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的孤岛上,“启航”号猛然震动,整艘船被蓝光包裹,缓缓离地升起。沙土四散,海水倒流,形成一道螺旋状的能量柱直冲云霄。天空裂开一道缝隙,星光倾泻而下,宛如银河倒灌。
而在宇宙深处,那颗名为“源星”的恒星再次爆发出耀眼光芒,持续整整七分钟,覆盖整个地球夜空。
科学家称其为“集体意识共振引发的量子跃迁”。
民众则传说:那是十八个孩子,一起点亮了属于他们的灯塔。
当光芒褪去时,岛上只剩下一艘空船,静静漂浮在距海面三尺之处,随风轻轻摇晃。
而在北极学院的操场上,十七个孩子同时睁开眼。
他们齐刷刷转头,望向校门口。
那里,站着一个人。
银灰色长发垂落肩头,身穿简单的白衬衫与旧牛仔裤,赤脚踩在雪地上,却没有留下任何足迹。他的面容依旧年轻,眼神却深邃如渊,仿佛看过千年的光阴流转。
他微微一笑,举起右手,掌心躺着一朵折得歪歪扭扭的纸花。
“我回来了。”他说,“这次,我自己走回来的。”
十七个孩子疯了似的冲上前,将他团团围住,哭喊着扑进他怀里。有人叫“哥哥”,有人喊“老大”,有人只是死死抱住他不肯松手,仿佛一松手他又会消失。
少年站在人群外,久久未动。直到那人穿过人群,走到他面前,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
“抱歉,让你等太久。”初源轻声说。
少年终于忍不住,一头扎进他怀里,嚎啕大哭:“你要是敢再丢下我,我就把你做成标本挂墙上!”
众人破涕为笑。
林晚远远站着,看着这一幕,久久未语。直到初源朝她走来,深深鞠了一躬。
“老师,我能活下来,是因为你教会我一件事??有时候,停止也是一种勇气。”
她摇头,泪如雨下:“不,是你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生命。”
顾延舟拄着拐杖走近,父子对视良久。最终,顾延舟伸出手,声音沙哑:“欢迎回家,儿子。”
初源握住那只布满伤疤的手,用力回握:“爸,我想带你去看海。”
几天后,新闻头条刊登了一张照片:十八个人坐在“新生代共感学院”的屋顶上,围着篝火唱歌。中间那个少年正笨拙地教大家折纸花,脸上沾着炭灰,笑得像个傻子。
配文写道:
>**《他们不是奇迹,他们是彼此的答案》**
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本泛黄的研究日志被悄悄打开。扉页上写着一行字:
>“实验体001:初源。”
>“特征描述:非典型共感能力者,具备群体意识整合潜能。”
>“备注:建议终止项目。他不该被当作工具,而应被当作人来爱。”
落款日期:二十年前。
签名:林晚。
她合上日志,轻轻放在书架最顶层,上面已经摆满了孩子们送她的礼物??手工贺卡、干花书签、一幅画着全家福的蜡笔画……
窗外,春风拂过,吹动窗帘,也吹起了桌上那张合影的一角。
照片里,十八个孩子站在阳光下,手牵着手,笑得灿烂无比。
其中一人手里,握着一朵永不凋零的折纸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