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替关羽守荆州开始最新章节笔趣阁 > 第370章 他就是曹叡(第2页)

第370章 他就是曹叡(第2页)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声音穿越沙漠、翻过雪山、渡过大河,在天地间汇聚成一股无形洪流。帕米尔高原上,积雪深处,七名被困师生忽然同时睁眼。

“听!”一名少年颤抖着喊,“有人在念题!是第三章第七题!”

他们互相搀扶着靠在一起,用冻僵的手指在雪地上划出数字,嘶哑着嗓子接续诵读。一人声音弱了,另一人立刻补上。他们的呼吸在冷空中凝成白雾,像一盏盏微弱的灯。

“七十……加……廿一……再加……十五……等于……一百六……减去一百零五……得……五十九!”

答案出口那一刻,大地震动,雪层裂开一道缝隙,一线天光垂落。

五日后,林阿槿率救援队抵达,只见七人围坐一圈,脸上无惧,眼中含光。他们递出一张用血与炭灰写成的纸条,上面只有一行字:

**我们也算了。**

消息传回长安,刘瑾正在主持“万民议政会”第二轮会议。他当场起身,命人取来玉磬,亲自击响三声,宣布全国放假一日,名为“算者日”,专为纪念此次万里同诵。他更下令将此题镌于新立的“庶民碑林”首块石碑之上,并附注云:

>“此非难题,乃心题。

>答案不在纸上,在千万人共同开口的瞬间。

>当一人困于风雪,万人为其持灯诵读??

>此即文明不灭之证。”

此后半年,各地奇事频出。

黔中十二峒的女子学堂中,一名八岁女童竟用此题推演出新的历法误差修正法,被太史局采纳;岭南盲童学校集体编撰《无声算经》,以触觉符号记录公式,震动学界;更有西域商旅沿途设“算驿”,旅客入住不必付钱,只需解一道题,便可换一夜食宿。一时间,“解题”竟成风尚,连酒肆茶楼都有人悬榜求答。

而最令人动容者,莫过于长安诏狱旧址改建的“无名书院”。某夜,一名刑徒子弟在烛下苦思不得其解,愤而掷笔。忽见墙上影子晃动,抬头一看,竟是看守老卒提灯站在窗外。

老卒默默走进,拾起笔,在纸上写下演算步骤,一笔一划,工整如匠。原来他曾是前朝国子监算学博士,因直言获罪,囚禁三十年,从未教过一人。那晚,他低声说:“我也会算。”

翌日,书院挂牌增设“罪余堂”,专收曾入狱者的子女,授以算术、律法、医典。刘瑾亲题匾额:“**迷途未远,归来仍可执烛**。”

秋去冬来,北风渐紧。

刘瑾如期南巡。他不乘銮驾,不带仪仗,只骑一匹青驴,随行仅柳青禾与两名书吏。沿途百姓闻讯,自发在村口设“夜读亭”,每亭燃一盏油灯,备一碗热汤,静候其过。

至江陵,老渔夫率众迎于码头,身后数百渔民手持灯笼,组成“我也做了”四字光影阵列。刘瑾下驴步行,一一握手致谢,问及各家子女学业,记于小册,言归时必查。

抵辰阳那日,正值大雪。

水昭立于潮音洞前,白发覆雪,却执意不避。刘瑾远远望见,疾步上前,跪拜于地,额头触雪。

“老师,我回来了。”

水昭扶他起身,颤声道:“不必拜我。你走的路,比我走得远。”

刘瑾仰头望着岩壁上那四个大字,良久不语。随后,他从怀中取出一枚铜牌,正是当年水昭所赠,背面刻着“守心”二字。他将其轻轻按入雪中,说:

“这一路,我看见了。孩子们在田埂上写字,在船舱里背书,在马背上做题。有个牧童告诉我,他每天放牛时都在心里默算牛的数量,说‘万一哪天我也能上学,不能落后’。”他顿了顿,声音微哽,“所以我知道,光真的没停。”

水昭点头:“那你可明白,为何它不能停?”

刘瑾沉吟片刻,答:“因为一旦停下,黑暗就会说:‘你看,他们终究还是放弃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永远不让它得逞。”

“不错。”水昭微笑,“但还有更深的缘由??光之所以不能停,是因为每一个接过火把的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点燃它。你看到的不只是传承,是创造。”

他指向山下??雪地中,一群孩童正用炭笔在冰面上画图。有的画学堂,有的画桥梁,有的画会飞的车、能在水上走的船。一个盲童坐在中央,口中描述,其他孩子依言描绘。他们说,要在春天建一座“梦想工坊”,把所有奇思妙想变成真物。

刘瑾看得出神。“他们在造未来。”他说。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