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唐诗里的烟火人间摘抄 > 罗隐 与自己和解才是人生第一要事(第1页)

罗隐 与自己和解才是人生第一要事(第1页)

罗隐:与自己和解才是人生第一要事

所谓成长,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

不再执拗地认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

·01·

晚唐有个诗人叫罗隐。

宰相郑畋的小女儿特别喜欢罗隐的诗,恨不得委身下嫁。终于有一天,罗隐前来拜谒郑畋,希望得到提携。

郑畋让女儿躲在纱帘后边,看看是否中意罗隐。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罗隐年纪也不算老,长相却很着急,郑姑娘隔着纱帘都倒胃口,从此以后再也不读罗隐的诗了。

长得丑就算了,罗隐还不会哄人。他来回长安参加了十几次科举,每次都落榜,连进士的尾巴也没抓住。罗隐走出长安,沿着原路返回浙江老家,路过钟陵的时候,恰好遇见十二年前见过的营妓云英。

老相好见面,两眼泪汪汪。可能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云英说了一句:“罗秀才尚未脱白矣。”意思大概是说,你怎么还没考上啊,唉?

罗隐经过十几次落榜,情绪很敏感,云英只是说了一句感叹的话,他就理解成讽刺,马上写了一首诗怼回去:

钟陵醉别十余春,

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类似的情景,白居易和琵琶女也遇到过。他们都从长安出来,又在江州相逢,共同的阅历,让他们可以理解对方的遭遇。可人家白居易说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回报以技艺精湛的音乐,感动得“江州司马青衫湿”。是不是有一种异乡遇故知的感觉?

虽然白居易和琵琶女的心情都不好,却互相流露出一种别样的温情。但罗隐对云英的态度,不见任何感同身受的体谅,诗中只有针尖对麦芒的激愤和尖锐。

·02·

任何事情,只要有过成功的经历,人就会变得特别自信。

他们为过往的成就而骄傲,哪怕当下的遭遇不太好,也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终究可以时来运转。

自信的来源,最主要的途径是不断取得胜利。唯有胜利,才能让人坚信选择是正确的,能力是足够的,做事的方法是没问题的。

而另一种自信的人,往往是人生顺遂的。他们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也没有经受过打击,可以保持纯真、天真和自信,这种被保护得很好的人生,是学不来的。

罗隐的人生很悲催。他到长安十几次,没有一次是成功的,反而每次都遭受打击,这让罗隐对人生产生了怀疑。

顺遂和胜利都没有,用这样的阅历谈自信,那就是拿罗隐开涮。失败的次数多了,要么看开,要么闯过去,一旦看不开也闯不过去,人就很容易变得敏感且戾气深重。

从字里行间来看,罗隐有没有这种倾向?正是阅历养成的这种性格,让罗隐有点偏执,仿佛什么事情都要喷一喷。

长安下雪,别人都在庆祝瑞雪兆丰年,他却大手一挥:

尽道丰年瑞,

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

为瑞不宜多。

罗隐说得很对,但读出来却总有一股难掩的愤青味儿。

类似的诗还有“时来天地皆同力,运气英雄不自由”“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字里行间充满了颓气。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