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VS柳宗元:一世人,两兄弟
你走了,
再也没有人能走进我的心。
提一个问题:你和最好的朋友之间,能为对方做什么?帮他下楼取外卖?帮他写请假条?帮他洗臭袜子?听他难过时的倾诉?这些都没问题,但是同富贵、共患难,甚至相互托付身后事呢?难。
从小就发誓要做一辈子朋友的人,莫名其妙就不再联系了。曾经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的人,如今在跟别人称兄道弟。世事就是这样,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偶尔见一面,也许就是最后一面。
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想起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一起高考,一起做官,后来一起被贬,一起鼓励,相识相知了二十七年。柳宗元去世的时候,还把幼小的孩子和毕生的文稿托付给了刘禹锡。而刘禹锡也不负老友的信任,把孩子视如己出,把文稿整理出版。如果要给他们的友情做个定义,那就是:一世人,两兄弟。
公元793年,长安的大慈恩寺人头攒动。三十多名新科进士,来到寺里的大雁塔下留诗题名,期盼日后步步高升,人生美满。
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郑重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柳宗元。他出身于“河东柳氏”,是辉煌了六百年的高门大族,如果你在史书上看到姓柳的大官,基本上就是这家人。他母亲是“范阳卢氏”的女孩,属于“五姓七家”之一。柳宗元的出身简直牛到没边了。
刘备有句口头禅:“我乃中山靖王之后。”这句话现在成了刘禹锡的口头禅,逢人就说,三句话不忘给自己做广告。当他在大雁塔写下自己的名字时,旁边的柳宗元转头微微一笑,两个最年轻的进士,就此结交:“余生,请多多指教。”“岂敢岂敢,你我当携手度难关。”
任何感情相交的基础,都是势均力敌。不论经济、地位、学识、人品有哪点不匹配,都很少有长久的感情,一个觉得折节下交,一个觉得攀了高枝,日积月累双方都不愉快。从这方面看,“门当户对”真的不是贬义词。
雁塔题名之后,他们各奔前程,历经风霜洗礼。这一别,就是十年。
“安史之乱”已经被平定三十年了,可唐朝依旧一塌糊涂。“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的威风,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现在的唐朝是什么样子呢?白居易的《卖炭翁》里是这样描写的:“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头儿,在数九寒冬都没有秋裤穿,双腿打着哆嗦,手上冻开裂缝都不知道,还一心想着天再冷一点儿,多卖点炭。
可怜吧?其实皇帝也可怜。河北的藩镇动不动就秀肌肉,向朝廷要钱要粮要官爵。不给?马上鼓动军队向皇帝示威。长安的太监握着枪杆子,时不时就找皇帝深夜谈谈心。
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各地为官十年,看到的就是各种破事,不是叛乱就是天灾,不是饥荒就是贫穷。我大唐乃天朝上国,怎能沦落到如此地步?
在那个年代,凡是有理想的青年都会有共同的目标:改革。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使命,刘禹锡和柳宗元也许只能成为泛泛之交,我吹你的诗写得好,你捧我的文作得棒,有机会的话一起喝喝花酒,回家便忘。共同的追求,才让两个男人真正拥抱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
公元803年,柳宗元回到长安担任监察御史。早一年回到长安的刘禹锡,早已在平康坊摆下酒席,为他接风洗尘。他们聊了很久,蓝田县的官吏太污啦,徐州的兵痞一点儿都不像话,朝廷的风气太不正……两个三十岁的男人,为这些糟心事哭得稀里哗啦。抹干眼泪后,刘禹锡拉着柳宗元的手说:“走吧,我带你见一个人。”
他们要见的人叫王叔文,他是太子身边最红的小伙伴,内定的未来宰相,而且是以改革弊政为己任的宰相。当刘禹锡推荐了柳宗元后,王叔文快速上前伸出微胖的手:“同志,终于等到你。以后我们一起干。”没过多久,一个立志改革的小团体正式成立,他们要赌一把,赌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和大唐的国运。
公元805年,唐顺宗继承皇位。可惜的是,在继位前他就中风瘫痪在床,只能在卧榻之上遥控朝政,亲临第一线冲锋陷阵的,是他的小伙伴王叔文和王伾。
一朝权在手,不把令来行,还等着过年吗?筹备多年的改革计划,就此拉开帷幕。柳宗元做了礼部员外郎,利用世家子弟的身份,充当改革派和老干部的传话筒。刘禹锡则做了屯田员外郎,成为财政改革的得力干将。
对于这次改革,不知道你们想到的是什么,反正我想到了一千年后的戊戌变法。一些有才华、有热情的年轻人,怀着极高的信仰去操盘国家大事,妄想用一纸命令就让四方俯首,却没有考虑到现实的可行性。一架机器不管老成什么样,只要能用就会有无数的人在混饭吃。您可倒好,一锤子下去就要拆倒重来,您可管饭?
仅仅140天,改革就失败了。太监拥立太子登基,逼迫唐顺宗退位做太上皇,并且把改革派全部贬官,这就是“二王八司马事件”。
柳宗元去永州,刘禹锡去朗州。走吧走吧,莫要再回头。你我就此别过,若他年再次聚首,只求不忘今日容颜。
柳宗元来到永州后,生活特别孤独。青梅竹马的妻子早逝,来到永州不到半年老母亲也撒手而去,身边连个孩子都没有。三十三岁的柳宗元孤独寂寞冷,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他。于是,就有了那首孤独感特别浓郁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可刘禹锡没忘记他,经常给他写信、寄土特产,勉励他要好好生活。就像那首《秋词》,既为自己打气,也给柳宗元加油: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