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香港言论惹争议,黄家陷入口水战
9月20日晚,陈晓带着密探陈志雄的喜悦回到北京,另一场暴风雨悄然来临。
只要有黄氏家族以及陈晓到达的地方,一定会被新闻热炒。这是中国新闻界近期最大的新闻,他们就是想躲开聚光灯都没有办法。陈晓在香港午宴陆叔他们,席间甚至谈到黄氏家族收回非上市门面店、自己离开等等对国美上市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
陈晓的用意再明显不过,他是要通过刺激性的言论引开黄氏家族的注意力,让黄氏家族陷入就事论事的陷阱,然后在香港密探陈志雄。当初华裔女商人在香港跟竺稼会谈,就是企图对陈晓来一招釜底抽薪,让陈晓陷入绝境,自然滚蛋。现在陈晓的香港之行,就是要找到黄氏家族涉嫌违法乱纪的证据,对黄氏家族也来一招釜底抽薪。
黄氏家族真的就在这个时候陷入了口水之争。
9月22日晚上,我收到了一份黄氏家族的邮件,邮件的标题是《创始股东强烈质疑陈晓在港言论》,很显然,陈晓的目的达到了,黄氏家族陷入了争论的漩涡。尽管双方之前已经在各大媒体进行了一轮嘴上风暴。
“9月19日,陈晓飞赴香港,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对这些言论,创始股东新闻发言人表示强烈质疑。”黄氏家族的愤慨溢于言表,“陈晓20日在香港对媒体表示,由于非上市的370店多处于二线城市,现时对国美的效益不大,反而占用了不少公司的管理资源,去年收取约2。5亿元人民币管理费,但投入的成本约2亿元,并不划算。我们认为陈晓先生说这番话完全没有理由和依据。”
陈晓是在饭桌上说的这些话,自然香港的记者会抓住这一切的机会,将他的言论曝光出去。其实,陈晓跟陆叔他们见面,不排除就是要通过股坛八君子传递自己的声音。因为有人已经得到消息,可能黄氏家族在香港有更大的动作,当然,煽情是黄氏家族最重要的一招,这样一来,香港的投资者可能因为同情,而将票投给黄氏家族。陈晓希望拥有股坛家庭主妇杀手的陆叔出面,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散户支持。
“陈晓先生作为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在非正式场合私下透露上市公司未曾公开的数据,这一做法本身就涉嫌违规。”黄氏家族的发言人一开始就给陈晓扣上了违法的帽子,不过在信函中,黄氏家族并没有指出涉嫌的具体违规律条。
在决战前夕,双方不仅仅要在台面上争取更多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不要在律法面前开玩笑。如果一方发现另一方的行动在律法上存在问题,那么一定会将对方推向违法违规的死胡同,即使能够在特别股东大会上暂时获胜,如果香港证监会以及香港司法系统发现一方有违法乱纪的行为,那一定会有人付出代价。
陈晓密探陈志雄,意图再也明显不过,就是要抓住黄氏家族涉嫌商业贿赂的罪证。因为之前,国美的律师已经在律师函中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只是当时陈晓一方没有抓到充分证据。陈晓到香港的目的,就是在吸引媒体注意力的同时,找到陈志雄跟黄氏家族联手的证据,买票可不是一件的小事。
“陈晓所说的数据很不准确,更有误导投资者的嫌疑。”黄氏家族对陈晓披露的数据展开了详细的批驳,“据我们了解,2009年国美总部管理费用总计2。24亿元,其中包括5200万元的央视广告费用。若如陈晓所言,其投入非上市业务的成本达2亿元,难道上市公司总部一年用于自身的管理费用只有2000万元?”
黄氏家族在信函中将国美的管理费用进行了详细的罗列:所有的人工费用8400万元、广告费用5200万元、租赁费用2200万元、咨询费用2400万元。
“难道都是为非上市业务所支出的?如若如此,大股东不但不会感谢他,反要聘请独立机构好好审计一下陈晓先生的作为是不是违反了上市规则,是不是侵害了小股东们的利益?”黄氏家族对费用的质疑,更为不解的是,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呢?如果财务没有问题呢?“如若不是,陈晓先生为何又要说出这般混淆视听的言论?”
黄氏家族说,自从2004年国美上市后,在对非上市业务的托管中,从未发生过非上市部分挪用上市部分贷款的情况,相反却是非上市部分和黄光裕先生个人不断为上市部分提供大量的贷款担保,即使是2009年,也是黄光裕先生和陈晓共同为上市公司提供的担保,这些情况在上市公司历年的审计报告附注里(关联交易项)都写得清清楚楚。而且,陈晓先生的担保现在已经解除了,大可不必到处哭诉。
非上市门面店一直是一个令双方纠结的问题。陈晓在香港表示:“非上市门店多处于二线城市,现时对国美的效益不大,反而占用了不少公司的管理资源。因此,由自己来做对盈利贡献会大得多”。黄氏家族反问陈晓:“事实果真如此吗?”
陈晓的一番言论,立即让黄氏家族跌入了一个陷阱。
“从业务规模看,非上市部分现时拥有370余间门店,进入超过100个城市,于2010年中期销售额为96。2亿元人民币,占上市部分的约39%;从盈利能力看,国美上市部分2009年度的净利润为14。09亿元(其中收取非上市部分2。33亿元管理费),非上市部分的同期净利润为6。28亿元(与上市公司经同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达到上市部分的44。6%。”黄氏家族罗列了一系列非上市门面店的经营数据,就是要证明一个问题,“如此的网络规模、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比之2006年的永乐要强过许多吧,陈晓先生居然认为没有价值?”
黄氏家族在信函中这样写道:“按陈晓先生的看法,当年濒临亏损的永乐其实是不值得国美收购的,不是吗?”
“不得不说,陈晓先生很会忽悠,已经从中国大陆忽悠到香港、忽悠到国际,然而却不能自圆其说。所有的媒体记者、分析师、投资人应该还记得,在以往几年做中报、年报路演时,陈晓先生每次都在说非上市门店与上市门店质量相当,处于同一管理层管理之下,并将尽快促使非上市门店注入上市公司。大家可以通过过往的中报、年报发布会录像查证此事。”黄氏家族的信中颇具文采地写道,“言犹在耳,陈晓先生居然当众打起自己的嘴巴来。”
8月30日,黄氏家族就8月27日向上市公司发出欲终止非上市门面店信函进行解释并强调,非上市门店关系到国美电器目前经营及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事项,大股东不认可国美电器目前的战略发展方向,并对个别董事的职业道德和经营管理水平不再信任。大股东在8月4日给董事会的函件中和后来的各种表态中都已经明确表示了对公司目前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的深度担忧。
“黄家就是担心非上市门面店继续留在管理层经营不好,事实上管理层至今对非上市门面店的扩张速度,跟上市部分是一样的,黄家自己的数据都证明,管理层没有因为非上市门面店不是全体股东的而不用心经营,现实是给他们做的很好。”国美一位高管感觉很多东西前后矛盾,甚至可笑,“非上市门面店都做的那么好,难道上市的就不行?跟苏宁相比的话,你要撇开现实因素,现在他们开始自己反抽自己的嘴巴了。”
在竺稼跟黄氏家族以及陈晓跟黄氏家族的谈判过程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陈晓的去留。陈晓在香港说,一旦他退出了,公司的入货、信贷将会发生危机。这句话让黄氏家族非常不爽,认为陈晓这是毫无根据的威胁小股东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