为董事长的他自然也能享占功劳;如果形势继续恶化,投资人首要问责的自会是首席执行官,而他则会毫发无损。花旗集团虽然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利润问题,但政治智慧无时无刻都需要存在。
这就是老道的鲁宾。
一切都按照预计的进行。
2007年11月5日上午。花旗集团召开董事会紧急会议。
会议程序很简单:先是接受普林斯的辞职,接着就选举新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
鲁宾的资格最老,资历最深,经历的大风大浪也最多,很多人都把他当作首席执行官的最佳人选。各有各的算盘。鲁宾始终坚持自己已经拿定的主意,死活不愿接下首席执行官这个茬。
许多董事对鲁宾的做法很不满:你应该担当,而不是逃避。
鲁宾为自己辩解:我没有逃避,我可以出任董事长。我的智慧和经验依然能够发挥作用。
董事们无法说服鲁宾改变注意。他们只好依附鲁宾的意愿,选他为新任董事长。
花旗集团欧洲部门董事长比索夫被选为临时首席执行官。
鲁宾不比普林斯,普林斯只是一名律师出身的首席执行官,并非不可替代。而鲁宾,曾经的高盛董事长、曾经的财长,资历、经历和名望都是不可复制的,留下他自然会大有用途。
但依然有人对他不满:普林斯就是一个冒进者,而鲁宾则是冒进者的加油站。
显然,这是在指责鲁宾助推了花旗集团财务危机的发生。
3.可怕的谎言链
花旗集团之所以被拖进次贷危机之中,普林斯和鲁宾的决策失误只是表象,花旗集团内部隐藏着一条看不见的谎言链。这个链条才是花旗集团被拖下水的根源。
2007年9月的一天,整个华尔街在为抵押贷款债券危机而头疼时,普林斯和他的高层却兴致勃勃地在一间图书室评估各自应得的奖金收入。有人暗自盘算:今年的收入也许足够购买个私人飞机。
“我们手上有多少抵押贷款相关资产?”华尔街已对这种业务风声鹤唳,普林斯关切地问。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问话。作为公司的领袖,他居然到这个时候尚不知道自己的家里是否有毒瘤。
“430亿元。”掌管抵押贷款债券业务的老大马哈拉斯说,“不过,没有任何数据显示我们的资产正在遭受损失。我们的资产是非常安全的。董事长大可放心。”
听到这话,普林斯似乎宽心不少,不再细细追问。马哈拉斯的话竟让他深信不疑。
普林斯是一个注重道德修养的人。他对员工的训诫是:我们必须拥有完美的道德根基,花旗集团的文化必须是诚信的同义词。他开设了一个道德热线,有关道德方面的问题,任何员工都可以把电话打到他家里。他相信花旗集团的每一人都是诚实的人,他们不会欺骗上司。
这也许是他对马哈拉斯的话深信不疑的一个重要原因,下属们从来都没欺骗过他。
同时,普林斯还是一个注重制度建设的人。他十分相信制度的力量,这和他出身律师有关。作为律师,普林斯对规则有着深刻的认识。在他还未认识威尔之前,代表威尔的对手和威尔谈判时,威尔就发现这个36岁的年轻人熟知一切规则,并善于利用规则做事。威尔立即将他招到自己身边。
成为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后,普林斯对花旗集团的制度进行了重新梳理。令他感到得意的是,他成立了一个由许多律师组成的失察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各种错误,可以直接向普林斯汇报。另外,执行委员会还对各种业务承担着各种督查任务。他没有从这两个机构获得过有关抵押贷款业务的任何负面报告。所以,他觉得没必要对马哈拉斯的话进行质疑。
道德加上制度,这个任何一家完美公司的两大支柱。普林斯相信,在道德和制度的约束下,公司里不会出现说谎的人,不会出现失察的事情。即使有人说谎,他相信很快就会有人毫不客气地指出来。
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一个诚信已经成为习惯的环境中,一旦有人开始说谎,往往难以察觉;在一个缺乏执行的组织中,哪怕制度再完善,也只是摆设而已。
没有人对马哈拉斯的话表示怀疑。在普林斯看来,他所说的“资产是安全的”就必定是正确的。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错误。死亡的气息已经逼近,普林斯居然毫无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