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裁员
水湾科技谣言成真,真的要着手裁员。
最遭殃的是陈小南,裁员圈定全公司,重点核心却在销售部。国外的销售团队30%、30%的砍,那叫一个触目惊心。躲过了第一波,紧接着还会有第二波、第三波。陈小南找过潘美凤几次,寻求最直接的帮助。
潘美凤哪里能插上手。公关服务,人家客户重视还好,不重视的,那就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况且这一行是靠环境吃饭的,大环境太好了不行,太坏了也不行。太好不需要公关服务,就可以轻松搞定;太坏呢,大环境放在那,你怎么帮忙,都于事无补。
现在基本上是从好环境一下子转到坏环境里,过山车似的,没有任何过渡。本来水湾科技公关项目即是重点突出其国外市场业绩,这是凸显优势,没想到一场金融风暴,把方向标给转移了,优势瞬间成了劣势。
水湾科技这次大幅裁员,彻底把潘美凤内心里设定好的公关项目一步步向前推进的章法步骤给打乱了。项目进展不得不暂停。这一停下来,把潘美凤给急的,要是这后续方案跟不上,或者遭到客户的否定,与水湾科技的合作也将胎死腹中。眼睁睁一块到嘴边的蛋糕,溜掉了,能不急么?有这块蛋糕守着,明年的形势再怎么严峻,也基本上能挨过去。没这块蛋糕,那就等着**身子过冬吧。
后续方案的落实问题一直煎熬着潘美凤,对水湾科技的新方向新思路她现在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不得而知。项目暂停这段时间以来,潘美凤已明显感觉到客户态度的转变,过去水湾科技公司高层大会小会,都会叫上潘美凤,现在这优待没了。也怨不得人家,现在形势严峻,别说你一个外包服务的公司了,就是水湾科技内部管理层,有几个知道公司接下来的新动向的?
再怎么心急火燎,却只能按兵不动,上次的方案败北后,潘美凤不敢妄自把脉了,再把不准,或把得南辕北辙,可就不是项目暂停这么简单的问题了。她的一举一动,不仅水湾科技在关注,公司总部也在时刻关注着呢。
往年公司年会,老大带着总部分部的管理层一干人等到各分公司转一圈,基本上等于来一次休闲旅游。放下工作,吃喝玩乐一番,而且公司高层里就潘美凤一个女性,走到哪里皆被照顾,很是享受。今年的公司年会,一改过去的奢侈豪华,各分公司取消年会不说,高层报告会也一切从简,设在北京总部的会议室召开。分公司除了一把手,其他管理层也不用千里夜奔来找组织了,全部原地坐镇,用简单朴素的视频电话取而代之。这一下子机票钱,住宿费,还有会议期间衍生出来的吃喝玩乐消费,统统省掉了。
分公司这边,潘美凤一人去。去北京的机票相当好买,还打折,潘美凤选了晚8点的,3折,替公司省了一些小钱。下了飞机,没搭乘的士,改坐机场巴士,又省了一笔小钱。这事没人叮嘱她,是她自己愿意这么做的。钱省的不多,加起来也就几百块钱,但毕竟这是她的一种态度,在艰难时期与公司携手并进的一种态度。
在酒店房间里,潘美凤没睡着,她要准备一下明天会议的发言。每个分公司都要做一次发言。来的时候,已经拟了初稿,但总觉得不够好,少了点什么。这是她第一次代表分公司参加会议,她想把它做好,起码不能输给那些男人。
别看潘美凤的日常工作就是和写稿打交道(先是写公关稿,后来改成改公关稿,再后就是审公关稿),多是一些假大空的写法,落实到这次发言稿上,她想来点创新。总不能像写公关稿那样写总结报告吧。当然,这种写法的人也有,但潘美凤觉得不妥。要在过去,她大可写些假大空,把深圳分公司的业绩回顾一番,顺带着再把未来展望一下。但谁让这次遇到经济危机呢?
事实上,她是抱着请教和咨询的态度,来参加这次会议的。这次金融危机,行内专家都在讲危中之机。用专家的话说,做保暖内衣的、种大白菜的、看冰场的,都是冬天的受益者,我们谁敢说,这些生意不是原来做的确良夏装的、卖西瓜的挖掘到的?
瞧瞧专家这话说的,猛听是个理,再琢磨也是个理,仔细琢磨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专家永远举重若轻,总是喜欢说一些富有哲理的话,问题是,这次经济危机来得猝不及防,本来的确良夏装做得挺好的,谁知道一下子夏季转冷,根本来不及转行投产做什么呢子大衣。
这样的回答跟没回答一样,不过是耍了个汉语言的智慧而已。潘美凤来最需要就是方法,说明白点,就是如何找到做保暖内衣的途径?都说机遇机遇,他妈的机遇到底在哪?反正潘美凤没看到,不知道其他高层能否看到,然后给她指点一二。不是有句话说有困难找组织吗?所以,她是来找组织的。
潘美凤想,是把这种学习的态度相当坦诚地露出来,还是先听听其他分公司的说法再说。就这样,反反复复修改了几遍,才睡下。
第二天,潘美凤早早起床,到楼下吃了早餐,正准备去公司总部。碰到了一个人,谁?阿郎。阿郎半年前离开公司后,就没怎么联系过。竟然在这种地方碰到阿郎。把潘美凤给惊诧的,差点没反应过来。
这么巧,怎么可能?
潘美凤曾经是阿郎手下的一名员工。说阿郎是深圳分公司的创办人,这话一点不假。名扬天下的公关服务理念在深圳的星星之火是阿郎给点起来的,也是阿郎给做大做强的。阿郎在南方公关界,那可是个名角。专业性强,文采耍得好,一个公关稿能写出36个精彩版本来,嘴巴又能说。跟客户每次做活动,都穿上工作服,跟工人一起搬桌子,布置场地,站签到台,没有一点架子。
客户维护得也好,总是签了再续,一个合作多年的客户老板跟阿郎开玩笑说:“Howareyou?Howoldareyou?”意思是,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而且他总有办法把那些媒体大爷伺候得没话说,个个都是拍胸脯做事。最最关键的是,他能牵制住他们,或者说,能把公关做成一种不卑不亢、被媒体记者产生依赖感的角色,并且顺水推舟就占领了媒体的制高点。这一点潘美凤永远学不来。
做PR前,潘美凤尝试了很多职业,后来是阿郎做了文永生的人情,收留了她,让她做了名扬天下在深圳的第一代员工。原来分公司的人都不会做表格、PPT,潘美凤因为做过销售和行政,把做表格的和PPT的技术学会了。潘美凤做的PPT加进了很多动感元素,相当的赏心悦目,阿郎跑提案拉客户,需要这个,对潘美凤这方面的一技之长大加赞扬。后来,参加比稿,就带着潘美凤去。
潘美凤在事业上一开始没有什么雄心壮志,那时候文永生老拈花惹草,在感情和生活上给了她不少打击。有一次,阿郎和潘美凤在酒店餐吧等客户,正好碰到文永生带着一女的从酒店电梯间出来。潘美凤在情绪上没绷住,哭得那叫一个伤心,阿郎二话没说上去就给文永生一耳光。在平常,阿郎在文永生这个大报社编辑部主任跟前奉好还来不及呢。就是这一耳光,让潘美凤对阿郎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且发誓好好干这份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她感激阿郎的指导和栽培。比如她刚开始做PR时,老有人问她年龄,一开始她回答,被问的多了,就去问阿郎怎么处理这个问题。阿郎说了这么一句,如果客户问你的年龄,你就要注意了。因为这表示客户对你的经验有所质疑。潘美凤后来一直把这句话当成标准来要求自己和要求员工。在公开的会议上和私下的同事聊天中,她不止一次地跟女员工说过这句话。
努力没有白费,分公司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替总公司赚了不少。后来,阿郎偷偷挪用了一部分创收资金,被总部发现了,就派人过来查,同时指定一个董事来分公司督促指导。董事私下里向潘美凤做调查,问阿郎这个人怎么样?潘美凤说,阿郎对她不错,公司也是他一手带大的,不过他最近好像经常往澳门跑。
前半句潘美凤是拍着胸口良心说的,后半句她编了个瞎话,事实上,她没见过阿郎往澳门跑过。但她隐约觉得对她来说是一次机会。她当时已经做到总监级别,只要阿郎下去,她就有可能上去。后来,调查不了了之,总部的人也跟着撤回去了,阿郎继续做他的分公司总经理。但潘美凤隐约发现,阿郎开始排挤她。比如之前分公司就她一个总监,后来一下子提了好几个总监。
再后来阿郎又自作主张,从公司各部门中划出一个大型活动部,让潘美凤来负责。分公司人数本来就不多,平常都是按照手头上的客户来分组,一个客户跟下来,组员们基本上要扮演谈客户和写方案的角色。也就是说,平常基本上不需要大型活动部。只要给客户做活动的时候,这个部门才被派上用场,但这个用场也只是执行操作,完全不需要和客户的交流互动。这明摆着要把潘美凤给雪藏掉。
这里面的人事纷争闹了好一阵子,最后以阿郎出局告终。当然,这中间潘美凤是怎么绝地反击,又是怎么以败致胜的,要说起来那可复杂多了。用潘美凤话概括之,就是:使用了男人的手段对付男人,并在关键时刻,以女人的手段技巧,出奇制胜,赢得了这场战争。这场战争,为潘美凤赢得的不仅仅是分公司总经理的职位,还让她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自我认知,她发现属于她的智慧宝藏,并进行了合理的挖掘。当然,她的收获不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