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军工科技股票一览表 > 四千四百零三章 小挫折(第1页)

四千四百零三章 小挫折(第1页)

“这正是我们的目标。”林峰望着眼前的绿色,心中充满了期许,“生态改造是长期任务,现在只是第一步。等生物膜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我们还可以尝试种植粮食作物,为未来的大规模驻留打基础。”

傍晚时分,意外突然发生。指挥中心的警报声急促响起,屏幕上显示西侧太阳能电池阵列的供电功率突然下降了20%。“怎么回事?”林峰立刻赶到指挥中心,盯着监控画面。

“西侧阵列的5号模块出现故障,供电电压异常下降。”工程师快速排查,“初步判断是月尘堆积导致的短路,和上次的故障类似,但这次的堆积厚度更大。”

李锐皱起眉头:“今天没有月尘暴,怎么会有这么多月尘堆积?”

“可能是下午的钻孔作业扬起的尘,被风吹到了电池阵列上。”张明分析道,“现在月面的风速虽然不大,但持续时间长,容易造成月尘聚集。”

“准备舱外抢修。”林峰果断下令,“李锐,你和我一起去,张明留在指挥中心负责通讯和数据监测。”

两人快速换上航天服,经过减压程序后,走出气闸舱。此时月面的阳光已渐渐西斜,温度开始下降。“当前温度-25℃,风速0。5ms,作业窗口期剩余2小时。”李锐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5号模块的位置已锁定,距离气闸

舱约800米。”

两人沿着硬化道路快速前进,航天服的加热系统自动启动,抵御着月面的寒冷。“这次的月尘堆积比上次严重,可能需要用高压气流清理。”林峰观察着前方的太阳能电池阵列,5号模块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月尘,颜色比

周围更深。

抵达故障区域后,李锐拿出高压气流吹尘器,对着电池模块的表面开始清理。细密的月尘被气流扬起,在月面形成一道灰色的雾霭。“清理中,当前可见度60%。”李锐汇报,“模块表面的电池片有部分被尘覆盖,还有几根

接线端子松动了。”

林峰则检查模块的固定结构,发现有几颗螺丝因为热胀冷缩出现了松动。“先固定螺丝,再清理剩余的月尘。”他递给李锐一把特制的扳手,“注意扭矩控制在5N?m,避免损坏接口。”

两人配合默契,李锐负责清理尘和固定接线端子,林峰则检查模块的整体结构。“接线端子已固定,电压开始回升。”李锐的声音带着一丝喜悦,“当前供电功率恢复至90%,还有10%的缺口,可能是部分电池片受损。”

“启动冗余供电模式,将5号模块的负载分配至其他模块。”林峰对着通讯器下令,“张明,调整供电分配方案,确保科考站的核心设备不受影响。”

“收到,冗余模式已启动,供电功率稳定在设计值的98%。”张明的回应传来,“地面指挥中心已收到故障报告,建议明天再对受损电池片进行更换。”

“同意。”林峰看了一眼时间,作业窗口期即将结束,“现在先确保供电稳定,明天再进行彻底维修。”

返回科考站时,月面已完全进入黑夜。透过舷窗,能看到无数星辰在深邃的宇宙中闪烁,地球的光芒照亮了月面的一部分,形成一道美丽的晨昏线。“今天真是充实的一天。”李锐脱下航天服,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既有新

发现,也有小波折。”

林峰点点头,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月球探索就是这样,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每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就离目标更近一步。”他看向窗外的星空,“明天还有更重要的实验,生物膜的中期监测和岩石样本的深度分析,都

需要我们配合。

深夜的科考站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实验室和指挥中心还亮着灯。陈?在生物实验室里加班分析数据,屏幕上显示硅基耐受菌的增殖速率比预期高出30%,生物膜已初步形成;周明远则在研究那块玄武岩样本,发现其中含有

微量的有机化合物,可能是微生物代谢的产物。

林峰躺在床上,却没有丝毫睡意。他打开个人终端,翻看上次任务的照片,从发射时的紧张,到着陆时的激动,再到实验成功时的喜悦,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半年时间,科考站变了,设备升级了,人员增多了,但人类探索

月球的初心从未改变。

第二天清晨,月面的第一缕阳光透过舷窗照进宿舍,林峰准时醒来。他走到终端前,查看夜间的设备运行数据:“所有系统运行正常,太阳能电池阵列供电稳定,生态舱的作物生长状态良好。”

早餐后,科学家们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实验中。陈?带着团队来到月面的生物膜实验区,用便携式检测仪采集样本:“微生物群落数量已达到1。5×10°CFU毫升,生物膜厚度0。8毫米,结构稳定。”她的声音带着兴奋,“这说明

基因优化后的菌种在月面环境下适应良好,为后续的生态改造奠定了基础。”

周明远则在地质实验室里进行有机化合物分析,结果显示那块玄武岩中的有机化合物与硅基耐受菌的代谢产物高度吻合:“这证明月球上确实存在原生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可能已经在月壤中生存了数十亿年。”

林峰和李锐则陪同几名科学家进行月面地质勘探。他们乘坐升级版的“桂途二号”月面转运车,沿着知海环形山的边缘行驶。这辆转运车的续航里程比上次的“桂途一号”提升了50%,还新增了自动避障和地形扫描功能。“前方

3公里处有一个小型陨石坑,里面可能有新鲜的月壤样本。”转运车的导航系统提示道。

抵达陨石坑边缘后,科学家们下车进行取样。陨石坑的深度约50米,底部的月壤没有被扰动过,保存着原始的状态。“这里的月壤样本更有研究价值,能反映月球近期的环境变化。”周明远蹲下身,用取样器采集样本,“我们

要分析其中的矿物质成分和微生物分布,对比不同区域的差异。”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