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把你的英语用起来mobi > 02(第1页)

02(第1页)

02

一个高中生在高中三年不怎么听英语课,自己看了几十本英文原著,最后高考英语得了148分(满分150分)。

广东一名小朋友三岁就开始学英语,酷爱读英文文学著作,七岁时便通过了PETS-3(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

我最初就是在大学四级考试之前努力备考,然而结果不如意,随后抛弃英语教材和教辅资料,转而埋头拿着一台电子词典读英文原著,很快就拿到了接下来英语考试的全班第一的好成绩(而且接下来连续三次都是全班第一)。读了15本英文原著之后,实现了从“四级及格”到“六级优秀”的神奇飞跃(老版四六级100分制,60分及格,85分优秀,我六级考了88分)。老版六级优秀是什么概念?当年,班上考第二名的同学与我差了九分,另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达到及格线。记得当年在考六级前夕,人人都在背单词和做题,而我却沉迷于读SisterCarrie。读研时,我更是透析不止,又“大破”难度相当高的GRE(语文640分,数学800分,写作5分)。进入职场后,我又轻松地拿下职称英语A级(99分)。

很多人的英语成绩差,其实是接触英语语言文字的密度太低。据统计,一个美国小孩每天看到、听到的英语单词有两万个之多,而一个循规蹈矩学英语的中国学生每天接触的单词也不过数千。英语词汇量测试网的测试数据证明,阅读英文原著的习惯达到的效果足以媲美在英语国家留学的英语学习效果,原因就是成倍地提高了接触英语的密度。我第一年用透析法阅读的英语文字的量达到5500页左右,超过了之前九年英语学习的总量。根据主流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大量输入式的语言学习效果是最有效率的。透析法像生产流水线般将原著中的英文源源不断地送到你的眼前,让你根本无须也无暇做其他不必要的操作,只需要被动地接受高密度的输入,接受一切语法、词汇和文化知识,令习得效率逼近最高极限。

只要英语的输入量上去了,顺利通过考试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因此用透析法在考场上取得成功的经验完全可以复制。在我推广透析法的16年中,大量学生是为了应试而来的。其中很多人是多次考四六级仍未通过,前程受阻(当年,很多大学将四六级成绩与毕业、保研挂钩)。我不是应试专家,只是教会了他们读英文原著的方法,结果他们读完几本英文小说之后就在中考英语、四六级或考研英语中明显提高了分数,原本因考了数次都差几分而“饮恨”的人也一举过关(这里的奥妙可能是某些考试暗设“作文不及格就全卷不及格”的标准,读英文原著直接帮助考生增强了写作能力,于是就过关了)。在考场中,饱读英文原著的你会感到做题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一篇接一篇的阅读理解文章对你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因为你早已习惯生词丛生的长篇原著,做阅读题自然手到擒来。词汇量充实了,在听力、写作甚至口语题目上也能轻松应对了。

当你读完的英文原著数量超过了10本,原来总不及格的考试能一口气过关;超过了50本,你已霸气初现,基本上任何英语考试的成绩都能超过周围的人;超过了100本,你已经不屑于玩考试这种“无聊的游戏”,因为出题者的英语很可能没你强;超过了1000本,你便能进入“学贯中西”的境界,秒杀所谓的“英语专家”!

如果你还未到“学贯中西”的境界,在考试之前仍然有必要做好准备,因为适者生存嘛!有的人没读过几本英文原著,英语水平也很差,大考之前还故意不进行备考,这种行为属于心理学上的“自我设障”——为注定的失败提前准备好借口。为了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我们有必要做真题(最近几次考试的题目),可根据真题中语段选材的方向阅读相应的英文原著(以原版英文杂志为主)。做阅读题时,我们可以利用题目与答案所在区域按文章中的顺序出现的特点,每读一两段就看一道题,能找到答案就答题,不能就再多读几行,直到答案出现。这样可将考题放在大脑有限的短期记忆内存中处理,正确率会比较高。而且,读一遍文章就能做完所有题目,免去读完又读多花时间。由此不难看出,透析法“每本书只读一次”的原则也可以让你适应考试。

很多培训机构的英语老师传授的考试技巧很荒谬,例如原文读得似懂非懂,也可以按照某些规律答题。这种技巧如果说有什么用的话,也只能弱弱地提高猜中答案的概率吧。这些老师作为应试强人,做题其实是依靠强大的英语能力,其高分的获得无一不是把题目全都读懂的结果,他们在考试中并不用自己培训中所提到的技巧。因此,钻研解题的技巧还不如读英文原著实在,长年透析阅读的人完全没有参加考前培训的必要。

3。4。5 实践案例及使用心得

笔者(伍君仪)的原著初体验

2001年,我在北京大学上大一,要修一门叫“生命科学导论”的课。授课的高崇明副教授强烈推荐学生读英文的学术文献,建议到图书馆找英文版的Biochemistry(《生物化学》)看看。很多同学都把这当作“高老头”的唠叨。英文专业书?中文的都没时间读呢!自从初中那年读儿童小说TheCoralIsland失败以后,我再也没接触过英文原著,当时我又跃跃欲试地来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

在三层的自然社科区,外文图书占了半壁江山。我在其中的西文区Q号书架找到几本Biochemistry,发现它们都是好几百页厚的大部头,就借了一本回宿舍读。那时还没修生物化学这门课,对专业知识和专业单词一窍不通,自然读不太懂,但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埋头一行接一行、一页接一页地“读”了下去,就这么“读”完了几百页。然而,我实在不知所云,学习的效果基本为零,只是觉得一些专业单词反复地出现,例如酶是enzyme、脂类是lipid。

后来,我又从地摊上买了一本TheOutliheAmeriy(《美国经济概况》),仍因生词多而没看懂。但是,我已经铁了心要读懂英文原著了,于是又从图书馆借了一本263页的美国原版言情小说DaughterofDeceit。这时,我买了一部文曲星PC260电子词典,想让查单词变得方便一些。开始的时候,我每页查好几个生词,务求全部看懂,后来觉得频繁地开、关电子词典太麻烦了,遇到少数几个不大清楚的词就跳过去不查,没想到居然也感觉能够看懂。渐渐地,我养成了用电子词典查生词,并把它存起来集中复习的习惯。

开始时,我读得很慢,一个月的借书期限过去了,我却连半本都没能读下来,只好向图书馆续借一次。转眼又过去一个月,就续借第二次。北大图书馆就是好,允许续借两次,而很多图书馆只能续借一次。第三个月,我不得不加紧读了,但到了还书限期的最后一天,我还差二十来页没读呢!

我把那天的自习时间全花在了读这本小说上。记得那天晚上有“中国历史地理”的选修课,尽管老师讲得很精彩,可我要赶在十点图书馆关门前把书还回去,只好在课上埋头看书。下课后,很多人都走了,我留在安静下来的教室里继续读。

&erofDejoyableasaboxofchocolate。”(如同享受一盒巧克力。)维多利亚·赫特可以说是英国的“琼瑶”,其言情小说还带有一点儿悬疑色彩,所以作品有“哥特派”的特点。我记得读到后面,我被故事吸引住了,想追下去看结局,阅读速度自然越来越快。3页、2页、1页、0。5页……终于“冲线”了!故事的结局果然是“美好的结局”。

我合上书,关掉电子词典,匆匆向图书馆奔去。这时我意识到,自己刚刚实现了一个突破:这一辈子第一次读完并读懂了一本英文原著。

下面附上其他一些体验过透析法的人的感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向大鹏医生来信说: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