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唐诗里的烟火人间晨诵无声 > 韩愈 匹夫而为百世师(第1页)

韩愈 匹夫而为百世师(第1页)

韩愈:匹夫而为百世师

做官,就要恪尽职守;

为师,就要以身作则。

如果要评选“唐朝最知名学术团体”,当之无愧的第一名肯定是韩门弟子。

韩愈带着学生们写诗、作文、开研讨会,在专家不愿教的环境下,硬生生带着一群普通人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朗读并背诵全文”。

学生时代的惨痛记忆,让韩愈的形象比母夜叉好不了多少,但除了日常的学术研究,韩愈和他的弟子们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开了宋明儒学的先河。

如果把宋明以来的儒学比作一条长河,范仲淹、三苏、朱熹、王阳明、曾国藩都是壮丽的瀑布,那韩愈及其韩门弟子就是青藏高原上的一眼泉水。这里的一汪小小清泉,历经翻山越岭的艰难跋涉,最终形成一往无前的浩**之势。从这个角度来说,后来的莘莘学子都得叫韩愈一声“老师”,而这一声“老师”,韩愈当之无愧。

公元796年,二十九岁的韩愈出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韩愈眉头皱成一团,思考着自己的受教育之路。他十分清楚当前的学校是什么德行:老师只想着打听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只想着刷视频、玩游戏混日子,学校的教学理念严重落后……如果这样能培养出祖国的花朵,真是见了鬼了。于是,他决定按照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一批学生。

当时的唐朝学术界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所有人都在追求骈文的华丽文字堆砌,导致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我们要做到三个要、五个更加……”韩愈看到这些流水文章气得肝疼,拿出贾谊的《过秦论》告诉他们:“这样的古文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的理想是文以载道。”

此后多年,韩愈逐渐挑选了一批学生,张籍、贾岛、孟郊、李贺、李翱、皇甫湜,每个都是刻苦用功的学子,也是人品纯良的好公民。更重要的是,他们都认同韩愈老师的教学方针:放弃人人都在做的流水账,力求在诗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我们知道,一个老师的成绩是否出色,跟生源有很大的关系,可韩愈老师招的学生却五花八门,生源十分复杂。

孟郊,是个半生蹉跎的老男人。公元792年,四十二岁的孟郊认识了比他小十七岁的韩愈。同样的颠沛流离,同样的苦中奋进,让韩愈对孟郊的遭遇感同身受。第二天,他就把孟郊议论时事的诗文转发,并且手动点赞。从此以后,孟郊声名鹊起,成功挤进一流诗人的圈子。

贾岛,处女座的强迫症患者。他写诗很刻苦,有时候强迫症犯了,为了一个字就得琢磨半天。连他自己都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有一天,贾岛作了一首诗,其中有这么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第二天,他骑着毛驴在长安城中转悠,脑中却在想到底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一不小心,驴脑袋就撞到了韩愈的马车上。泥腿子冲撞了韩大人的车驾,吓得他赶紧把实情向韩大人禀报,希望看在都是文化人的份儿上,得到韩大人的原谅。

听了贾岛的话,韩愈也很感兴趣,琢磨片刻,他觉得还是“敲”字比较好,显得有礼貌。也许是因为爱惜贾岛的才气,贾岛不仅没受罚,还跟韩愈拉上了关系。

孟郊和贾岛都是苦命人,本来没有千古留名的机会。但韩愈并没有嫌弃他们,反而尽力照顾他们的生活,指导他们的学业,最终让他们都能在各自的事业上做出成就。

有教无类,说的就是韩愈这样的老师吧。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学术水平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有师德。

公元807年,李贺带着新鲜出炉的《雁门太守行》跑到洛阳找韩愈求推荐。操劳一天的韩老师正准备洗洗睡,随手翻开这首诗,一看就惊呆了: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