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电子厂的事暂时稳住了,但陆沉远知道,这只是暂时的。
十二月中旬,老城区的问题又浮现出来。
市政府接手项目后,发现烂尾楼的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糕。开发商刘老板不仅卷走了资金,还拖欠了大量材料商和包工头的钱。这些债主找不到刘老板,就来找市政府。
有一天,二十几个包工头堵在了陆沉远办公室门口。
“陆市长,您得给我们一个说法!”领头的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姓孙,做建筑行业三十年了。
陆沉远让秘书给他们倒水,然后问:“你们一共被拖欠了多少钱?”
“我这边是八百万。”孙包工头说,“其他兄弟加起来,至少两千万。”
“有欠条吗?”
“有。”孙包工头从包里掏出一叠材料,“这些都是刘老板签的。”
陆沉远翻看着这些欠条。字迹潦草,但确实是刘老板签的。
“陆市长,我们这些人都是靠手艺吃饭的。”孙包工头说,“这两千万里,有材料费,有工人工资,还有我们这些年攒的血汗钱。如果要不回来,我们就完了。”
陆沉远沉默了。
这些包工头和那些电子厂的工人一样,都是最底层的劳动者。他们没有背景,没有关系,只能靠政府。
“孙师傅,这件事我会想办法。”陆沉远说,“但您也知道,市政府现在的财政状况不好。”
“那怎么办?”
“给我一些时间。”陆沉远说,“我会尽快拿出一个方案。”
“要多久?”
“一个月。”
孙包工头看着他,最后点了点头:“陆市长,我们信您。但一个月后,您一定要给我们一个结果。”
“一定。”
包工头们走后,陆沉远把财政局长叫到办公室。
“算一下,老城区项目总共还欠多少钱。”
财政局长拿出一个本子:“市长,我这里有详细的账目。拖欠材料商的钱是一千两百万,拖欠包工头的是两千三百万,还有一些零散的债务,加起来四千万左右。”
“加上银行担保的五个亿,总共五亿四千万。”
“是的。”
陆沉远揉了揉太阳穴:“这个窟窿太大了。”
“市长,我建议把项目彻底停掉。”财政局长说,“继续搞下去,只会越陷越深。”
“停掉之后呢?”陆沉远看着他,“那些已经搬出来的居民怎么办?那些债主怎么办?”
“这……”
“停不了。”陆沉远说,“必须继续搞。”
“可是钱从哪里来?”
“我再想办法。”
陆沉远给省里打了几个电话,但都没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