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悲伤
说起陈小南的死,真令人痛心。整个春节,陈小南都过得非常开心,这是他踏入职场后第一次在国内和家人一起过春节,前三年的春节都在国外黯然寂寥中度过的。
元宵节这天,陈小南带着老太太去陈浩明家吃汤圆,手工包的,豆沙馅,猪肉馅,好几个品种,比超市卖的好吃多了。按照老家的风俗,这一天早饭吃汤圆,午饭和晚饭吃饺子。因为白天都在上班,所以汤圆和饺子就集中在晚上一块吃了。老太太做的饺子也是手工的,花样也挺多,一大锅饺子一会儿的工夫也给吃完了。吃完饺子,陈浩明、陈小南带着老太太还有莫莫出去溜达,看烟花,王一芳留在家里收拾。
莫莫挑了两盏灯笼,一个是点蜡烛的传统纸做灯笼,一个是电动的,一摁按钮就能唱歌的塑料灯笼。元宵节挑灯笼也是陈浩明老家的风俗,但不知道为什么深圳这边八月十五中秋节才给孩子挑灯笼。所以,元宵节那天,陈浩明跑了很多地方,才买到一盏,另一盏是陈小南买的。他们就是在边走边玩的过程中,陈小南偷偷地把借钱以及他要失业的事给老哥说了。
为了应付房贷车贷,陈小南准备把房子转手卖掉,可现在的问题是房价正好是跌到市场的最低点,而他又正好是房价涨得最凶猛时买的。这么一转手,不仅赚不到钱,还得赔钱。陈小南就想着借点钱,作为这段时间的资金周转。
听了这些,陈浩明也比较坦白说:“钱是有,可都在王一芳那里,那也是她写稿费的私房钱。能不能借来我不敢说。”
陈浩明就找了情人节那天的机会,把借钱的事跟王一芳说了。王一芳表现得很为难,事实上,她现在的处境也不好:即将面临再就业,就目前的大环境,再就业谈何容易;另外,莫莫以及全家的生活开支基本上都是从她这里出,攒下的钱也就是那么多,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她不敢动。王一芳犹豫不决的时候,陈浩明这边也跟陈小南说:等一等,别着急,在商量中。
这中间哥俩还见面喝了一次酒。陈小南请的,在一家小酒馆里。陈小南说:“二哥,谢谢你这么费心,我会记住你的情义的。”
当时陈浩明还打了陈小南一拳头说:“靠,怎么突然说起人话来了?”
陈小南继续说:“二哥,你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么?”陈浩明摇摇头。
“我的生日啊,估计连咱妈都忘了,过去咱们家穷,都没过过生日,我后来读大学就发誓将来一定要有出息赚大钱。可是我现在发现我太理想化了,把自己给高估了。我其实没那么大的能耐,现在连工作都给弄丢了……”
陈浩明有点心酸,陈小南的话何尝不是他想说的,陈小南还有勇气说出来,他现在连说的勇气都没有了。最悲哀的是,陈小南每次需要他这个做哥哥帮忙的时候,他却无能无力。比如当年读大学的学费问题,比如现在。
兄弟俩推杯换盏,喝了不少酒。一晚上就没再提钱和工作的事。他看起来情绪挺好,很高兴,也很文明,还很有礼貌地站起来给陈浩明倒酒,一晚上也没怎么说脏话。这些异常陈浩明都看到了,都注意到了,可他没往别的地方想,他想的是陈小南成熟了,一夜之间长大了,这也许就是俗话说的“困境催人熟”吧。
第二天,陈浩明正常上班,到了单位,忙完了一个报告的写作,中间还跟老妈打了个电话,告诉老太太今天是陈小南的生日,晚上叫上陈小南一块儿到这边吃蛋糕。快到中午的时候,接到王一芳的电话,说水湾科技被裁的员工里有人跳楼。
陈浩明“噢”了一声,说:“是么?”
王一芳说:“你联系一下陈小南,看他怎么样?”王一芳其实想说我下午把钱取出来,你叫他过来拿吧。想了一下,没这么说。
陈浩明打了陈小南的电话,果然关机了,又拨了陈小南住处的固话,老太太说:“小南从昨天晚上就没回来。”
陈浩明打辆车往水湾科技赶。到了门口,门卫拦住不让进去。陈浩明没办法,站在外面等。等了一会儿,出来一辆救护车。陈浩明赶紧坐车去追,就这么一路追到了医院。
据目击者称,陈小南是从最高的那幢顶楼跳下去的,对面正好对着公司食堂,所有赶去公司食堂吃午饭的员工,都亲眼目睹了他跳下去的那一幕,真他妈的太惨了,五脏六腑都迸出来了,可以说是当场毙命。
陈小南死了,奋力一跳,解脱了。可他没想到,他这一死给他的家庭,他老妈老哥会造成怎样的伤害。王一芳和陈浩明前后脚到的医院,王一芳到的时候,医生已经放弃抢救了,陈小南身上蒙上了白布单,陈浩明双手护头,蜷缩在抢救室外的长登上。王一芳挨他坐下,想想,前两天陈小南还在他们家吃饺子呢,今天突然就死了,一股悲怆的气流横扫丹田,没憋住,一下子就哭出来了。
陈浩明不准备这么早告诉老妈,可是说好晚上一起给陈小南过生日的。下午的时候,老太太打来电话,说你们不用准备了,直接回家吃就行了,蛋糕买好了,菜啊汤啊什么的都做好了。陈浩明跟王一芳商量要不要跟老太太实话实说。王一芳说:“别在电话里说,回家当面说吧,这样有个意外什么的,有我们在跟前呢。”
陈浩明继续守在医院里。王一芳去幼儿园接儿子。接完儿子回到家,婆婆已经忙上了,要王一芳跟陈浩明和陈小南打电话赶紧回来吃饭,饺子这就下锅了。
这个时候,王一芳不得不跟婆婆实话实说了,当然也不算是实话实说,只说陈小南在公司摔伤了,在医院救治呢,估计要在那里住一晚上,留院查看,陈浩明陪着。婆婆一听这个,就哭了,还好情绪反应不是很剧烈,哭了一会儿,去厨房下饺子,下好饺子非要装饭盒里给儿子们送去。王一芳带着莫莫、婆婆,还有满满当当的两饭盒饺子,就去了医院。
到了这个时候,纸再也包不住火了,陈浩明就把小南自杀的事说了,说完老太太血压也上去了,当场晕倒,一家人大呼小叫地喊医生喊护士,把人往急救室里抬。这下陈浩明的任务更繁重了,又要在病房陪老妈,又要时不时往太平间里跑。王一芳想留在医院帮把手,陈浩明不让,要王一芳带儿子回家去,还说:“你们俩明天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不准在家里耗着,听到没有啊?”
陈浩明不知道,王一芳已经跟报社请过假了,电话请的。王一芳中午从报社出来的时候,编辑部已经在讨论水湾科技的员工自杀新闻了,像这种新闻报社肯定不会放过,大做小做要看其他媒体的动作,文永生一般的判断标准是——一旦遇到这类的新闻事件,外地的媒体同行就会互相打电话,说你们去几个人,我们去几个人呐~~~谁谁已经去了~~。以此断定媒体的重视程度,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检测标准。王一芳不知道文永生怎么对待这个新闻。
她还没来得及参加编辑部的临时会议,就跑出来了。所以编辑部那边的动静她不知道,但主任在电话里的语态能听出来,很重视,要做大。王一芳说:主任我要请几天假。主任回:“现在不是请假的时候,赶紧回来,有重要采访。”
王一芳问什么采访。文永生说:“水湾科技被裁员工跳楼的新闻啊,网站报刊媒体都在跟进。”
王一芳说:“领导,这个新闻我就不参与了。”
文永生说:“水湾科技一直是你在跟,你不参与谁参与,谁都没你合适。”
王一芳只好说了实话:“主任,这次我真的做不了,因为死者和我有特殊的亲属关系。”
文永生说:“死者只是一个切入点,我们主要做的还是水湾科技。”
王一芳想还做水湾科技呢,水湾科技都是我们报社的大客户了,动客户不是主动找死啊。王一芳觉得主任真是幼稚,追求新闻理想的人估计都这样吧。
从医院出来,莫莫一直偎依在妈妈怀里,眼神扑朔迷离的,好像受过惊吓过似的。王一芳尽力不提医院的事,也尽可能不在儿子面前提和死相关的字眼,可三岁的孩子已经懂事了,知道小叔叔从楼上跳下去死了。莫莫说:“妈妈,小叔叔死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