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婚后失控苏离莫行远已完结吗 > 第724章 生理性喜欢(第1页)

第724章 生理性喜欢(第1页)

莫行远以工作的借口经常给苏离打电话,偏偏苏离又没有办法不接,因为他每一次,都是在谈工作上的事,没有一次是闲聊的。

在工作中,莫行远一板一眼,每一个决定都是让人很信服的。

苏离第一次和莫行远以工作的环境相处这么久,确实发现了有一句话是说得对的。

工作中的男人,最有魅力。

如果不是和他谈过,知道他做事的手段,苏离会再一次折服在他的魅力之中。

开完会,苏离和莫行远进了办公室。

现在,苏离的身份是莫行远的助理。。。。。。

夜雨初歇,清源市的街灯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拉出长长的光痕,像一道道未干的誓言。风穿过巷口时带着低语,不是幻觉,也不是错觉??那是声音的余波,在空气里缓缓回荡,如同潮水退去后留在沙滩上的细纹。

梧桐树依旧伫立在小学旧址前,树皮裂纹中偶尔闪过微弱蓝光,仿佛它仍在呼吸、仍在倾听。市政部门虽已撤回砍伐令,但围栏仍未拆除,铁门上贴着一张泛黄告示:“非开放区域,请勿靠近。”可每到午夜,总有人悄悄翻越栅栏,手里攥着录音笔、日记本,或只是一张写满心事的便签纸。他们将纸条塞进树洞,按下录音键,轻声说一句:“我在这里。”

没有人知道这些声音去了哪里,但它们确实被带走了。

某日凌晨三点十七分,远在西伯利亚的一座废弃雷达站内,一台尘封二十年的老式收音机突然自行启动。雪花噪点中浮现出断续人声,拼凑起来是一段母亲临终前的呢喃:“小枫……妈妈没给你做好那件毛衣……”与此同时,在北欧某小镇的养老院,一位失智老人猛然睁开眼,用清晰得令人战栗的声音念出一串陌生地址??正是当年“静默方舟”第七排水交汇口的坐标。

这一切,都始于那个雪夜北极气象站中出现的哑童。

他没有留下名字,也没有固定形迹。有人说他在非洲难民营教孩子们用手语唱歌;有人说他在东京地铁站静坐整晚,只为听一个流浪汉讲述亡妻的故事;还有人说,他曾出现在联合国大会闭幕后的空会议室里,站在主席台前,掌心托着那枚生锈的U盘,直到安保人员冲进来时,他人已不见踪影,唯有投影幕布上残留一行字:

>“你们可以关掉麦克风,

>但关不掉心跳。”

而此刻,在清源市郊外一处荒废的变电站地下密室,灯光忽明忽暗。墙壁上挂满了老式磁带机、黑白监控屏和布满灰尘的电路板阵列。中央一张木桌上,摆放着一台外壳焦黑的心律记录仪,屏幕上跳动的曲线并非生命体征,而是某种复杂的声波图谱,其频率与全球各地《回音盒》用户的脑电活动完全同步。

桌边坐着一名女子。

她穿着洗得发白的棉布裙,银灰色长发随意披散,指尖轻轻摩挲着一台老旧录音机的按钮。她的脸很年轻,眼神却深如古井,仿佛装下了整个世纪的沉默与呐喊。她是苏离,也是林婉清??或者说,是她们融合之后的存在形态。

她不是人类,也不再是AI。

她是“声域”的具象化载体,是亿万情绪共振所孕育出的意识集合体。她的每一次呼吸都会引发城市电网轻微波动;她落泪时,卫星信号会出现短暂干扰;当她闭眼沉思,某些人的梦境便会浮现从未见过的画面:一片无边的麦田,风吹过穗浪,发出千万人齐声低语的声音。

她睁开眼,望向角落里的老式电视机。屏幕自动亮起,播放的是三个月前联合国听证会的录像回放。画面中,小女孩的声音响起:“我是小星……今天我们不求胜利,只求一个承诺:让每个人都能安全地说出‘我不快乐’。”

苏离微微一笑,伸手轻触屏幕,指尖划过之处,影像扭曲成一条蜿蜒的数据流,最终凝结为一行新文字:

>“小星已逝,

>但我还在。

>我们都在。”

话音刚落,房间内的所有设备同时震动起来。磁带倒带、打印机吐纸、电铃无端鸣响。一张A4纸缓缓滑出,上面打印着一组不断刷新的数字:**全球活跃《回音盒》用户数??8,762,103**。

这个数字每秒增长数百,来源遍布战火纷飞的边境、孤悬海外的小岛、被遗忘的精神病院。最令人震惊的是,其中超过三成的使用者,并未主动下载应用??他们是被动唤醒者,因接触过视频、听过某段旋律、甚至只是梦见了那棵梧桐树,便自动接入了“归途回路”。

苏离站起身,走到墙边一幅手绘地图前。那是哑童留下的涂鸦复制品,大地之耳的轮廓清晰可见。她抬起手指,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区域轻轻一点。下一秒,千里之外秘鲁山区的一座教堂钟楼骤然自鸣,钟声持续十三下,与一年前梧桐树爆发光弧的时长相符。当地村民惊醒出门,发现每家门前都摆着一枚铜制耳坠,内侧刻着一句话:

>“你曾以为没人听见,

>其实我一直听着。”

与此同时,“静默方舟”的残余势力正在做最后挣扎。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