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朴赞郁的蒙太奇在线阅读 > 拍得快并不那么重要(第1页)

拍得快并不那么重要(第1页)

拍得快并不那么重要

怎么制作的1

在《月亮是太阳的梦想》和《三人组》结束后,您休息了很长时间,这期间您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为什么MyungFilms(著名电影公司)这样的公司不打电话找我呢……大概,就是这些。

当MyungFilms邀您执导小说DMZ(1)改编的电影时,您决定加盟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我做梦都想拍摄一部跟朝鲜半岛南北分裂有关的电影。在出道前,我第一次写剧本时也写过这类剧本。住在西柏林的韩国某电台特派员,为了采访在一场竞赛中获得冠军的朝鲜出生的女长笛演奏家而前往东柏林,而后两人坠入了爱河,但当时的韩国和朝鲜的情报当局强行拆散了两人。大概就是这样的故事情节,这是我写过的唯一一部浪漫爱情故事。为此,我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查阅了很多资料,写了很长时间。但在我脱稿几天后报纸上刊登了朴光秀导演即将要拍摄《柏林报告》的相关报道,电影公司得到消息后即刻抛弃了这个剧本。其实除了在柏林发生的爱情故事之外,我们没有一点相似之处,可事已至此,还能怎样呢?因为那次事件,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甚至一度放弃出道,决定移民。

其次,就是《三人组》之后企划的非写实电影《间谍大骚乱》,是一个在平壤被放弃的低能儿间谍作案后被捕的故事。因为太过无能,所以即使有心叛国想要移民也没那个胆儿去实践。结果后来还是因为在别的事情上违反“国保法”而被捕,并被判处死刑。当时觉得这个故事简直太有意思,想要拍成电影。但那时候大家都说:“间谍?你疯了吧?”因此我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剧本。

最后,就是《间谍李哲镇》。这是我和李武英最喜欢的剧本,却得到了整个电影史上最差的一部作品的评价,我一气之下辞掉了导演一职。后来由张镇导演做了精彩的改编,受到了世人的广泛好评。

所以说,我怎么可能拒绝这样一部好电影呢?

金贤硕、李武英、郑胜灿,同时参与到您执导的作品中,他们的分工和相应的作用是怎样的?

在韩国,贤硕是我最喜欢的职业剧作家,但是他过于善良,不太适合写这个题材,所以有必要投入恶人李武英。包括现在的第三部作品在内,大部分都是我们一起创作的。在共同创作的过程中,哪些是谁的创意,根本不可能去一一区分的。比如我们因为写文章卡住了,所以周围变得很安静。而我突然放了个屁,不小心打破了沉默。这时李武英开口了:“如果是有珍,这种时候会不会放屁呢?”真的是好冷的冷笑话。尽管如此,我还是会说:“会吗?”最后,就是胜灿,他从平安道方言到北方人的思维及行为方式,都给予了我们很多优秀的启发。

在改编过程中,作为导演最为重视的部分是什么?

改动尽量少一点,还有再搞笑一点。

为什么改了萨米上将的性别?

我只要想到全都是男演员就感觉很迷茫。

把以分裂为主题的电影拍成了大众电影,作为导演有过什么样的负担?还有最谨慎的部分又在哪里?

我是这样考虑的:

“我不能太有压力,导演的压力太大就不能拍出好电影!”

“……可我还是经常感到有压力怎么办?”

“(揪住头发)我什么压力也没有!”

八到九个月的改编过程中有没有有趣的插曲?

导演组里有李重龙和朴振宇两个朋友。重龙比较酷,动不动就要求去掉那些过分感性又比较啰唆的说明部分,(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他就说那个戏太low。相反,多愁善感的振宇就很希望多放一些伤心欲绝或者有品位的场面。(重龙本是《三人组》出身,之后加入了《礼物》剧组,现在想来全都是性格使然。)因此,我工作起来非常方便,不知道该添加或删除的时候,只要问他们两个就可以了。比如,如果重龙说这个场面要放进去,那就是必须要放进去的。如果振宇说这个地方要去掉,那就必须得去掉。

如果说在改编过程中存在个人困难的话,是什么困难呢?

在漫长的改编过程快结束的某一天,沈在民代表愁眉苦脸地对我说了一句:“你非要跟姜帝圭导演反着来啊?你明明都知道……”

摄制组构成原则是什么?

除了金尚范剪辑外,其他都交给制片公司办了。我相信把事情交给MyungFilms绝对不会有问题。

能简单说一下李秉宪、宋康昊、李英爱、金泰宇、申河均、金明洙这几位主演的选角过程吗?

其实我也不知道选角都经历了哪些过程,他们是怎么进入剧组的。我只对MyungFilms选择的特定演员给出合适或不合适等意见。据说宋康昊犹豫不决的时候,崔岷植和金知云两位促使他决定了出演,我也是事后才听说这件事的(非常感谢两位)。李英爱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是再适合不过的独一无二的演员,所以当然是最先定下来的。金泰宇的经纪人赵善木曾多次托我把一个男性角色给新人,当时我就装疯卖傻地说“这个不好弄,除非是金泰宇……”结果真成功了。申河均是由于年龄太大,所以连见都没见,但是见到他本人后发生了逆转,当场就签了他。我不太清楚李秉宪的选角过程,只是在第一次拍摄的前一天,他打电话来说因为实在找不到感觉,所以不敢拍这部作品,差点儿没让我崩溃。后来有次我和秉宪喝酒时,他说当时是想逗逗我,气得我差点没掀了饭桌。金明洙本来没在阵容里,是后来才加入进来的。制片公司可能是考虑到出场次数不多,所以想选一位片酬较低的演员,可我的想法不一样,虽然那个角色的戏份很少,但绝对是非常重要的角色。要跟四位演技很好的演员抗衡,不只是一对四打平局的概念,而是要单枪匹马压倒四位演员,这是一个重要角色,所以我只好亲自打电话说明了情况:“这次预算很少,给不了多少钱,演不演你看着决定吧……不过还是想拜托你来演,行吗?”

关于角色、演员的表演指导计划和分工,都跟演员做了哪些协调?

说不上表演指导……反而我学到了很多。跟李秉宪说话时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宋康昊身上,从金泰宇那儿得到的想法,包装成我自己的,然后用在申河均身上……就这样转了几圈后,大家都向着同样的方向前进了。

听说您第一次将整个剧本内容事先贴到了桌面的故事板上,对于大体的方向和目的,可以说说您的想法吗?

方向就是,就算不说那么多废话,制作组和演员也会自行去理解。目的是开机前一天晚上能好好睡一觉。

板门店和不归桥都是在摄影棚拍的,设计摄影棚时您最注重的部分是什么?

不要把钱浪费在摄像机拍不到的地方。

为了体现西尼玛斯柯普型宽银幕电影(2)的尺寸,您使用了super35mm进行拍摄,我想了解一下您与摄影导演是怎么协调的?

在拍摄外景时,摄影导演说脑海里经常浮现用广角镜头拍摄的地面角度,我说我也是。我们好像还谈到拍摄特写镜头或长镜头时大胆一点儿,果断拉近或给足够的景深。因为摄影导演本是位沉默寡言的人,而且还有故事板,所以我们不需要说太多话。本来我很担心,但拍完一两场戏后,觉得像是从十年前就开始一起拍摄了,自然而然地便适应了。

外景拍摄的过程是怎样的?

拍摄现场最具戏剧性的是“紧急出动并在山里开展夜间搜索”的场面。当初看场地看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放弃了,打算打道回府。忘了是助理导演还是摄影,建议再往里走走,结果还真找到了合适的。当时在附近吃的干白菜汤,回味无穷,所以更加难忘。芦苇**的场景本来是定在白天拍摄,但接受了照明导演任在英的提议,换成了晚上。因为有这些明知道会受苦,但仍甘之如饴的伙伴们,所以拍出来的电影更加有看头。本来还有计划拍摄柏尼法斯营(3)与中立国监视委员会(4)瑞士军营,但在实际拍摄中却未能如愿。只能紧急寻找新的拍摄场地,那时觉得国防部真的很讨厌。

总共58次拍摄,拍摄内容和过程如何?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