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芝自从肉买回来以后就假装没有看到小屁孩那连装都没装好的裤兜。
没办法,身为成熟的大人,虽然小孩是兴冲冲的帮她买菜,而且还牺牲自己挑上了最好的肉,但是嘛——
她和颜墨心里都清楚左天元的贪吃到底有多严重,放着那一裤带子的糖不管,这小屁崽子怕是能两天干完这一兜子的糖,又不爱刷牙,牙齿大概率都保不住。
但介意人家是帮自己买菜的,所以姜芝也不好说什么,就只能,
任由某个小孩经历妈妈的狂风暴雨啦!
这么一想,姜芝又愉快起来了,甚至有点幸灾乐祸地想出去看热闹。
但奈何手上的肉还没切没剁,更没有拌成臊子,还没包进生煎包里,姜芝如果不是想在收摊之后再吃上这餐既像下午茶又似晚饭的伙食,就不能出去各种看戏了。
她想到这,又有点儿不美妙地叹了口气,手上双刀剁肉的速度都快了些。
这肉就连姜芝都觉得不错,自然是一块不错的肉。肥瘦均匀,那老板估计知道姜芝是准备包馅,所以特意既没有选择特别肥的,也没有特选择特别瘦的。
姜芝只需要把上头的猪皮踢下来,就开始可以剁。
还是双刀,还是反复多角度的剁,想当初姜芝的手艺还真是剁肉剁出来的,毕竟老一辈的厨子们都深信,肉末这种东西人工剁出来的就是比绞肉机绞出来的要好吃无数倍,所以想入厨子的门,最好先把刀工练好。
姜芝刀工自然也是好的,不一会,肉便剁成了红红白白的肉末,姜芝拿手指挑起一点,压了一压,确认了这肉末总算差不多了后,便还是拿那刀一刮,在碗沿一抹,便把它放到了刚才已经搅好的葱姜末碎,还有各种佐料中。
剩下的只需要反复按揉上劲儿,做到肉馅起胶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那边的面也算发的差不多了。醒好的面被姜芝一下一下分成了小剂子,然后又拉着旁边的木杆擀成了中间厚,外面薄的面皮。
等都擀完以后,然后再一下一下把那馅料塞在里头,捏出褶皱。
这包这一步就算是完成。
*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包饺子这种东西从来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纯粹的不断重复。按压面皮的时候是重复,塞馅的时候是重复,往饺子皮沾水是重复……唯一有所可以改动的是饺子的形状,为了解闷,姜芝把自己会的形状都捏了个遍,有常规褶皱型,有元宝饺子型,有三角形……
总之,在姜芝腰酸背疼,恨不得放下之前,这饺子总算是包完了。
接下来就是煎焦皮部分,也就是这个焦皮饺子的焦皮的来源。
姜芝先没放油,在底下点火,把铁锅先烤热,等到手放在锅的上边,已经可以感知到热气的时候,再拿铲子挽上一勺猪油,滑入锅里头,趁时间不断的摆动锅子,迫使锅子的每个地方都沾上了那猪油。
这时候趁机把饺子下了进去,瞬间油滋啦滋啦地响了起来,锅子的热度传递给在锅里滚动的油又传递给上头摆放着的饺子。
姜芝特意挑出来的这个铁锅不似平常炒菜的铁锅那般滚圆,反而是有点平底的那种。因此油沾染的非常均匀,热度也非常均匀。
等到看着饺子的底面已经金黄,姜芝往边缘细细的道上了小半碗白色的水,这是她特意从家里头翻出来的淀粉和出来的水,慢慢倒在饺子的底部,一更使得饺子上层更容易被水蒸气蒸熟,二也会让底部到时候的胶面更加清脆焦酥。
等到这几步都干好了,姜芝立马把它放在一旁的盖子迅速的盖上,又在底下摆弄了一下火候,让火不像之前那般大,而可以均匀的把饺子里头馅煮熟,而又不会把里头刚才倒进去的水一下子蒸发了,使得底部彻底焦了。
这会儿功夫,姜芝又在外头倒了一点米酒,放在一个小锅里头,在里头打上蛋花,火一热,一种醉香味瞬间在屋子里飘了开。
这是姜芝很喜欢的蛋花酒酿,不醉人纯粹的饮料,待会儿,她和颜墨一人一杯,刚刚好。
说曹操曹操到,那边,把自家崽子教育完毕的颜墨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亲崽子的央求,在自家翻了翻,翻出了点还是孩子亲爹不知道在哪搞来的腌金橘萝卜条,姜芝一瞧,刚好用来下饭。
就这样,一顿还算简简单单的下午茶就这么开宴了。