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把你的英语用起来mobi > 1 2 为你的英语学习做减法(第2页)

1 2 为你的英语学习做减法(第2页)

还是加大输入量吧!在你的基础未打扎实前,怎么跟外国人聊天都不可能聊好,即便跟单个外国人慢慢聊能说好,但跟一群外国人聊根本就插不上嘴,因为听力太差了——这样的英语怎么可能达到实用的水平?

我们会在英语语言输入的问题上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误区四:口音纯正标准论

口音纯正标准论是由口语至上论引发而来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口音爱好,比如热爱美音或者英音等,但在这本书中,我们倡导:在入门时期应该以美音为主,接触大量优秀的ESL教材,彻底突破听力关和口语关。等基础打好了以后,如果你还有兴趣,就可以自己选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口音,寻找自己喜欢的材料好好模仿。但那个时候已经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英语学习的范畴,书中对此便不详述了。

那么,为什么说美音入门是一个比较不错和省力的选择呢?这并不是因为美音比英音容易,而是因为材料丰富——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基础材料都是以美音发音的。美国的ESL教学搞得比较红火,理论、教材、方法等层出不穷。英音的材料却不多,而且讲解不够细致。没人讲解,光靠模仿是学不好的,而美国搞ESL教学的好老师比英国的多多了(与美国ESL教学相关的好材料我们在后文中都会一一详述)。等英语学到了一定的层次,如果那时有闲暇,再根据个人爱好专一模仿某一个地区的口音也不迟。不过,希望大家先意识到一个现实:

大部分成年人学英语,不管是喜欢英音还是美音,到最后只能说一口中、美、英三国杂糅口音的英语。根据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目前来看这是个只能接受的现象,而不是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成年人学英语大多是有口音的,包括CCTV-9的一些播音员在内,但这并不是一个大问题。

很多人喜欢把“口音”和“语言能力”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但事实上它们不是一个概念。你身边经常被称赞文笔好的同学,往往也不是普通话最标准的,大学里的语文教授和很多文豪普通话说得也不一定标准。

从外语学习的角度上来看,我们最需要的是合理的时间投入,把时间放在追求英语的流利和精准这两大方面是最合理的“投资”——中国人确实可以做到英语的文字水平比外国人还高,而且可以高很多。比如,林语堂老先生当年的MomentinPeking(《京华烟云》)就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上待了很长时间。但是如果你只盯着“口音”这个概念不放,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反而会阻碍自己学习的进程。即便投入巨大,也收效甚微。很多人读单词、读句子自以为标准,但是连做一场流畅的演讲都做不到。

一般这类热衷“纯正英文”的人,往往是英语学习进程八字都没一撇,甚至连发音基础都没有打牢的人。开始就给自己定下这个高标准和要求,很影响自己日后的学习,甚至会因感到难以实现而最终放弃。我只问你一个问题:请问你普通话“纯正”到可以去做播音员吗?你肯定没有把自己的普通话录下来再放给自己听过吧,试试看,结果保证让你大吃一惊。一个连母语都说得无法达到《新闻联播》主播程度的人,学外语动辄就要追求什么标准纯正发音,且以卖弄几句“标准发音”为荣,其实都是很肤浅的表现。

一般意义上的英文“口音”主要由pronun(发音)、intonationspeechmusic(语调)和liaisonword(连读)三大重要部分组成,pronun是最容易学到的,但对中国人来说,intonationspeechmusiword基本穷极一生也难以学得地道(因为汉语的语音结构和英文差异实在太大)。所以,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能达到的最高层次,就是CCTV-9播音员那个程度了。

误区五:听力应当只听标准音

这种观点是由口语纯正论衍生开来的。有人说:“听力应当只听标准音,而且利用加速功能加快播放速度对练习听力有奇效。”这种说法也是不可取的。

首先要警告大家:只听标准音,英语一辈子也学不好,要有意识地大量灌输各种口音的英语,不仅仅是英音和美音,中国口音、意大利口音、德国口音等都要接触!因此,我们在本书中会指导大家有意识地熟悉这些口音,并且推荐了非常好的材料。

但在具体指导之前,有一点一定要先提出来:我们通常会误以为能听懂快速的英语就等于英语听力好,但事实并非如此。

前文提到,英文语流组成有三大块:pronuntonationspeechmusiword。慢速的英语没有特别强烈的语调和连读现象,所以哪怕你把它加速到100倍,连读还是没有,语调还是不强烈,因此用这种方式学习,听力水平不可能提高。

学好英语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大量听不同口音的英语,这样听力和口语才可能变好。

这么做是因为,在当今世界,我们根本不可能保证自己以后接触的只是英美国家的人士,德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人讲的英语都要听懂。更重要的是,成年人的耳朵和小孩的不同,不能轻易听出不同口音英语的区别。所以必须听大量不标准的音,并与标准英语对比。听出不同,听力才会慢慢变好。这一点对口音影响是很大的。很多音我们貌似听懂了,但是一发出来,就会不自觉地把母语的发音带入进来。比如说,日本人无法区分英语中的r和l音,因为日语中没有r这个音。哈佛大学做过实验,把世界各地的人朗读包含r音和l音的词句的录单拿给日本人做听力练习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们居然可以发出母语中不存在的r音了。

所以,再强调一下:成年人的耳朵相对不敏锐,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保持听标准音的同时大量输入各种非标准音英语。有对比才有提高。

误区六:学英语,背诵短文很有用

常见这个故事:某人背诵了120篇新概念文章后写的作文把美国教授都感动哭了。先不说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我们就谈谈所谓的“有效”是什么意思。一样是开垦荒地,我用拖拉机半天搞定,你是用老牛耕地,几周才搞定。然后你欢欣鼓舞,到处宣扬自己的成功,让大家都去用老牛耕地,却放着效率高的拖拉机不用。

英语学习,任何方法只要坚持做,其实都是有效的。评价一个方法好还是不好,无非是看效率、普及性以及成功率等指标高还是不高。职场中人不可能像学生时代那样心无旁骛地“死”读书,这种方法根本不值得推广。学习本来就应该是充满乐趣的,而背诵过程如此枯燥,一般人坚持不了。如果一种疗法或者药品的临床实验失败率超过50%,我相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是不可能让它顺利上市的。关于通过背诵这个方法学语言的失败率我没做过科学统计,但至少从身边的人来看,失败率远远超过50%。可是,仍然有很多人过于强调这种明显违背了语言学规律的方法。其实,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所谓的“坚持”和“毅力”,而应该找到更容易坚持下去、对精力的损耗没那么大的办法。

误区七:考试和考证至上论

前文中我们也提到过,考试范围过于狭隘,因此参加考试很难说对学习有什么促进作用。一个证一个证地去考,并不能很好地建立起一个自我监控和评估的机制。

而针对如何量化学习效果,怎样建立起一个自我监控和评估的机制,继而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这些问题,本章会有详细的指南。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